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船借箭》的故事了生在( )
A.三国时代
B.清朝
C.解放战争时期
2、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友情的诗句是( )
A.桃花河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陈森森的爸爸是什么职业?( )
A.外科医生
B.内科医生
C.司机
D.卖报
4、猜谜语。
1.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谜底:(_____)
2.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谜底:(_____)
3.木字口中栽,非杏也非呆,若把困字猜,猜了也别猜。谜底:(_____)
4.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长在石头上。谜底:(_____)
5.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谜底:(_____)
5、 区别字组词。
饶( ) 溉( ) 绅( ) 绚( )
挠( ) 概( ) 抻( ) 询( )
烧( ) 慨( ) 伸( ) 旬( )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信任——(________) 急促——(________)
自豪——(________) 朝夕相处——(________)
7、按意思写词语
①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________
②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________
③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________
④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________
⑤自然界自身发展繁衍的功能;指自然界;福分;命运。________
8、多音字组词
薄báo ______ bó _______bò_______ 载zǎi ____zài _____
9、阅读练兵场。
_____________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下午2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老师正讲得起劲,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已冲不出去了!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个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事实证明,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51岁的宝贵生命诠(quán)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照样子写词语。
(1)大公无私(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声绘色(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我也会用省略号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三个叹号让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6】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7】你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出一辙:__________________
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式?
(1)“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_______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___________)
(3)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___________)
(4)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___________)
【4】“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蒂娜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
【1】以上选段,选自《西游记》回目( )(只填序号)
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B.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C.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联系上下文,猜想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嗛眼:啄眼
B.淬下:坠下
C.乜乜些些:装痴作呆
D.剪尾跑蹄:剪掉尾巴用蹄快跑
【3】读画线的句子,这是对悟空_________的描写。
【4】从选文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
12、读名著,做阅读。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皆尽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匠;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髦,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杳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自飞马远望之。果见孔明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数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孔明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退也。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分成四部分,将段落序号和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班文官”,联系上下文,抓住“一班”这个词,哪一个理解得比较正确( )
A.穿着斑纹官服的文官
B.普通文官
C.大多数文官
D.少量的文官
【3】联系上下文和当时的情境,推断“抚草而笑”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司马懿的特点,与本单元课文中哪个人物最相似。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三次写孔明的“笑”,分析人物内心,选择合适的答案。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____________
(2)孔明魏军远去,抚掌而笑。__________
(3)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__________
A.计策成功,保全兵士而笑
B.对方中计,因而发笑
C.内心不安,做出笑颜,透敌上当
D.对方上当而得意地笑
【6】本文最能代表孔明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画横线的两处句子,用哪个词形容诸葛孔明不合适。( )
A.机关算尽
B.运筹帷幌
C.料事如神
D.知己知彼
【8】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衬托“空城计”的高明。
B.烘托渲染紧张的气氛。
C.推进故事的发展,引出“空城计”。
D.为了迷惑司马大军。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雀儿
雨停了,我走出家门,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浑身是水,冻得发抖。这时,它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我,一声也不叫。我想这只麻雀多可怜啊!此时它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我就赶快把这只小麻雀捧起来,找来几张纸放在它周围烧起来,让火苗给小麻雀带来温暖。
过了一会儿,小麻雀身上的羽毛干了,也不再发抖了,在地上转来转去。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要保护益鸟,因为益鸟一年会捉好多好多的害虫,还是把它放走吧!
