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借梅花来比喻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我们把这种写法叫( )
A.对比描写 B.借物喻人 C.借景抒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神机妙算 巧舌如黄 垂头丧气 赴汤蹈火
B.手急眼快 愚公移山 负荆请罪 天衣无缝
C.摩拳擦掌 兴致勃勃 心惊胆战 养尊处优
D.放诞无礼 鞠躬尽粹 目瞪口呆 娓娓动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B.《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是动态描写;威尼斯夜晚的沉寂是静态描写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写出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D.《金字塔夕照》中,“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一句属于对开罗的动态描写
4、练习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殿后:
委屈:
燃眉之急:
饥寒交迫:
5、词语盘点。
A._____勇双全 B. _____哭无泪 C.不屈不_____ D.坐____不宁
E.旷野_____郊 F.衣食无_____ G.一_____不苟 H.见____勇为
1.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有(只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人物动作或神态的词语有(只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她心急如焚,相反他却(______),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2.信息传输的快捷,给人们本来(______)的生活节奏注入了新的活力。
3.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______)一些辨别能力差的人。
7、形近字组词。
瑞(______) 弩(______) 咆(______) 挠(______) 帕(______)
端(______) 努(______) 炮(______) 浇(______) 泊(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________,又像在呼唤未归的____________;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__________,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_______,与熟悉的伙伴_________。 出自课文《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 。
2.《早》记叙的是著名作家鲁迅的故事,他的原名是________,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3.长征是一段英雄史诗,伟大领袖毛泽东写下了许多歌颂长征的诗词,如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天高云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阅读短文。
为你,我说过多少额三倒四的话
①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②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③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④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希望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 )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型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不断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道:“别给他那么多!”
⑤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__________”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着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和约都永远先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从我的视野消失,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吓唬自己,担心你遇到粗心的司机乱开车,担心你只顾埋头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踪你,告诉你:“孩子,别急,慢慢走。”
⑥我说:“衣服嘛,没必要太讲完,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我又说:“买衣服,别将就,好衣服能带来好心情。”我读大三那年,曾经被一条骄矜地挂在“人民商场”的天价咖啡色裤子折磨得寝食难安……我好怕那样的( )也会来折磨你。我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可是,当我看到你检徐磊哥哥的旧衣服穿也欢天喜地时,又忍不住为你( )起来。当你在异地求学时,我嘱咐你要学会逛服装店,为自己挑几件像样的应季服装。不料,你竟学着我的腔调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
⑦我说:“孩子,你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我又说:“还有什么比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呢?”我曾嘲笑一个接了母亲班的女孩,说她们母女在单位的公共浴室里互相搓背的画面简直是一道独特的凡间风景。我愿意看你远走高飞,不愿意让你始终窝在这座你出生的城市里。但当你独自沐浴了六载欧罗巴的阳光,当你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顶博士帽,我却频频梦见你回家,在梦里,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你说:“妈妈,我已厌倦漂泊。”我也清清楚楚地听见自己说:“孩子,回来吧,回来了我带你去吃涮羊肉!”
…………
⑧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驱赶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
【1】文中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怨责 担心 委屈 不安
B.担心 怨责 不安 委屈
C.担心 怨责 委屈 不安
D.怨责 担心 不安 委屈
【2】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⑤自然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3】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颠三倒四的具体表现?至少举出其中的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⑦自然段中,使用了两个加点词语“清清楚楚”,突出了母亲盼望和儿子团聚的殷切心情,表达了母亲的爱子情深。______
(2)第⑥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那条裤子的昂费,表现了“我”对那条裤子的向往与渴望,更能突出母亲对儿子关心疼爱的细腻情感。______
【5】文中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母爱,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里的片断,完成练习。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或浓或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盘曲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修辞手法是( )
(3)用“无论……都……”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了沿途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析完成练习。
“是吗?”小胖墩儿( )起来,立刻( )两步,一闪身( )了单褂儿,( )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字词。可以发现填入的这些字词都是描写 的。从这段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小胖墩儿 。他是作家徐光耀的小说《 》中的人物之一。
12、阅读。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A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B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C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于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说( )您这一问( )我实在不好回答( ) 撒个谎吧( )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说实话吧( )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敞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要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赋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成语“摩肩接踵”是指选文中的___句 ,成语“联袂成云”是指选文中的______句 ,成语“挥汗如雨”是指选文中的_____句。(填序号)。
【3】晏子为什么举“淮南为橘,准北为枳”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13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多于10个字)
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____。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桑乔坐在下面看,在心里认定了:这个节目可拿到镇上去演。他觉得,这个节目里头最让人心动的是三十个女孩都一律转过身去,只将后背留给人。三十根小辫,一律扎了鲜亮的红头绳,一律插了白绒花。白绒花插得好,远远地看,觉得那黑辫上停了一只颤颤抖抖欲飞未飞的白蛾子。这一朵朵白绒花,把月色凄清、卖唱姑娘的一片清冷、哀伤、不肯屈服的情绪烘托出来了。若换了其他的颜色的绒花,效果就不会这样好。桑乔觉得蒋一轮水平不一般。其实,蒋一轮只是记住了他同学的一句话:“这节目,全在那(一根红头绳一支白绒花)上。”蒋一轮的同学,读书时就是一个很有调的人。
【1】短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的节目表演者来自( )
A.油麦地小学 B.油麻地小学
【3】文中表演的节目名叫( )。
A.《卖唱姑娘》 B.《手拿碟儿敲起来》
【4】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5】文中“有调”的意思是( )
A.有格调、有品位 B.拿腔捏调
【6】根据理解,在文中括号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7】下列句子中停顿符号标画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节目里头/最让人心动的是/三十个女孩/都一律转过身去
B.这个/节目里头最让人心动的/是三十个女孩/都一律转过身去
15、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券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黑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2】本段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读文段中画“ ”的句子,这两处写明了两点内容:①严监生________;②严监生的家境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此刻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②此刻,如果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
__________;③读了这句话,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5】读完以上选段,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2017年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中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简要地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用“_____”标出其中一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 )落(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 )了黄色和(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把”字句:
“被”字句:
2.照样子,写句子。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
21、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③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④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22、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23、习作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对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吧!说说你最佩服谁,他(她)有哪些值得你佩服的地方。要求语句通顺,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