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三拣四 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着一面旗

    B.花落 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做两截

    C.抱头鼠 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D.晴天雳 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下来

  • 2、是谁三让徐州给刘备?(  )

    A. 袁绍   B. 陶谦   C. 曹操   D. 刘表

  • 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聪惠( )

    A.厉害,严重 B.

    C.过分 D.超过,胜过

    2孔君平诣父( )

    A.他的 B.大概

    C.那,那些 D.如果

    3呼儿出(   )

    A.你,你们 B.就,于是

    C.这样,如此 D.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用“然”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并依意思填空。

    1.小方和小明的性格____不同。

    2.这件事____不是妹妹做的。

    3.他每次都按时来,_____迟到一次可以原谅。

    4.没想到小敏在这次演讲比赛中____获得一等奖。

    5.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计划____实现了。

    6.鲁肃是诸葛亮的好朋友,他_____答应保守秘密,在向周瑜汇报情况时_____不会提借船的事情。

  • 6、给下列短文排序。

    ( )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 )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 )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 )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 7、积累运用。

    (1)正月初一,我和妹妹出去拜年,空手出去,回来时却收获满满,这真是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啊!

    (2)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他也可以把“__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送给武松。明知山上有老虎,武松还是不听劝告独自上景阳冈,让我想到了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歇后语: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时候,“官府的榜文”指_________________,“郎中”一般指_____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

    lín  xún       è  liè cǎn    rěn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有一个叫陈涉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十几岁就去给别人种地,以维持家中生计。

    这一天,天气出奇的炎热,陈涉和大家还没干一会儿活就已经hàn  liú  jiá  bèi   )了,于是,他们一起到田埂边休息。想着这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陈涉叹了口气 自言自语 要是我陈涉将来有一天能chū  rén  tóu  dì )就不以维持家中生计。

    会忘记现在   你现在靠别人吃饭  却想着出头  不是bái rì zuò mèng (       ) 

    大家都觉得陈涉的想法有些yì xiǎng tiān kāi (        )燕子和麻雀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天鹅的远大志向。陈涉听到大家的话,无奈地摇头叹息道。

     后来,他参加并领导了农民起义,成为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第二自然段空缺的地方加上标点。

    3鸿鹄之志从字面上解释是___________,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鹄之志是成语故事,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写四个。

           )、(       )、(       )、(       

  • 10、名著选段阅读。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①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②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③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④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⑤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

    1给上面的选文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王冕放牛 B.王冕学画 C.王冕卖画

    2读第一自然段“ ﹏﹏﹏”的句子,请从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并画上“﹏﹏﹏”。

    3“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这句话的意思是(  

    A.天下有些事很难学会,我为什么要去学画荷花呢?

    B.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为什么不去画几枝荷花呢?

    C.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为什么要去画荷花呢?

    4文上画横线的句①、句②、句③,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句①:______  句②:______  句③:______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景物描写。

    5作者写王冕的荷花画得好,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读画横线的句④和句⑤,选择填空。

    句④:______  句⑤:______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6从短文中你可以看出王冕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 冷笑一声  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就是一片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给片断加上标点符号。

    【2】据意思写词语。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2)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

    【3】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并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用了 手法。

    【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柔和的感觉之外,忽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会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风筝上挂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楔形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看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着我溜溜转。我制作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冬春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把下面表示动作的词填入第2自然段的括号内。

    提    托    扎    劈

    2文中画线句中“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两条理由。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借物抒情 D.总起全文

    4“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填序号)   (_____

    ①浓浓的思乡之情。     ②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③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④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

  • 13、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襄尸还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可多选)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_______

    (2)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_______

    2“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烈土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骨运回家乡

    B.人都牺牲了,遗骨运回家乡又有什么用

    C.把遗骨运回家乡既麻烦又浪费财物,不如找个好地方埋葬了

    D.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骨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骨运回国了

  • 14、课外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个不高,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她喜欢锻炼,为人热心,深得大家的尊重。

    今天,我和外婆去买菜。菜市场真热闹,我们来到一个档位前,外婆边看菜边讲价。“便宜点,我们就来几样。”“不行,再便宜我就赔本了。”“那得。咱不买了。”外婆说完要走。

    “大娘,慢走,买什么?买几斤?”……一会儿,各样的菜装满了一篮子。

    路上,外婆问我:“你再算算,钱数对没有?”我数了一会儿,méi  fēi sè wǔ( )地说:“今儿咱赚了,他多找了一元四毛钱。”“不行,咱们得快回去。”

    在回家的路上  我问外婆  讲价不就是为了少花钱吗  为什么多找了又给退回去呢  外婆yī bēn zhènɡ jīnɡ (   ) 地说 讲价  是为了少花钱  他乐意卖  我也乐意买 但绝不赚黑心钱 那良心上过意不去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2)给第5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4分)

