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镇江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文中用大量笔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的目的是(       

    A.表现沃克医生内心情感丰富。

    B.侧面烘托刘伯承意志坚定。

    C.说明沃克医生性格多变。

    D.表现沃克在医学领域的权威

  • 2、找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

    A.耕织(gòng)

    B.船(pō)

    C.壳(bàng)

    D.咆(xiào)

  •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的一项是(  )

    A.“要不——摔跤。”

    B.“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C.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D.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句子,完成练习。

    (1)______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_____描写,体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的勇往直前的英雄性格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____描写,表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 5、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这两个句子是对外祖父的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

    (2)给画“   ”的句子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___ 各抒己___ 兴国___

    ___近人 ___里如一 酸甜___

    盛气___人 千___一发 身___其境

  • 7、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piáo   dū du   shěn shì bá c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ǔn shī   cí xiánɡ   dù jì duàn l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8、读拼音,写词语。

    zhěn suǒ   nián líng   juàn liàn   qíng bù zì jīn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nǐ dìng   zhǎn xīn   yóu zhōng   sù rán qǐ jìng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4分)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3分)

     

     

     

     

  • 11、课外阅读。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 ,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是古代的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滥觞。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写的,现在公认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一副对联。

    春联这一名称诞生于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1滥觞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应该是(    )。

    A. 水少,只能浮起酒杯。

    B. 水少,只能浮起坏酒杯。

    C. 江河发源的地方。

    D. 事情的起源。

    2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B. 奋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

    C.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

    D.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

    3根据文意,不属于春联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 烘托新年气氛。 B. 驱妖降魔。

    C. 嘉节喜庆。 D. 统治者提倡。

  •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

    2“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心惊胆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停顿、延长

    4四十秒钟并不长,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下面不属于的是?(    )

    A.突出了落水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B.人们对落水孩子的担心、紧张、着急的心情,让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C.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

    D.以前水手遇到这种情况时,救人的时间是不超过四十秒的。

    5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suǒxiàngpīmi)   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  (shéntàiɡèyì) :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意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xiāo,xiào) 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 (chéng,shèng) 的宏伟气势,形象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爱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根据拼音将词语写在横线上。(2分)

    用 ﹋ 符号划出本文的中心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      。(2+2=4分)

    (4)在第二自然段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5)在首尾两个自然段中找出相互呼应的两个词语 :(2分)

     

    (6)你来为秦兵马俑写一则广告用语:(2分)

     

     

  • 14、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这里会长出一朵花

    小野是我的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她从她奶奶这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一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

    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

    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

    我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再次责问她:“你可以吗?你可以这样做吗?”

    她从未见我如此,退了一步,有点儿畏怯道:“它是坏的小动物,它是苍蝇(那时候她把一切在空中飞的昆虫都叫苍蝇)。”

    我突然思路开朗,构建出关于此事完整的哲学体系:“什么叫坏的,什么叫好的?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坏的,不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好的。这个飞飞的小动物伤害你了吗?你把它打死了,它的家人就找不到它了,会很难过,你知道吗?你可以不伤害它,如果它没有伤害你,知道了吗?你这样做,它会很痛苦,所以你错了,你要做那些让它很快乐的事情,你知道吗?你想想,如果你找不到家人,你会难过吗?”

    也许是我语气太严厉,小野突然一句话也不说,两眼通红,凝滞几秒,瞬间大哭了起来。

    我没有即刻安慰她,继续追问:“你说,你做错了吗?”

    小野已经哭得没法说一句完整的话,但抽泣之中,她还是断断续续说:“我错了。”

    我上前抚了抚她的脑袋,语气缓和道:“那你现在要做什么呢?”

    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

    看着她好几滴泪都落到地板上,我心疼不已,更怕因此给她留下更大的心理创伤,便心生一计,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帮助它好吗?”

