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一组是( )。
A. 惟妙惟肖(肖像) B. 化险为夷(平安)
C. 出言不逊(谦虚) D. 不假思索(凭借)
2、读“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句话时,我想到了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 )。
A.垂头丧气 B.愁眉苦脸 C.奄奄一息 D.悲愤欲绝
3、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B.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不得不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C.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不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吗?
D.世界上的重大发现,难道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吗?
4、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晓风
( )的蝴蝶 ( )的蜜蜂
( )的萤虫 ( )的羽毛
5、比一比,再组词。
谣________ 篮________ 挎________ 淌________
摇________ 蓝________ 跨________ 倘________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1)用“ ”画出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词语或句子。
(2)作者详细描写孩子面临危险情况的原因是( )
A.使文章更加生动 B.制造紧张气氛 C.为下文爸爸“逼”孩子跳水作铺垫
2.船长从船舱里出来 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 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 向海里跳 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3.“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这句话是 对 说的,由此可以看出孙膑 。
7、比一比,组成词语。
梅( ) 淮( )
悔( ) 椎( )
紫( ) 淀( )
些( ) 绽( )
8、把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带点词语。
大街小(_____) 丢盔(____)甲 (_____)有成竹 安居(_____)业
千(_____)一发 斩钉(____)铁 心旷神(____) 夜以(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实践。
小春在学习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后,自己在网络上又进一步了解了纳米技术,结果发现我们身边真的处处都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下面是他收集到的材料,请读一读,看一看,完成练习。
材料一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屏幕摔裂的“惨痛”经历。纳博会上一家企业带来了一盐“神奇胶水”。据工作人员介绍,手机制作好,四周是有肉眼看不到的裂缝的,他们通过脆性补强原理将纳米级的光学胶水应用到了超窄边框手机和超薄手机上,持会大大增加手机屏幕的抗摔性。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纳米“神奇胶水”的神奇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纳米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请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想把纳米技术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发挥想象,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文中画“ ”的句子中“发抖”和“心惊胆战”可以看出孩子心里十分______。
【2】第二自然通过对船长______和_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话概括片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结合孩子的处境、甲板的坚硬、海面情况等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武松醉打蒋门神(节选)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那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xué),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1】猜测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赶将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通过“装醉”来表现武松的________,写武松交代仆人“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有“踅”“踢”“追入”“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动传神地突出了武松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尝试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老师我想对您说
今天在座的同学中,有教授、法官、军人、经济师,有本市颇有名气的大厨师、电脑公司的总经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您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我们。您可记得?有一次放学,您要求全班同学留下,说:“早上,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为了帮助邻居老人看病迟到了,我错怪了他,非常抱歉。希望这位同学能够原谅我。”您的坦诚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同学。过了许多日子,大家谈起这件事,心里仍是热乎乎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教诲(_______) 激励(________) 坦诚(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热乎乎: ______ 、________ 、_____
谆谆教诲:_______ 、________ 、_____
【3】这段话主要是“我们”回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句话直接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是哪两句?请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用“_____”画出一个描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读最后一句话,联系全文想想:妈妈悲喜交加,她“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文末刘备的话,可以用“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2】文中画“ ”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其中的“卧龙”还指_______。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至少写出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重卑微
①偶然读到一篇英文文章,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竞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蚂蚁聚拢抱成黑团,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当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燃烧,一团黑风正沿山脊(jǐ jí)流动;我仿佛听到“噼啪”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___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_______会全军覆没。
⑥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定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体积,_______精神。千里之堤(dī tí),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文中括号正确的拼音山脊________(jǐ jí) 千里之堤________(dī tí)
(2)在第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____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________会全军覆没。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肯定句,意思保持不变。
(4)第④自然段中“每当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一句相照应。用“________”画出这一自然段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5)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6)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精神。
(7)“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16、课外阅读。
失去记忆的老人
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条主要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角站立。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看这“街头一景”。
那是立春后的一个早上,我匆匆去上班,果然在那个街角看到了他。在我驻足的一两分钟里,他向右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着“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甩过头,保持垂首并脚的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这个念头。我向路过的几个行人打听,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摊开两只手。
瑞典夏天阵雨多。有一次我经过那位老人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雨伞,仍然笔直地站在街角。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到面颊上,他好像根本不知道似的。我立即将伞撑到他的头顶上,直到雨住了,才离开,他没说一句话,甚至也没看我一眼。
后来,我去了丹麦,入冬才返回瑞典。第二天上班经过那条街,没有碰到他,心里空落落的,下班后,飘起了大雪.我急急地赶到那个街角。老人正在那儿站着,帽子上落满了雪,胡须上挂着白色的雪花,活像一位圣诞老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他身边抓雪玩.眼光不时飘向老人,我便走过去问那男孩:“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他是我爷爷,”我猜中了,便又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我猜你爷爷在给什么人站岗、是吗?”“给国王。”孩子脱口而出。我便顺着孩子的思路、故意逗他往下讲:“可是.国王不是住在皇宫里吗?你爷爷怎么在这儿站岗呢?”孩子眨了眨眼睛,像在想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又去抓雪玩。当时我真想走过去同老人谈一谈,但望着他那庄重的神情,这个念头立刻打消了。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有一天,因工作需要,我请所在地区的值勤警察吃饭。无意中,我提到了那位奇怪的老人,警察们听后面面相觑,空气好像一下子凝住了。我不知道自己闯了什么祸,正想把话题岔开,一位警官缓缓站起来,整了整自己的制服。神情庄重地说:“他是我们的前辈本德森,是一位干练的皇家卫队军官,受过多次嘉奖,三十多年前,他统领的马队受惊,为了士兵和其他人的安全,他死死拉住惊马,被拖出去几百米远,险些丧命。”我屏住呼吸听着,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那位警官停了停,接着说道:“从此,他失掉了记忆,但他唯一没有忘记的是自己的职责。”我的眼睛湿润了。
【1】解释下列词语。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
【2】画“—”的部分对警官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他的内心想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为什么“我”“心像灌了铅一样沉”,后来“我的眼睛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本德森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写写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理解句子含义。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
“谜”指_________,“谜底”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
(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____
【4】填空。
(1)三天造十万支箭那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为什么周瑜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
【5】《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___》你还知道书中的哪些故事?(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夹 jiā( ) jiá ( ) 散 sǎn( )sàn ( )
鲜xiān( ) xiǎn ( ) 泊 bó ( ) pō (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动词,写在横线上。然后用上这些连续动词,仿写一个明确的场景。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_____________
(2)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______”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选段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完成填空。
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 ”)——(“ ”) ——(“ ”),人们从“拥”——(“ ”) ——(“ ”) ——(“ ”),城市也由( )到( ),“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9、课外阅读
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味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 激动)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在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后来,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荡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有志者,事竟成”的“竟”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画。“竟”的解释主要有:①完毕;②从头到尾,全;③到底,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应取第(____)种解释。
【2】将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用“/”划去。
【3】下面各项是对本文中心的描述,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A.徐悲鸿发奋图强,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 )
B.徐悲鸿与外国学生比才能高低,最后徐悲鸿赢了。( )
C.徐悲鸿勤奋学习,终于成功,为中国人争了气。( )
D.徐悲鸿的成功说明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聪明、能干。( )
【4】为什么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徐悲鸿这样的爱国画家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对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难道我们能容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难道不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不是因为他马虎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写我心
请选取你做过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 自拟题目;② 语句通顺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