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丹东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模仿动作 勇敢的水手 平稳地行驶 紧缩的眉头

    B.拉开阵势 金色的田野 不时地回头 阴凉的地方

    C.战胜困难 惊异的目光 威吓地吼道 微弱的夜晚

    D.打消念头 慈祥的神情 熟练地操作 优美的故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在织布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

    B.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没地:莫非,难道)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年轻)

  • 3、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还要描述它们的作用,为人类提供的服务。

    ②所以在描述动物时要讲述它们的产地、本能、习性、怀孕期、繁殖期、幼崽的数量、父母的照料、饲养类型、寻找食物的方式等各个方面。

    ③这就是布封在讲述野兽时的论述结构。

    ④动物历史不是单个动物的历史,而是全部动物构成的历史。

    ⑤这种论述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对18世纪之后的博物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A.③④①②⑤

    B.④①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③①②⑤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  碧( )( )       ( )( )

    马马( )( )  ( )妙绝( )    巍峨( )( )

  • 5、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衷____  

    ____  棚____   鉴________  挤________

  • 6、原文填空

    (1)梁国_____,甚____。孔君平____,父___,乃____。为设果,果____。孔指以示儿曰:“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勾勒出一个_________的形象。

    (2)《手指》的作者是____,他的语言____,本文运用____的手法,告诉我们_____的道理。而《童年的发现》则用_____的语言安慰自己。

  • 7、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 ______

    ______ ___ ______

  • 8、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极目_____   仪态_____   熠熠______ 摩拳______ ________乱  

    操纵____   小_____珑 轻快______   左________   ______无言

    ①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__________

    ②虽然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但他__________,毫不__________

    ③威尼斯的小艇行动__________,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__________,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进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____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把序号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______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______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 10、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_》,选自《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曰__________)   (2)__________

    (3)不可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离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西城兵力( báo)弱,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就派大将司马懿(shuài )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攻打。以两千五百名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同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诸葛亮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骏 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 侯)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二十几个百姓在城门前洒扫。正当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了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张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的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让他的军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得以保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有改动)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恰当的字。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__________________

    (2)指危险就在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

    (3)深沉地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诸葛亮摆“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4用“____”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各是怎样的人。

    诸葛亮: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本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12、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野生动物的天堂

    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雪鸡、藏黄羊等野生动物活跃在这片广阔的高原上。

    藏羚羊的腿细而小,全身的毛丰厚柔软,体态优美,矫健敏捷。母羊没有羊角,公羊有两条竹节状的犄角垂直竖在头上。它们的胆子很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四散逃开,消失在高原深处。

    相比之下,藏野驴的胆子就大得多。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在高原上昂首遨游。这时你会觉得,它们才是高原真正的主人。有时,调皮的藏野驴还和汽车赛跑。藏野驴的速度真快!一般时速45千米左右,有时甚至达到60千米,可谓高原赛跑冠军。

    野牦牛要在较高的山地上才能见到。它们全身呈黑褐色,体侧腹部和四肢都有柔软细密的体毛,几乎要挨着地了。它们喜欢结伴而行,组织纪律严明。当大队牛群静卧休息时,必定有一两个“哨兵”放岗站哨,一旦看见危险的情况,便发出信号,迅速逃窜。

    藏雪鸡是高原上较古老的动物之一。它们并不是真正生活在雪地上,而是栖息于高山上裸露的岩石中,一般三五成群,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黄羊则是所有动物中最常见的。静止时藏黄羊不容易被人发现,但奔跑起来就两样了。它们屁股后面的白斑是非常醒目的标志。这块白斑成为猎人和其他捕猎者最好的瞄准点,使藏黄羊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危机。

    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可近年来不断出现藏羚羊和藏黄羊等动物被猎杀的情况。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只有和它们和谐相处,才能共存于同一片蓝天下。

    【1】藏黄羊的特点是( )

    A.组织纪律严明。

    B.赛跑速度很快。

    C.屁股后面有白斑。

    D.胆子很小。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一般时速45千米左右,有时甚至达到60千米,可谓高原赛跑冠军。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青藏高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标语,呼吁捕猎者不要捕杀野生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文阅读。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二)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处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1语段(一)画线的句子中有一组近义词:“_________”,语段(二)中也有一组近义词“____—平静”与之意思相近。

