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克州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圈出错别字并改正。(3分)

    完壁归赵( )     理直气状( )

    功无不克( )    决口不提( )

    同心胁力( )    鬼计多端( )

    满分5 manfen5.com 

  • 2、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同学甲: ,我有一问题要向你

    同学乙:真的很 ,等我做完这件事,行吗?

    A. 打扰  赐教  劳驾 B. 劳驾  请教  抱歉 C. 抱歉  拜托  打扰

  • 3、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 走进圆明园,我们就看到满园的断垣残壁。

    B. 《秦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

    C. 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D. 六月的鸟岛,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处优 喜不自______ 龇牙______嘴 操______自如

    ______擦掌 出谋划______ 悠然______得 手______眼快

  • 5、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_______

    2.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_______

    3.于是,田忌向齐威王引荐了孙膑。_______

    4.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_______

  • 6、看拼音,写词语。

    fān mò   zhē shān   tiào zh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jìng cí lián yè yìng rì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7、读下面一段话,将拼音下的词语正确、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江城武汉,阴霾lǒng zhào______了liáo kuò______的中华大地。危急时刻,党中央作出jǐn jí______部署,万千白衣战士立即响应。他们带着党中央的wěi tuō______,带着tè shū______的使命,bēn fù______抗疫一线,用热血和生命构筑起一道道zǔ dǎng______病魔入侵的防线,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 8、根据阅读积累填写。

    1)谁说不是一种美呢?你瞧,傍晚时分,恬静的乡村是美的:草铺横野六七里, 深夜时分,寂静的威尼斯也是美的: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   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   在码头上。静寂   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面对挫折,我可以用《周易》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也可以用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名言安慰自己:假如生活   了你,不要   ,也不要   ,阴郁的日子里要   ,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3)形容人的脾气或天气变化快,可以用这句歇后语来形容:

      这里的人物形象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_____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biàn)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1.短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与音乐相关的成语典故。给短文加个题目《   》。

    2. 后世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篇文章中用这两成语典故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写一句话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下面古文的含义吗?

    (1)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跃抃舞,弗能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

    A. 亲热 B. 蔑视 C. 仇视 D. 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字意思是( )

    A. 从水里取东西 B.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顺手拿或拉 D. 得到机会

    3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异口同声:

    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   ),告诉我们(   )。

     

  • 13、课外阅读我能行。

    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

    在通往某旅游区的路旁,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老人有一口井,据说打到 了泉眼上,不仅水量充裕,而且特别清澈、甘甜,来往的过路人喝一口他的井水,总 忍不住要喝第二口。

    在旅游的旺季,那些来自远方城市的大小车辆,总会在老人的小屋前停下来。 那些游客中偶尔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总会惊讶地大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于 是大家拥到老人的井旁,痛快地喝着井水,不住地赞叹,说那井水比他们随身携带 的高级饮料还好喝。有的游客干脆倒了饮料,灌上井水。还有人觉得不过瘾,就向 老人借个壶装上满满的一壶,带在身上。

    老人看着那些城里人畅快地饮着井水,听着不绝于耳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嘴里不断地嚷着:好喝,就多喝点儿,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治病呢。

    游客中有人就嬉笑说:老人家,喝你的井水,你应该收费啊!

    老人却摇头:喝点儿水,还收什么费呢?愿意喝,你们只管喝个够!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老人和他的那口井不知接待了多少游客。有一 年,老人病了,被他的儿子接到县城里了,他的一个侄子来替他看屋。

    游客又来喝井水了,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就灌了许多瓶井 水,摆放在路口,标价出售。奇怪的是,竟无人问津。老人的侄子就埋怨:这些城里人真抠,光想不花钱喝水!游客们则议论纷纷:井水都拿来卖钱了,这人挣钱真是挣绝了,再说他那瓶子干净吗?水里放别的东西没有?

    于是,在老人的小屋前,人们下车也只是方便方便,没人去讨水喝。人们似乎 忘了或根本不知道眼前还有一口清泉。

    老人病好归来后,又开始免费供应井水,前来喝水的游客又渐渐地多了起来, 他们纷纷给老人带来很多物品,有的还很贵重,老人推都推不掉,还有不少人真诚 地邀请老人去城里做客......

    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很简单:一样清澈、甘甜的井水,慷慨地馈赠,得到的是 真诚的感激和酬谢;而一味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无端的怀疑和无情的冷落。正 如那句俗语所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给他人一些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充裕一(   ) 畅快一(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地馈赠,得到的是  ;  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  

    3对待那甘甜的井水,老人是怎么做的?他的侄子是怎么做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4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老人的侄子是( ) 的人。

    A. 有经济头脑   B. 金钱至上、没有爱心

  • 14、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要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用音查字法应查 ,再查  

    2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拥戴_______     放肆_________

    3把画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要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体会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操大军。但是由于蜀将马谓(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yì)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吓得个个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曹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jīng)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g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①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请给短文补充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大惊失色:____

    若无其事: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多选)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曹操的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表现出诸葛亮        的性格特点。

    【5】为什么诸葛亮能骗倒司马懿?司马懿来到城下,他是怎么想的?请你在文段中①处,添加一段司马懿动作、语言或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

    【6】《三国演义》与“三”有缘,我知道它里面有____、蜀、吴三个国家;我还了解了有关“三”字的小故事,有“三气周瑜”、“三顾____”、三英________

  • 16、类文阅读

    草帽计

    ①长征期间,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

    ②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下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③这时,蒋介石一个团的反动军队从后面急急赶来。白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白军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这支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④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白军毫不介意,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人的飞机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这一回,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着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星,顿时喜出望外。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红军”,轰隆隆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个团的白军官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⑤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叫绝,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反映战士们想法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3理解文中两个“笑”的含义,并填空。

    (1)“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他心里想:_____________。“哈哈一笑”中的“笑”说明___________

    (2)“白军个个眉开眼笑”中“笑”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依据,照样子填空。

    例:贺龙看见一块平坦的山场,想:这是实施计划的好地方。

    (1)贺龙看见______________,想:__________________

    (2)贺龙看见______________,想:__________________

    5草帽计为什么会成功?

    (1)天气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贺龙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判断下列根据画横线的部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孩子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无法从横木上下来,可能会摔到甲板上。(_______

    (2)如果人群中再有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就可能会吓得摔到甲板上。(_______

    (3)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可能会失足摔到甲板上。(_______

    (4)如果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可能会轻松地转身并从桅杆上下来。(_______

    【2】有人说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为“孩子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你认为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到水里。下面哪一项不是船长已经考虑到的?(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掉到水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4】以上反映出船长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2】“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比喻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

  • 19、精彩片段。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算好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好受箭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算好人:①鲁肃:___________②周瑜:_____________③曹操: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结果表面是_______,实际是_______

    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   B.诸葛亮如期交箭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字句: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 

    ①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用了许多植物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或某些情景等,请你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