正在这时,妈妈和弟弟回来了。弟弟看见小麻雀说:“姐姐,给我玩!”“不行,我们应该把它放了。”不管我怎么说,弟弟也不肯,“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平时弟弟哭了,我就哄他。可是,今天我不管他怎么哭也不让他玩这只小麻雀。妈妈听了也责备起我来了。我觉得很委屈,可是看看手里的这只可爱的小麻雀,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它。
这时小麻雀在我手里动了几下。平时小伙伴都说鸟儿最爱吃小虫的,对!去捉几条小虫给它吃。我用小树枝从草堆边钩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小心翼翼地喂这只小麻雀,小麻雀张开小嘴儿几下就把小虫“消灭”了。
一会儿,小麻雀吃饱了。我就捧着小麻雀,轻轻地抚摸着,再用力往空中一送。可爱的小麻雀张开翅膀在空中白由自在地飞起来。看着小麻雀,我情不自禁地哼起“小乌在前面带路……”,心情舒畅极了。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可怜________ 抚摸________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小鸟。
【3】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救助并放走小麻雀的事,反映了( )
A.作者爱护益鸟、责任心强、善良的好品德。
B.作者喜爱鸟类、保护生态平衡的良好行为。
【4】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作者爱护小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田园诗般的乡村
①小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牧场,小河湖泊。小屋两旁花园里显然没有经过特别的整理,随意长着稀疏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最大的一块地方,放了一个木质的圆桌和四把椅子,大概是想让来这里的人享受一下这里的空气和安静。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溪流给看上去有些荒凉和寂寞的花园增添了生机和趣味,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纯朴和自然。小屋后面是长满青草的小小山坡,其间开着各色的小野花,还有一片片开着紫色花朵的灌木丛,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子里依稀还能看见有小木屋。环境童话般幽静而雅致。
②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寂寂的田野,远远近近,层层叠叠,诗意盎然,清雅浪漫,接近一种童话般的单纯,一种田园牧歌的意象。眼前的景色完全成了文森特的一幅作品,我也成了画中人。
③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天空出奇地晴朗,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挂在天空,水洗般的清亮。洗去一身浮尘,躺进软软的被窝里。我的灵魂舞蹈着,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银蓝色的云彩上飞翔,去寻找《小意达的花儿》里鲜艳的郁金香、蓝色的风信子,还有小小的白色樱草花……
【1】在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花园 ( )的满月 ( )的树林 ( )的云彩
【2】文末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A.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
C.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D.表示静默或思考
【3】短文的第①段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小屋的,它先写小屋的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其中写得较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这句话的描写属于( )(填序号)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5、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1】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对蔺相如的( )描写。(多选)
A. 神态 B. 语言 C. 动作 D. 心理
【2】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写下来: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这情形”指什么情形?蔺相如又是怎样应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
②罕见:
③至宝: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 ) 欺骗( )
戏弄( ) 来历( )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鸟岛
鸟岛上生息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平时相处得十分融洽。有趣的是,如果遇见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呢!
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当时,天空出现了两只名叫玉带海雕的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的幼鸟。几只放哨的孤雁首先发现了“敌情”,一边呱呱地呜叫着报警,一边勇敢地朝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公雁、群鸥和岛上所有的鸟儿都发现了,纷纷发起攻击。
两只黑鹰高高地翱翔着,群鸟在岛上空低飞着。突然,一只黑鹰俯冲下来,只见鸟群中有一片锦绣的云霓飞翔而出.挡住黑鹰的去路。这是斑头雁群,它们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和这只黑鹰周旋。这当儿,另一只黑鹰却从另一边上空冲下,这时鸟群中又有一片黑亮的云彩飞出,挡住了
它前进的方向。这是鸬鹚群奋起回击。黑鹰时而上 , 时而________,时而左 , 时而________;群鸟时而东 , 时而________,时而疏 , 时而________,这样战了几十回合。最后群鸟似乎不耐烦了,以岛上最勇敢的鸟儿鱼鸥为首,发起了冲锋,围住两只黑鹰,叫着、啄着,各色的羽毛飘落下来,如雪纷纷。终于,两只玉带海雕气馁了,遍体鳞伤,向远方逃走了……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与划线的词意思相反的词。
黑鹰时而上 ,时而________,时而左 ,时而________;群鸟时而东 ,时而________,时而疏 ,时而________,这样战了几十回合。
【2】读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体________伤 ________墙________壁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群岛遇到的“敌情”是________。水鸟迎战的顺序是:________报警,________发起攻击,________挡住去路,________合起回击,________发起冲锋,黑鹰远逃。
19、阅读理解
塞上的一颗珍珠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 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 饰,只是纯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 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 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多大关系。它并不有意 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 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 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 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像细致地染在心灵上。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 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 )不必找小亭,( ) 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下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 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 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与高 粱,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旁的金黄的大 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幽美而亲切
( ) 而( ) ( ) 而( ) ( ) 而( )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多么……多么…… 既……也……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我能用“____ ”在文中画出来。
【4】作者为什么会感觉“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从中你读出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塞上珍珠”扎兰屯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排在你后面的小朋友开出的盲盒要求是“参照例句所用修辞,选择事物进行描写”,请你帮帮他。
例句:人们都喜欢春天的风,它是和煦的、温柔的,但我还是更喜欢秋天清爽的风,空气中有着丰收的味道。
小朋友试写的句子:我更喜欢春天细密的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花园
1.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波把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星期天,我写完了作业,就在屋里看《西游记》。正当我看得有声有色的时候,爸爸走了进来,问:“作业检察了吗?”我漫不经心地郑重地回答:“保证没错。”爸爸庄严地说:“再看一遍!别那么自信,作业不能有一点马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风景线。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具特点,或风趣幽默,或善解人意,或博学多才……你想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呢?请选择一位,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来表现他(她)的特点。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