    2半夜的威尼斯,水面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摇晃,大大小小的船都________,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夜幕降临时的荷兰,牛脖子上的铃铛_____,挤奶的人_______,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还有那沉睡的牲畜,光芒微弱的灯塔……这样的描写,属于______描写,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威尼斯与荷兰的_____ 。朗读这两段话时,可以用_________(平静舒缓  激动轻快)的语气。

  • 15、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话剧《陈毅市长》第五场(节选)

    时间:一九四九年冬的一天深夜

    地点:上海,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齐仰之大皱眉头,拿起话筒。)

    齐仰之(极不耐烦地) 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个化学家,干嘛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去!不去!……什么?陈市长亲自下的请帖?……哪个陈市长?我不认识!就是孙中山的请帖我也不去!……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齐仰之不由分说地将电话挂上,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少倾,陈毅上,按门口的电铃。)

    ……

    (陈毅夜访齐仰之,齐仰之闭门谢客,陈毅好不容易进得门来。)

    陈毅(看到墙上贴的条幅,念)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看表) 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毅(也看表) 真的只待三分钟?

    齐仰之 从不例外

    陈毅 可我作报告,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齐仰之(看表) 还有两分半钟了!

    陈毅 好好好!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致以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 哦?敬听高论!

    陈毅 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 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毅 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陈毅站起,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 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毅 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 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毅 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陈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他研究些什么?

    陈毅 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齐仰之 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陈毅 先生之言差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曾说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究其原因,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药化学,遍建药厂,为亿万民众的健康造福。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叶酸是日本的,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陈毅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科学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所以我特地前来,清齐先生出山,为发展新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贡献!我们打算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齐仰之 (大喜)哦?这可是我多年的愿望!

    陈毅 市政府决定聘请齐先生主持筹划。

    齐仰之 好,我一定效力,一定效力!

    陈毅 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谈吧。

    齐仰之 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陈毅 已经谈了三十分钟了。

    齐仰之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陈 毅 再谈多久?

    齐仰之 (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撕得粉碎)三天三夜!

    齐仰之 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1判断下面信息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这个故事发生在建国初期的北京。 _______

    (2)因为陈毅的市长身份,齐仰之才破例与他长谈。 _______

    (3)陈毅市长说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是研究社会变化之学。 _______

    (4)兴建中国自己的盘尼西林药厂是齐仰之多年的愿望。 _______

    2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陈毅市长说齐先生对一门化学也许一窍不通,主要用意是( )

    A. 激将法,引齐先生破例与他长谈。   B. 贬低齐先生,挫挫他的脾气。

    C. 宣讲共产党人的化学。   D. 指出齐先生的知识缺陷。

    3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下面哪一条不适合用来评论陈毅市长?( )

    A. 豪爽风趣   B. 机智幽默   C. 礼贤下士   D. 刚愎自用

    4这一场剧本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毅市长说“先生此言差矣”这一段台词,是围绕哪个观点论述的?用“~~~”画出来。

    6你觉得齐仰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先概括他给你的印象,再从文中找出理由具体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想想齐仰之先生前后齐了什么“化学变化”,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如你是齐仰之先生,去找宋子文谈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宋子文对你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搞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你将如何回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读文章答题。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燃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好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在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了。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15公里长的林荫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梨桃。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梨树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饿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荫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文章为了说明吐鲁番夏季气候炎热列举了两个事例,分别是____________。这种说明方法是_____。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______

    4吐鲁番人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荫路上种钻天白杨可以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 1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划线句中的“您”指( ),变成转述句“您”可以改成( )

  • 18、阅读

    湘西吊脚楼(节选)

    聂鑫森

    我曾数次叩访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于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脚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意境。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

    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我曾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端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1】根据短文填空,再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湘西吊脚楼的奇特韵致。

    (1)美丽的湘西山______水______,其间点缀着__________、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

    (2)吊脚楼的大体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吊”着悬柱,并嵌有花窗,花窗上的图案________而_______。

    (3)吊脚楼的堂屋很敞亮,______而________,楼旁饰以几丛茂林修竹,__________而有__________。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A.举例子(  ) B.列数字(  )

    C.引用 (  ) D.作诠释(  )

    【4】为什么长江流域地区的人们修建吊脚楼作为自己的居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   他就点一下头   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1】“助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题目“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的“美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练习

    (1)大家都知道刷子李的本领高。(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州在短期内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谁能否认这是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

  • 21、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我们也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么,在你的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请以“他   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