    (3)  )这个词写出了“我”高兴愉快的样子。(2分)

    (4)“但绝不赚黑心钱”中的“黑心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2分)

    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外婆是个怎样的人?(2分)

    (7)外婆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3分) 

     

  • 15、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 jì) 惩罚(chéng chě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________ 商量________ 招呼________ 嫉妒________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当钻心的疼痛减弱了一点的时候,杰克吉伯斯的思维又恢复了。我永远也好不了了。他呻吟道,再也好不了了。他叹着气,想转动一下身体,换一个姿势,以便在冰冷、硬邦邦的地上躺得舒服一点。但他每动一下,就有暖烘烘的血流出来。他知道,如果要活命,他必须直挺挺地躺着。要是他们晚一点把我运到后方的医院里,他想,我就可能要流血致死,要么溃烂到最后,被他们锯掉一条腿。这叫我有什么脸去见苏呢?一个一条腿的丈夫!他眼前一阵发黑,躺在地上,昏死了过去。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杰克以为自己已经死了,来到了天堂。一位女人俯身在他的眼前。这在内战时期的战场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没有女人来过战场。没有女人愿意来!也没有女人能被批准来!但在这儿,在战场上,却出现了一位女人。她名叫克拉拉巴东。在两名士兵的帮助下,她把杰克抬到了一间由马拉篷车改建成的简易房里。她从她的药箱里拿出了一些绷带,包扎了他的伤腿。然后给了他一些止痛药。杰克虚弱地吞下了这几片药,战友们把他抬上了外表简陋的救护车。克拉拉巴东整天都在做这种工作。她救助过无数伤员,消除他们的恐惧,减轻他们的痛苦,清洗他们的伤口。

    残酷的战争刚刚发生,克拉拉巴东就对前线的战士充满担忧。她知道,伤病员们会被留在战场上,直到战事结束。她知道,这些伤病员直到什么时候才能被集中起来,送到医院——远离前线的后方医院里去。她知道,即使他们侥幸熬过了治疗耽误这一关,马车的剧烈颠簸也会使他们没有包扎的伤口破裂。她知道,伤员们常常在到达医院前就流血致死。内心对这种状况的伤痛促使她下定决心,要到战场上去,就在战场上,给这些人以帮助。第一步,她购买了一辆篷车。然后她在车上配备了一些药品和急救设施。然后再去见军队的将军。一次次的请求,一次次被拒绝。但她并没有灰心。最后,指挥官妥协了。克拉拉巴东得到了一张通过封锁线的通行证。

    在整个内战期间,她为她遇见的每个人提供帮助。她不停顿地劳作着。有一次,她几乎没有休息,连续为一排伤员工作了五天五夜。她的名字渐渐成了军队里的一个代号,一个爱和感激的代号。

    (1) 给文章添加标题,将标题添加到横线上。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冰冷——(   )   简易——(   )   尊敬——(   )

    (3)巴东小姐为什么执意到战场上去救助伤员?

  • 17、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没有喝彩的工作

    一天放学后,我从学校跑出来,流着泪伤心地回家了。

    妈妈见我这样,很惊奇,关心地问我:为什么这样伤心?”“我想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眼泪,一边鸣咽着说。到底怎么回事?妈妈温和地问我。我委屈地说: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话剧……老师这次不选我当主角,却让我在后台工作!那王小虎反而成了主角。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的手表明明你看这手表上都有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擦干我的眼泪一边问我那是一块玻璃两只指针我回答妈妈摘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到了什么?我说:那是小齿轮和螺丝。妈妈说:外面的表针要走得准,全靠里面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妈妈停了一会儿,又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没有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了,心里便觉得轻松、快活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难过一( )沉重一(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惊讶一(   )意味深长一(   )

    3.给第三自然段缺标点的句子加标点。

    4.这篇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5.第二天到学校,会怎么做?

     

     

     

     

  • 18、课外阅读。

    归途中的沉思

    在轮船的甲板上,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幻灯片换了,出现的是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 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地站起来说:“是我的祖国,但,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从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

    ______

    2想一想:詹天佑为什么“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直接在文中找出答案。

    ____________

    3文中有多处描写詹天佑神态的语句,表现了詹天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请把它们找出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短文开头一段与结尾一段形成_______的关系。

    5短文中的詹天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猛醒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到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的。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有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那人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就在屋前屋后来回了几趟。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庭院。他西裝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已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伤心地坚持着:“妇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工钱!”

    妇人终于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气度不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中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请找出一处,读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觉得平时应该帮助哪些人?怎么帮助那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读完《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回忆?一只昆虫、一株狗尾草、一个玩具、一次发现……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赶紧拿起笔来写一写纯真、难忘的童趣吧!注意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名和校名,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