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
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C.张亮不但会弹钢琴,而且王强也会弹钢琴。
D.我们要引导少年儿童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2、甲骨文的发现者是( )
A.清代的王懿荣 B.明代的王懿荣 C.清代的郑板桥 D.现代的郭沫若
3、阅读文言文语句,正确的停顿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读读例子中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照样子,填一填,写一写。
例:冀复得兔(又、再) 重复
生活之艰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言而无信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听其曲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弗能应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吾盾之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问其故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守株待兔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jī è( ) xiǎo cài yī dié( ) jīn jīn jì jiào( ) ǎn mén( ) bǎng wén( ) guǎi zhàng( ) shēn qǐng( )
jiān bìng( ) tuǒ xié( ) shú xī( ) zhuì luò(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xuè pō( ) chāo qǐ ( )
shuō shí chí nà shí kuài(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6、查字典。
“解囊相助”的“囊”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囊”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口袋;②像口袋的东西;③用袋子装。“解囊相助”的“囊”的意思应选( )。
7、按课文内容填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作者: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稚子弄冰》 作者: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晚》 作者: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风平浪(____) 得(____)扬扬 垂头(____)气 (_____)有成竹
1.与“风平浪( )”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_。
2.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
(1)班长扳手腕又获胜了,他_________地晃着头。
(2)今天数学考砸了,我拖着沉重的步子___________地往家里走。
3.表示很有把握的词语是_________。
9、
①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动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②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③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④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⑤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有显示丝毫的慌乱,立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驶而过。
⑥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如千钧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然而,儿子站立了起来,竟未受一点损伤!
⑦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把他召来,奖给他一(méi)荣誉(xūn)章,一方面是为他极端尽职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遵从纪律的儿子。
【1】根据第⑦段中的拼音写汉字。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文中两处“□”内应填入的标点是( )
A. 。 。
B. ! !
C. 。 !
D. ! 。
【3】文中与“服从”近义的一个词是________,反义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第④段“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中的“这辆火车”也就是第①段中的( )
A.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
B.还有一辆火车
【5】“竟未受一点损伤”与前文哪个句子相呼应?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 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你……”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用“ ”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按要求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每一次开完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读读最后一句话,联系全文想想:妈妈悲喜交加,她“悲”的是:__________“喜”的是: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A.______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B.______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C.______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1】请将“说话”“逛”“睡醒”三个词语还原到文中的A、B、C处。
【2】选段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把花、鸟、虫子想象成__________,把它们都写活了,表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园子的_____________之情。
【4】选文描写的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 )
A.美丽 B.明亮 C.自由 D.随意
12、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①A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②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对句A描写王熙凤的出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风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D.写王熙凤出场,是用了先声夺人——人未到,声先到的手法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的打扮恍若神妃仙子,体现了她的尊贵,也流露出了她的俗气
B.“彩绣辉煌”概括写出了王熙凤装扮的特点,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的爱美之心
C.体现了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特征,写得十分得体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选文通过第1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和句B的____________描写正面描写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属于____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①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 ,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 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②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 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③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什么?莫不去教高俅做什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
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九霄云外:______________
(2)做神做鬼: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文中哪些句子也写出了他这一特点?请用“____”画出一处。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它们分别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A疾恶如仇 B侠肝义胆 C勇猛干练 D不畏强权
句①( ) 句②( ) 句③( ) 句④( )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作为短文的标题。
____________
【5】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故事较多的人物,请你再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
【6】有一句歇后语说“林冲落草——逼上梁山”,从中可以知道林冲并不是自愿上梁山的。下面的选项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对两个公人欺凌自己的行为忍气吞声,不愿反抗。
B.仍然称陷害自己的高俅为“高太尉”,保持官场习惯。
C.答应鲁智深护送自己到沧州。
D.不让鲁智深杀死押送他的两个公人。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通告,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根据北京疫情的最新消息,凡是从北京来莲都的人员一律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______)
【2】小刚的爸爸要去养老福利院看望小刚奶奶,他只要配合做好“亮码+测温”就可以通行了。(______)
【3】广大市民朋友做到少吃、不吃生食,食物尽量煮熟煮透,养成良好的烹饪饮食卫生习惯。(______)
【4】北京师范大学陈教授近期要来莲讲学,这事早在两个月前就确定,不能更改。(______)
1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 从容镇定!”
