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审视(shěn) 拟定(nì) 威吓(xià) 忌讳(huì)
B.踌躇(chǔ) 签字(jiān) 颤抖(chàn) 奔赴(fù)
C.腮边(sāi) 撩乱(liǎo) 秉性(bǐng) 哨棒(shào)
D.擂鼓(léi) 朝鲜(xiǎn) 迸出(bèng) 蹿下来(cuān)
2、 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qiào ké)。
(2)因为有一颗石子钻(zuān zuàn)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
3、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扭扣 绵羊 出谋划策 不可思意
B.生畜 都督 不动生色 摩拳擦牚
C.遐想 露馅 龇牙咧嘴 胸有成竹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强: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清晰: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拘束: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羞涩: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
5、你想要画诸葛亮感谢鲁肃的画面,旁白处需要体现感谢的原因。
诸葛亮感谢鲁肃的原因 | 原因一:________ | |
原因二:________ |
6、填空。
(1)《草船借箭》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来表现他的特点。“识人心”指他淸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_________;“知天象”主要指他______________;“晓地利”主要指他回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与“三”有缘,它里边有______、蜀、吴三个国家,还有“三气周瑜”“三顾__________”“桃园三_______”等故事。
7、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三个片段,运用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祥子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守财奴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
(2)《刷子李》以刷子李的___________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人们本事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有本事才能有尊严,一个人要不断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
1.例:清清楚楚(AABB)______ ______ ______
2.例:哈哈大笑(AABC)______ ______ ______
3.例:情不自禁(带“不”字)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阅读中学习方法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狼牙山上,五壮士那惊天动地的喊声好像还在耳畔,五壮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秋天,五位抗日战士顺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为了保证人群众和连队主力的绝对安全,他们放弃了生的道路,毅然走上“绝路”,把敌人引上悬崖。他们在子弹用尽的情况下,顽强地与敌人战斗,最后英勇跳崖。他们那种不怕牺牲、坚决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想想自己平时的表现,再看看那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壮士,我感到十分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平时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遇到刮风下雨就不想去上学。与狼牙山五壮士相比,我的意志是多么薄弱啊!
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翁,我们更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情操,把保卫祖国、振兴中华作为自己最光荣的职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从雏鸟变成雄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全力以赴,奉献自己的一切……
【1】这是一篇( )。
A.记叙文 B.散文 C.读后感 D.说明文
【2】请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____”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句子被称为什么句?( )
A.承上的作用 总结句
B.启下的作用 总起句
C.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句
D.统领全文的作用 总起句
【4】这篇文章详写了( )
A.文章的主要内容。 B.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5】作者将自己的哪些方面与文中的人物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读《狼牙山五壮士》的深切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童年的狂欢
我的父亲是村里扎灯笼的高手。元宵节的早上,父亲喂完猪,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坐在院场上给我们姐弟几个扎花灯。我们则替他做小工,拿竹篾、硬纸,找铁钉、蜡烛。父亲先扎一大堆椭圆形、菱形、长方形的篾架子,然后一一组合,糊上彩纸,再把精心剪成的各种图案贴在彩纸上作点缀,一只只色彩鲜艳的花灯便( )。他扎的兔儿灯、田鸡灯、荷花灯( ),(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学着做,做的当然是最简单的灯,如四四方方的箱子灯、棱角分明的三角灯。
元宵节的晚上,我们吃完汤圆,便赶到队里的打谷场上遛灯。打谷场上早已聚满了前来遛灯、赏灯的孩子和大人们。那些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兔儿灯、金鱼灯、狗儿灯以及 孩子们自制的三角灯、五星灯、箱子灯,把个小小的打谷场照得( )。从远处望去,真似浩繁星光,也像渔火点点。那一盏盏蜡烛在灯笼里绽放着亮丽,欢乐和幸福也映 现在每一张小脸上面。我提着那( )的兔儿灯,在小伙伴们惊叹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着走来走去,心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欢愉。
在场上遛了一会儿灯,我把兔儿灯交给姐姐,就去和小伙伴扔火把、放哨火。扔火把 必须是男孩,因为男孩有力气,火把扔得高。在我的家乡有这样的说法,元宵夜谁的火把 扔得高,谁家今年地里的收成就高。用作火把的是家里刷锅用剩的高粱把儿或者是扫地扫 秃了的笤帚把儿。大人们把它们废弃了,可小孩子们却留了个心眼儿,将它们精心收藏起来,留作来年元宵节当火把扔。为了使火把易燃、耐烧,我们白天就将火把在生产队里的拖拉机柴油箱上反复地、使劲地蹭,谓之“揩油”。我们点燃手中的火把,一边扔一边唱着儿歌:火把儿,流流星,一棵麦子收一升。火把儿,金银灯,照得粮囤满满的。火把 儿,光明灯,照得年年好收成。我们举着火把在田野里奔跑,再用力抛向天空。火把在乡 间的麦田上此起彼落,远看如夏季的流萤。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惟妙惟肖 璀璨夺目 憨态可掬 逗人喜爱 大功告成
【2】用“ ”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3】父亲为我们扎过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扎灯时,先______,然后______,再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狂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判断下面划线的字哪个读音是正确的仿佛________ (fú fó)
倒映________ (dǎn dàn)
画卷________ (juàn juǎn)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________的大海 翠绿的________ ________的西湖 新生的________
________的泰山 无瑕的________ ________的香山 连绵不断的________
(3)判断句子的正误
①“形态万千”的意思是: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_______
②“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喻句。_______
③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_______
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和“这样的水被这样的山围绕着”的意思是一样的。_______
⑤因为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了一道道水纹,所以我才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_______
(4)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①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_______
