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苏州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B.研究报告的形式有多种,但是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C.在阅读四大名著时,如果遇到比较难理解的词,必须反复琢磨,弄懂为止。

    D.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志敏“清”是因为常常有几百万元经过他的管理,但他没有贪污一分钱。

    B.“清”而不“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C.说方志敏不“贫”是因为他虽然不富裕,但他有高尚的品德,品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D.“清”而不“贫”是说被俘后国民党士兵在他身上没有搜到一分钱。

  • 3、欢聚一堂(把加点字读音相同写在一起)

    梁山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填字成词。

    相mào( )堂堂          摩quán( )擦掌        出谋划cè( )        一声不kēnɡ( )

  • 5、写出句中带点词的近义词。

    1.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__________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__________

    3.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__________

    4.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__________

  • 6、按要求填空。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 笔。

    赋、岂、迂、袄这四个字,按音序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排在最前面的字是 _____,排在最后的字是________

    字属__________结构,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 疾病;② 痛苦;③ 痛恨;④ 急速。下面词语中的字应选哪种解释,请填上序号。

    A.疾驰______   B.积劳成疾_______ C.疾恶如仇_______

  • 7、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请写出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七步成诗——( )          对酒当歌——( )

    乐不思蜀——( )          单刀赴会——( )

    三顾茅庐——( )          刮目相看——( )

  • 8、填入适当的量词

    一( )阳光   一( )篷帐

    一( )花苞   一( )白云

    一( )草地   一( )蜻蜓

    一( )小手   一( )水花

    一( )怒火   一( )牢骚

    一( )虚惊   一( )愁绪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和《中国馆展区简介》。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①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园区位于北京西北的延庆。而作为北京世园会标志性建筑的中国馆,也坐落在这片自然田园之中。

    ②中国馆造型别具一格。远看中国馆犹如一柄如意融于山水之间,数万根金属梁柱拼接而成的金色超大型双曲面钢屋顶覆盖下的主馆,像是如意的柄身,恢弘大气;馆外东西两侧、14万立方米的五彩梯田,仿佛如意的柄端,古朴持重。自古以来,如意就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中国馆取名为“锦绣如意”,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③中国馆不仅外形亮眼,还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五彩梯田的建筑结构具有保湿隔热性能,使得覆盖于梯田之下的大部分展馆冬暖夏谅;地上地下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将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大多用于梯田灌溉,形成了生态微循环;馆顶安装的1056块光伏玻璃,在没有直射光的情况下也可发电,点亮了世园的璀璨之夜。还有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地道风技术,使地道降温,为展厅换气,大幅缩短了空调开启时间,有效降低了能耗。与此同时,场馆从地下到地上有几十个风口,好几条通道,使得风可以一层层穿出去形成回路,让人呼吸到新鲜空气。这一技术的应用,使整个场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除了绿色、环保、节能,中国馆的展览内容也很丰富。北京展厅是微缩的四合院。跨入院中,春的玉兰、夏的月季,秋的桂花、冬的腊梅同时开放。这是因为使用了花期调控技术——煻花技术①,促成了四季之花的“团聚”,而其中一种花期很长的月季是中国自行培育的新品种,能够抵抗北京的干旱和寒冷的气候环境,云南展厅也很有特色,展厅正中央是一只高度近4米的巨型孔雀,它身上五颜六色的羽毛是用泰国兰、康乃馨、马蹄莲、玫瑰、勿忘我等十几种、3000多枝鲜花组成的,引得游人争相拍照。艺术家还汲取了《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里的园艺元素,通过插花、绿植、苔藓等植物布景,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形成了大型植物画卷,讲述着中国山水故事,让人流连忘返。

    ⑤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融入自然景观和建筑作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用中国设计传播中国精神,传递文明的力量。

    注释:①塘(táng)花技术是一门北京独有的园艺技艺,距今约有12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卉栽培技术之一。简单说,就是将花卉裁种在密室内,用加温的方法让其提前开花。

    【1】《北京世园会——中国馆》一文第②-④自然段介绍了中国馆三方面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②自然段,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用“√”标出。

    A.美体,生动地说明了五彩梯田的样子

    B.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馆造型特点

    C.说明了切意就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

    【3】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将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大多用于梯田灌溉”中的“大多”一词,不能删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一句在短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用“√”标出。

    A.引起注意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突出主题

    【5】短文第④第自然段中画双横线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2)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3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1分)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3分)

     

  • 11、课外阅读。

    荷兰的花

    荷兰,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淘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都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仲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关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艳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疯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枚罕见的都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枚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都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着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都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了说明郁金香漂亮,用了一个______句,把郁金香说成_______

    2“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这句话独自成段,其作用是( )

    A.概括全文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这样,荷兰人从海里出了千顷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说说荷兰人的手神奇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______

    ①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②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③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____

    ① 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② 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③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 13、你准备制作“武松”系列团扇,请你完成下列题目了解武松不同的性格特征,制作出更具特色的团扇。

    片段一: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②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③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片段二:施恩邀武松到里面坐下,仆人已自安下肴馔,将酒来筛。武松道:“不要小盏儿吃。大碗筛来,只斟三碗。”仆人排下大碗,将酒便斟。武松也不谦让,连吃了三碗便起身。仆人慌忙收拾了器皿,奔前去了。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两个便离了这座酒肆,出得店来。

    【1】根据片段一武松思考后最终上山的过程你想到了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一中第②句属于_________描写,第③句属于_________描写。

    【3】联系上下文猜测,片段二中的“肴馔”指_________,“酒肆”指_________。(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4】根据片段一、二,你认为下面不符合武松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A.爱面子

    B.英勇无畏

    C.瞻前顾后

    D.豪爽直率

  • 14、阅读理解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里填上标点。

    2   ______”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的是_______,“的是_______,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   _______  

    5读了这段话,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 15、课外阅读。

    满分5 manfen5.com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 16、课内片段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的句子你能想到的成语:_____________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是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批把的时候,天竞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襄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博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的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瞌睡,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你就是小心眼”,又继续干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了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凌师傅剥了一颗批把,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砸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瓮声瓮气地说:“好酸!”凌师傅抢白妻子:“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批把,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阅读文章遇到不太明白的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猜测。对于第⑥自然段中的“牙齿打瞌睡”,下面的猜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方言土话

    B.形容老汉很冷

    C.指老汉冷得快要睡着了                  D牙齿直打颤。

    【2】围绕凌师傅和妻子对于老汉借伞的不同态度,补充情节发展图(请用四字概括)

    【3】第⑤自然段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是凌师傅妻子瞪凌师傅,凌师傅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凌师傅瞪他妻子,凌师傅妻子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凌师傅;文中还有很多内容对凌师傅妻子的描写,这是为了( )

    A. 点面结合          B.   首尾呼应          C.   动静结合       D.侧面描写

    【5】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枇杷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生病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 18、课外阅读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他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跌得重,比哪一次都跌得疼。

    好半天,他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就只差一步了。说罢,他又开始重新攀登。一次又一次跌下,一次又一次攀登,他终于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羡慕地问:快告诉我,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句子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概括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1)留在杯子里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出杯子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 )( )( )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

    在沂岭杀虎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刘三姐聪明伶俐、美丽动人。刘三姐有一幅美妙的歌喉。

     

  • 22、句子创作沙龙。(3分)

    (1)小嘎子要扳倒小胖墩儿是那么容易的事?(改陈述句)

     

    (2)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改比喻句)

     

    (3)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40分)

    题目:我爱动脑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