【B】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指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1】被抓破了。
【1】根据文意,在【B】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用所填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A】是对人物__________ 的描写。语段【B】是对人物___________的描写。
【3】这位“病人”是________________ ,被沃克医生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是《 》闪烁着 的火花。第二部诗集是《 》表现出深沉的 。
【2】文中的“着火”中的“着”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组词_______。
【3】诗中“火山的缄默”指_______。“春天里一个霹雳”指_______。
1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少年与镜子
渐渐地少年开始接近那个老人。
站在门口望去,床上的老人像一根枯朽的老松木横卧在阴暗的角落。少年是个很贪玩的孩子,他走进老人的房间不过是想找点好玩的东西,结果他很失望。老人几乎一无所有。就连那个惟一的儿子也是偶尔来看一看。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他轻轻把它捧起来。这一切老人当时居然毫无察觉。
少年把大镜子捧到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他的恶作剧。他用镜子把刺眼的阳光反射到楼下行人的脸上。行人的眼睛被刺花了,开始愤怒地责骂干这事的坏蛋。少年嘻嘻一笑收了镜子藏起来……这个漂亮玩法搞了很多次,直至玩腻为止。
现在少年又开始寻找新的游戏对象了。下楼,又得经过老人的房间。门依旧开着。还没走近他就听见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少年缩了缩身子。走到门口时咳嗽声告一段落,只听老人含混地说了点什么。21·世纪*教育网
阳?光?少年产生了好奇心,倚在门口,不走了。老人感觉到了,尽力提高声音说:
“阳光……”其实声音依旧含混,但少年总算听清了——“阳——光”。少年走进房间。这是二楼,太阳光被对面那幢小楼挡住了,阳光恰好照不进室内。
“孩子,我要……”老人一双千瘪无神的眼睛裂开一道细细的缝隙。
“要阳光,是吗?”少年接下老人的话。
老人点点头。当然这个动作很细微。
“可是,太阳光照不进来啊!”少年为难了,他真想走开,何必讨这个麻烦呢。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入了对话的“圈套”。
“镜子。我的镜子没有了。”老人此时说话声音比刚才大些。说完这段很“长”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说到镜子,少年明白了。他飞快地跑回家把那块镜子从墙角捡起来。他明白老人这块镜子的用途了。
少年调好角度,阳光立即反射进来,照在老人身上,老人竟停止了咳嗽,脸上泛起笑容,堆满皱褶。这样,少年重新产生了摆弄这块镜子的兴趣。太阳不断西移,少年不断挪动镜子的位置和角度。于是阳光一直“照”在老人身上,直到老人安静地睡去。少年很是高兴,可立刻又陷入困顿——这样一会挪动一下终究不是高招啊!
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想出了办法。他找来了家中所有的镜子,新的旧的,方的圆的……幸好那个爱照镜子爱买镜子的姐姐没有扔掉它们。
那大半天时间里,少年把那些镜子都立在了相应的地方,一直排到阳台上。这期间老人面对阳光始终微笑着。这也许是老人患病以来笑得最多的一次了。
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
少年再走进老人的房间时,才知道出事了——所有的镜子都不见了。地上是一块块玻璃碎片。少年这时记起方才走下去的那个人,是老人的儿子吧?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少年发怒了。要不是那人已经不见了,少年对他是绝对不会客气的。现在家中肯定找不到一块镜子了。
少年走进商店,想买一块大镜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少年在大镜子前徘徊。大约与此同时,在一幢楼内一个老人已经辞世。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
【1】用几句简练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A、特定含义 B、特定称为 C、讽刺 D、否定
①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 )
②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人了对话的“圈套”。( )
③说完这段很“长”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
④于是阳光一直“照”在老人身上。( )
⑤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
⑥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 )
【3】“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
【4】 “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为什么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为什么不解?
________
18、课外阅读。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郑重宣布(大徒弟、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接班”的“班”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部。
【3】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上打“√”,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4】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各是怎样的表情:大徒弟____________可见他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可见他_________。
【5】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_____________
【6】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会:__________,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_____。
【7】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
19、语段阅读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劣——(________) 力倦神疲——(________)
【2】此段主要对众猴的_________(A.神态 B.动作 C.心理)进行了描写,突出了猴子本性_________。(A.勇敢 B.顽劣 C.机灵)的特点,与后文石猴让众猴拜他为王的聪明机敏形成了对比。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2、句子变换。(12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陈述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成最简的句子:
(3)山洪咆哮着,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改成比喻句:
23、习作。
我们身边的人各有各的优点、长处。比如有的人爱动脑筋,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性格开朗,有的人勇敢坚强,还有的人在音乐、美术、小发明、小制作等方面有特长……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夸夸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