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B.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C.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开始了,观众们神机妙算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B.老师不在的时候,几个小调皮在教室里大闹天宫。
C.听老师讲完生命的进化过程,他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3、下面各项中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填空。
1、《游园不值》是( )朝诗人( )写的一首( )诗。
2、叶绍翁,字( ),号( )。南宋时著名的( )诗人,诗歌多写( ),尤其擅长( )。
5、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刷子李刷浆时,徒弟曹小三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一开始,没有发现白点,曹小三觉得师傅是shén shènɡ( )不可qīn fàn( )的;点烟时,发现了师傅裤子上的白点,他觉得师傅的形象hōnɡ rán dǎo tā ( )了;最后,知道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曹小三fā zhènɡ fā shǎ( )了。
6、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
(2)打破砂锅——(___________)。
(3)和尚打伞——(__________)。
(4)井底青蛙——(__________)。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结合课文内容,照样子填写表格,体会人物形象。
人物 | 贾宝玉 | 林黛玉 | 紫鹃 |
性格 | 率性、纯真 | ______ | ______ |
主要表现 | 风筝放不起来就耍脾气 | ______ | ______ |
(2)《红楼春趣》选自_____代作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在本课出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本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____,我觉得他(她)__________。
8、把下面这首词补充完整,然后填空.(8分)
_________,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能_________?
填空:
(1)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_______。
(2)想象一下,第二句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把你想象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古鲁的三位老师
在印度,有一位(A.学富五车 B.德高望重)的古鲁①即将去世,二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闲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A.衣食无忧 B. 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A.眷顾 B.惠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6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A.化为乌有 B.化为灰烬)。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常师者:平常的老师;未若:不如)。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
注释:①古鲁:锡克教徒十分敬重该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即“师傅”。
【1】联系上下文,用“√”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使文意顺畅。
【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从第一、二位老师那儿,古鲁分别学到了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中的“捧”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把老师比作______,把学习知识作_____________。
“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
【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____”句子的意思是:然而向平常的老师学习_______学习,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0、阅读与理解
说明书
【产品名称】弗音 【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乙醇75%±5%(V/V)、水溶性红没药醇0.8%~1.2%(W/V)、纯化水。 【杀灭微生物类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 【使用范围】适用于手和皮肤消毒及物体表面消毒。 【使用方法】手部消毒:将本品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于手部1~2遍,作用1分钟。 皮肤消毒:将本品均匀喷雾皮肤表面或涂擦于皮肤表面2遍,作用3分钟。 物体表面消毒:将本品均匀喷雾物体表面,使其保持湿润或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分钟。 【注意事项】①本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②易燃,请远离火源;③对酒精过敏者慎用;④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⑤不宜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⑥室内使用时,保持通风,且不得直接喷于空气;⑦本品开启后,请及时封闭,以防挥发。 【有效期】24个月 【生产日期】2020.1.17 |
【1】请根据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品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水溶性红没药醇。______
(2)本品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______
(3)3岁的儿童可以自己使用该消毒液。______
(4)本品适用于手部、空气、皮肤、物体表面的消毒。______
(5)本品到2022年2月1日还能使用。______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奶奶买菜回来后,进厨房炒菜时朝衣物上喷了该消毒液,你觉得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微缩图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提到了多种书籍,文中哪个词最能体他们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一种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他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1】第①自然段中说道:“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请你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所指的具体内容,画上“ ”。
【2】第①自然段中用了两个比喻句来描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你找出来画上“ ”。
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3】从“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这句话可以看出此刻冯兰瑞老人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出体现冯兰瑞老人技艺高超的句子。
(1)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 ( )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 )
(3)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 )
【5】除了技艺高超之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第4、5两句与后面几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文中画“ ”的句子中“发抖”和“心惊胆战”可以看出孩子心里十分______。
【2】第二自然通过对船长______和_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话概括片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结合孩子的处境、甲板的坚硬、海面情况等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讲故事。
②我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ān shàn)着扇(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外婆讲故事的声音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ónɡ ménɡ)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进草丛,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ì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真快乐!
⑤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柔的月光。
⑥在我眼中,月亮是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这美丽的月光!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时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并写出“我”捉蛐蛐儿的五个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
【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
(2)很少有人知道。(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桌子(zhuō zuō) 图案(tú tū) 切苹果(qiē qiě)
差不多(chā chà chāi) 好奇(hǎo hào) 往小处说(chǔ chù)
【3】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哳——( ) 生疏——( )
【4】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 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 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仍然 果然)有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②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意料 意外)________的发现 (仍然 果然)________坚持
(仍然 果然)________有
【3】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它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玉。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华的人虽然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华最终将会显露。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等你说谢谢
那天我经过一个度假村,见一大群人围着一辆高级轿车,个个伸长了脖子往里边张望。轿车旁边一位身着名牌西服的男人焦急地 对大伙喊 :“你们谁帮我爬到车底拧一下螺丝啊?”
原来他的车油箱出了问题,从度假村游玩出来,漏出来的油已经淌到了车身外,这里离最近的加油站也有上百公里,难怪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身旁那个打扮妖艳的女子说:“看把你急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他赶紧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谁帮我拧紧,这钱就是他的了!”
我身旁的小伙子动了一下,却被他的同伴拉住了:“有钱人的话,信不得哟!
这时只见一个孩子走了过去,说:“我来吧。”
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个男人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个男人,男人刚想把那张百元钞票递给小孩子,却被那女人呵斥住了:“你还真打算给他100块呀?给他5块已经够多了。”
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零钱递给小孩子,小孩子摇了摇头。听到人群中的嘘声,男人又加了5块,小孩子还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这10块钱也不给你啦。”
“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子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
【1】读句子填空。
(1)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人的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人。 这个小男孩“期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说:“我在等你说谢谢!”
①男人感到“蒙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男孩说的话,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2】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她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请分别谈谈自己对文中的男人、女人、小男孩的看法。
(1)对文中男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女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小男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祖父的园子》选文,回答问题。
①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②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③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④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本段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并在横线上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似:似(______)的 结: 结(______)瓜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祖父的园子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烘托了一种__________的氛围。
【5】仿照文中画“ ”的句子,再列举一两个事物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他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真爱如茉莉。(扩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改成反问句)
4.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5.在我们班里,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23、快乐习作。
你游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这次习作,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