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这种角色转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B.在阅读中,如果遇到比较难理解的词,必须要弄清楚它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C.研究报告的形式有多种,但是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D.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蚂炸 锄头 参谋 调度
B.威严 侄子 施行 手急眼快
C.荣幸 惊疑 屏障 放肆
D.远眺 操纵 船舱 心惊胆站
3、下列关于“李”姓名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词人李清照
B.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父子
C.元代药物学家李时珍
D.隋朝桥梁专家李春
4、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______ 铮______ 磬______ 漪______
陂______ 腔______ 衔______ 浸______
5、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
戎______( )______( )荒______( )______( )
咅______( )______( )巨______( )______( )
每______( )______( )隹______( )______( )
6、看拼音,写词语。
yān mò( ) chuán cāng( ) mián huā( )
bāo yùn( ) qián fú( ) tāi shēng( )
miáo zhǔn( ) bǔ rǔ( ) fú shì( )
7、近义词
消受__ 扶衬___ 姿态____
机敏__ 堂皇__ 渺小____
差异__ 构造__ 规律____
祸患__ 惩罚__ 迷恋____
澄澈__ 轻盈__ 天赋____
淘气__ 羞愧__ 驱逐____
情不自禁___ 随心所欲___ 绞尽脑汁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遐想 ( )的幽思 ( )的色调
( )的刀刃 ( )的淤泥 ( )的建筑成就
9、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1】这段话出自《________》,文中的“玄德”是( ),“孔明”是( )。
【2】在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被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填上适当的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随手( ) 究竟( ) 称赞(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文中写了“我” 次脸红。
②“我”丢失的东西是指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竞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颕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不慌张。(______)
(2)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______)
【2】先读一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再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在刻画人物上采用了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但最突出的是通过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接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
【4】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联系短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味探究。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
【1】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尤善水战,况且三天造十万支箭可谓难如登天,周瑜为什么要难为诸葛亮?
(1)我要抓住周瑜的语言、动作,谈谈对他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结合“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或《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我对周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怎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
像这样的问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我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做练习。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捻(niǎn)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叶)表示“我很苦闷”,有的用火表示“我要找你”。这些虽然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shǔ)稷(jì)、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sǔn)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hónɡ)鹄(hú)群游,迂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资料链接一)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资料链接二)结绳记事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1】第2自然段中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列数字
【2】结合(资料链接二)中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之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
B.现在没有人使用结绳记事了。
C.古人用结绳记事,事件的性质、规律或数量与绳结的大小无关。
【3】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第3—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资料链接一)中的文字,用一两句话描述“车”或“马”的字形,须用上“有如”或“好像”这类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偷 饼 贼
①一天晚上,有位妇女在机场候机,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里找到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悠然、竟然)地看起书来。
②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旁边的男人,(悠然、竟然)如此无耻,他未经许可就从他们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塞( sāi sè sài)进嘴里。
③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牌气。她读着书,使劲嚼( jiáo jué jiào)着甜饼,看着时间——当那个“偷饼贼”继续减少她的甜饼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她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么做。他的脸上(表现、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他遥给她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她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分意思,但他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⑤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ロ,拒绝回头看一眼那个“偷窃而且忘恩负义的人”。
⑥她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那本她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她把手伸进皮包时,她因意外而惊话得口瞪口呆——她的手摸到了一袋甜饼!
⑦“如果这是我的,”她喃喃自语,“那么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她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自己!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从头到尾,这位妇女的心情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请在文中找出她心情的词语,填空:
(______)——如释重负——惊讶——(______)
【4】“她试着回避这件事……”“这件事”是指什么事?请你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来。
【5】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第⑥自然段“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原因是(____________)。
第⑦自然段“她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个意外是(__________)。
【6】选择。
①这篇文章中真正的偷饼贼是谁?(______)
A.妇女 B.男人
②《偷饼贼》是一个读来怎样的故事?(______)
A.令人无奈 B.感到气愤 C.感到温馨 D.幽默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1)楚王在招待来使的宴席上,为什么会有囚犯出现? ________
(2)“楚王笑嘻嘻。”这是一种怎样的笑?________
(3)回忆课文内容,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和大臣们对齐国的侮辱的?________
(4)你认为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这件事回头还要细说。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乡村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从白菜畦里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甚至还懂得一个秘密: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有一次上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目光中甚至流露出几分厌恶。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还不笑塌了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是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1】解释词语的意思。
绞尽脑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文中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 ”。
【3】年轻女老师上课时的表情是怎样的?对“我”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此时的“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 他就点一下头 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1】“助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题目“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的“美食”指的是________ 和_________两件事。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泽,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扔在桌子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诚恳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几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人世间。
看到这情景,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炫耀——(_______) 贡献——(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_______) 黑暗——(_______)
【3】用“ ”画出能表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4】用波浪线画出表现蜡烛非常谦虚的语句。
【5】结合文章给下面一句话选择正确的句意。(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这句话是说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炬烧完了泪才流干。
B.这句话是说为人类做贡献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毫无保留。
C.这句话是说为人要像春蚕那样,到死时已将所有的东西奉献出来,像蜡炬那样燃烧完自己时才不流泪了,才感到欣慰。
【6】读了这篇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
蜡烛:
19、阅读综合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人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③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其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会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④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幅二十多岁时画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笑着说:“来点儿炭(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
⑤“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⑥“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⑦“早晨看报,美国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1】认真阅读短文,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简要概括文中三位老人幽默的特点。
杨绛(____) (____)
童心未泯(____) (____)
【3】读文中反映三位老人幽默感的句子,回答问题。
(1)杨绛 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
(2)冰心 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坐椅待币”是“________”的谐音。)
(3)启功 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从“神秘地笑着”这一神态,可以看出
________。)
【4】透过三位老人幽默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____________的心。
20、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
21、一阵风吹断了风筝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事迹表明,人不是不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