②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_______
③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加上绿树红花,游船渔舟,让你感觉到仿佛走进了画
卷一样。_______
12、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 ”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不是从下面哪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 )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5】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13、阅读文章,然后回答。
风筝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zhēng)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 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 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zhì)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给②、③、④三个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6个字以内)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与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然后抄写下来,再写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1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2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着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3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 )。
A.泸定桥的桥面。
B.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
A.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
A.我军夺桥的经过。
B.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
15、以下是李凡同学预习课文时,对各部分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①刘伯承把床单抓破了,但仍然坚持着。②拖行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 ③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④沃克医生伸视伯承,发现他是军人。 ⑤刘伯承被土扉打伤眼睛,来到诊所。 |
【1】用“__”画出其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2】这几项内容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部分内容还可以概括得更准确?试着写一写。
( )_____________
16、强化阅读。
丹顶鹤
丹顶鹤形态优美,鸣声嘹亮,从很远的古代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丹顶鹤能活五六十年,在飞禽中是比较长寿的。人们因此把丹顶鹤和不老松画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叫做“松鹤延年”。其实,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区,从来不落在松树上,也不在松林里觅食。
严寒季节,丹顶鹤在长江中下游过冬,每年3月中旬,沿着我国海岸线成群结队向北迁徙。它们的飞翔力量很强,飞行时头脚前后伸直,鼓翼缓慢,常排成“Y”形或“V”形的队列。它们飞过高山林海,在河岔或沼泽地带觅食。它们吃鱼虾和芦苇的嫩芽,也吃软体动物,偶尔也飞到田间啄少量的农作物,夏季还捕食丛中的蝗虫。
丹顶鹤在4月中旬营巢繁殖。它们把巢筑在四面环水的浅滩上。巢用枯芦苇搭成,周围往往密布着枯草,形状像个平放的浅盘子,直径有1.7米左右。一只雌的和一只雄的组成一个家庭。一窝一般产两个卵,也有产一个的。一个卵足有半斤重,椭圆形,苍灰色,壳坚厚。雄的在白天,雌的在夜间轮流孵卵。
在繁殖期间,丹顶鹤抗击敌害的能力很强。有一次,我们在沼泽地里看见丹顶鹤和老鹰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那是个晴朗的日子,一只老鹰窜进了雄鹤的筑巢区,在空中盘旋觅食。正在孵卵的雄鹤发现了,马上发出了响亮的叫声,迅速地飞起来向老鹰猛攻。它们从天上打到地下,又从地下打到天上,翎毛纷纷落下。凶猛的老鹰显然不是雄鹤的对手,节节败退,最后狼狈逃窜了。雄鹤凯旋而归,雌鹤出巢欢迎,它们鸣唱跳跃,场景十分动人。
丹顶鹤的孵化期为30~33天。邹鹤出壳前发出哜哜的叫声,它的父母听到了就轻轻啄开蛋壳,邹鹤便爬出壳来。它全身长着黄褐色的绒毛,背部中央色彩比较深些。刚出壳的时候,邹鹤蹒跚而行,摔了几个跟头之后就能站稳脚步,跟随父母在浅水中觅食。到白露前后,就能追随父母,成群结队南迁了。
丹顶鹤是我国特产的大型观赏鸟。它们分布的区域狭窄,数量稀少,我们必须加倍爱护它们,让这些珍禽把我们的锦绣山河点缀得更加美丽。
(1)解释下列词语:
狼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松鹤延年”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顶鹤的生活环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哪几方面描写丹顶鹤的?详写了哪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我国丹顶鹤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猴王出世(节选)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是对石猴的_______描写,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他做事_____________。
【3】石猴能当上大王,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他来历非凡,是受日月精华而形成的石猴,非一般的猴子能比。
B.他没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
C.他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8、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通。
①……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②……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③……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1】从第①段宝玉吩咐人把风筝给嫣红送回去,可见他( );从第②段宝玉一连“损失”两个风筝也不生气,可见他( )
A.没有贵族公子的架子 B.心地纯善
【2】根据上下文可以猜出第③段中“只起房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见美人儿风筝做得精致,马上就_______起来;他想放美人儿风筝,却放不起来,被众人一笑,他___________。宝玉的这些言行举止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
【4】(选做)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你从两篇文章中读到了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色龙”在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政治上易变的人物。在自然界中,变色龙是一种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小动物。变色龙在热带的丛林中生活,一般是不易被人们发现的。如果你把变色龙从绿色树枝上移到大树干的黄褐色树皮上,你就会发现:转眼之间变色龙的体色就由绿色变成与树皮一样的黄褐色,与周围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变色龙缘何有这么高超的伪装术?动物学家们经研究才弄清楚,原来在变色龙颗粒状表皮上的真皮中,有着许多特殊的色素细胞,它们在变色龙神经的支配下,可以伸长或缩短来改变颜色,从而使身体与环境协调。变色龙改变体色的机能启发科学家们深入地研究它。人们希望有一天也能模仿变色龙,制造出一种可以随环境改变色彩的涂料。如果真能成功的话,那这种东西在国防上必将会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
(1)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内容看,变色龙这种动物之所以具备变色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3)“变色龙缘何有这么高超的伪装术?”一句中“高超的伪装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③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④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21、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3、作文。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的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要注意描写动作、语言和神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