    小野噙着泪水,道:“好。”

    我把飞蛾捡起,带上小铲子,牵上小野到了一片土地。我挖了一个小坑。让小野把飞蛾扔了进去,顺便告诉她,这是飞蛾,不是苍蝇。我教小野把土盖上以后说:“这只飞蛾以前是个动物,现在它死了,我们把它埋了起来,它就会变成一朵花,变成另外一种生命,就不会再痛苦了。小野,你快去拿你的水壶来,我们要浇水了。”

    小野飞奔入屋。

    我立刻起身,跑到十几米外摘了一朵花,折返回去,把花插在刚才埋飞蛾的地方。完成这个动作,小野正好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她走到那朵花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我说:“你看,就在刚才,它变成了一朵花长了出来,说明它已经原谅你了。

    小野破涕为笑,依偎到我的怀里,说:“它这么快就有了花。”

    我亲了她一口,说:“是啊,我们又是它的好朋友了。它很快长了出来说明它很快乐。”

    小野开心地笑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选文中的信息,完成填空。

    (1)小野拍死那只飞蛾,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批评小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拍死飞蛾—飞蛾开花—埋葬飞蛾—接受批评—开心地笑

    B.拍死飞蛾—埋葬飞蛾—飞蛾开花—接受批评—开心地笑

    C.拍死飞蛾—接受批评—埋葬飞蛾—飞蛾开花—开心地笑

    【4】为了不给小野留下心理创伤,“我”是怎么做的?( )

    A.“我”帮助小野埋掉飞蛾,并插上一朵花,让小野和花儿成为好朋友。

    B.“我”和小野一起把飞蛾埋掉,并告诉她在埋飞蛾的地方浇上水,这里就会开出美丽的鲜花。

    C.“我”让小野亲手把飞蛾埋下,并让她浇水。“我”偷偷把一朵花插在埋飞蛾的地方,然后告诉小野她被飞蛾原谅了。

    【5】品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我”用这样的语言方式教育孩子,值得赞赏吗?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节选自《白杨》(10分)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此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 )。

    (2)第一段中表达了白杨树的什么精神?(2分)

    (3)请你用不管……不管……”造句。(1分)

    (4)文中第一段共写了白杨树的( )个特点,分别是(            )。(2分)

    (5)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从这句话中的字可看出(   )。表白自己的心爸爸想表白自己怎样的心?(   )(4分)

     

  • 16、类文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选文主要刻画了______(人名)的形象。开篇人物还未出场就先描写了她的__________,这样的出场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紧接着浓墨重彩描写了她的__________,突出了她身份__________,生活__________

    【2】选文中画“____”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其表达的含义不包括( )

    A.夸赞林黛玉标致、不俗       

    B.讨贾母欢心

    C.间接赞美贾母的嫡亲孙女       

    D.为来晚了赔罪

    【3】结合选文,从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贾母以“凤辣子”介绍王熙凤,流露出贾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试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天气也格外冷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   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   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   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   在这沉沉的雪夜   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   耀眼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_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   前进   寒冷   急忙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外   吃惊   明亮   往常   

    3给文章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4“//”把文章分为四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5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①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为张老师送柴,说明尊敬关心老师。

    ②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6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圈出文中反映张老师冷得厉害的词语。

    _____

    7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

    我难受是因为   

    A. 张老师冷得厉害。

    B. 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 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8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A. 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 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 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 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空城计

    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搬运粮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于是连忙传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军士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拿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军,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或许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中了他的计。”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此,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山北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1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你仔细揣摩他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两次“笑”的不同之处。

    (1)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4“空城计”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试着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读短文,完成练习。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 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划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达到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很欣慰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功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帐单给你,你如数付帐就是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 安静—— 开放——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毫不相干:    

    欣然:  

    你写的一句话: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你的观点。

     

    (5)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6)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题目:一件令我 的事。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真情实感。

    3)字数在300字以上。

    (4)在文章前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把题目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