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冈(gāng) 招供(gōng) 谋财害命(méi)
B.霹雳(pī) 吓唬(xià) 抓耳挠腮(náo)
C.俘虏(hú) 褂子(guà) 明晃晃(huǎng)
D.黯然(àn) 玷污(diān) 凉飕飕(suō)
2、下列诗句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
B.稚子/金盆/脱晓冰
C.敲成/玉磬/穿林响
D.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下面带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耕耘(yún) 涟漪(qī) 倚靠(yī) 倭瓜(wō)
B.虬枝(qioú) 玷污(diàn) 弓弩(nǔ) 猕猴(ní)
C.咆哮(páo) 迸发(bèng) 顽劣(liè) 鼻涕(tì)
D.遐想(xiá) 窈窕(yǎo) 琴弦(xuán) 精湛(zhàn)
4、根据拼音写词语。
huǒ lú pián yí gāo yǎ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tián kòng shèn rù dà zǎo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dòu jiāng xiāng sū jiàng yóu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ì wù yuǎn tiào yōng sú dù jì yǐn jiàn shén shè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我会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吸收──(_______)(_______) 生存──(_______)(_______)
密切──(_______)(_______) 温暖──(______)(_______)
黑暗──(_______)(_______) 美丽──(_______)(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星星 一 (______)白云 一(_______)花香
一(_______)红灯 一(_______)小船 一(_______)宝宝
8、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晓风
( )的蝴蝶 ( )的蜜蜂
( )的萤虫 ( )的羽毛
9、读句子完成练习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按原文内容选择填空。。
【2】这句话是_________描写,句中的“________”一词指的是习惯于做某事的人,从中可以体会出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用搀扶
听朋友说伊沙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5岁开始学琴。由于他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带着好奇走进人民大会堂,和朋友一起尽情地享受一代大师的琴声,一睹小提琴家的风采。没过多久,座无虚席的万人大会堂里便响起了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声,时而舒缓轻吟,时而高昂跳跃……
一曲终了,一个感人的镜头在舞台上出现了:只见帕尔曼用手杖支撑着身体试图站起来,可是不管他如何使劲向上支撑,都没有成功,整个身体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离开座椅,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一次,二次,三次。帕尔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着一丝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当他第四次挣扎着站起来的时候,全场先是寂静, 。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默默地注视着帕尔曼不用别人搀扶而自己站起来的全过程。这位音乐家的感人之处,不仅是他的琴声,更是他的人格力量。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更为他的“不用搀扶”的善举鼓掌。
望着拄着手杖站在舞台上的帕尔曼,我万分感慨,颇受启迪:在现实生活中,“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体现了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呢?在漫漫岁月中,我们也许都会遇到跌倒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1】用“ ”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美妙”的句子。
【2】短文中的“一个感人的镜头”是指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______的精神。
【3】根据短文的语境,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处补充合理的内容。
【4】“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着一丝歉意”是对主人公的__________描写。想象一下,此时的帕尔曼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不用搀扶”有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感悟。
草 船 借 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本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_____) 妒忌——(___________)
推却——(__________) 惩罚——(___________)
【4】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的场面。( )
A. 刘姥姥进大观园 B. 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 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一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3】这里是写________和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这段话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的情形。
13、阅读理解。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做事利索、说话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可是有许多病人不能体会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格里辛格。
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何时?”“昨天早晨。”“已处理过?”“碘酒。”“还痛吗?”“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分钟。
“费用?”病人最后起身问道。“真令人高兴,”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不用付钱,夫人。为您治病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1】画线的句子中“医生的心思”是____________;“他们”指___________;“添油加醋”是指______。
【2】概括第1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格里辛格对那位夫人说“为您治病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这篇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我喜欢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树争艳斗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给短文加上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1自然段在全文起_____________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起_____________作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关系。
【3】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4】哪句话能正确概括短文的中心?( )
A.歌颂了榆树谦虚、勇敢、坚强的品格。
B.说明榆树的生命力强。
C.说明榆树经得起寒冷、暑热、干旱。
【5】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两个分句用关联词连接。(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shǒu jí yǎn kuài( ),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jīng shén dǒu sǒu(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趋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3.选文节选自儿童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这段选文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节。
4.小嘎子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小胖墩的劣势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一下,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后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林则徐请客
林则徐53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鈿。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来时,送上来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郿时候,冰淇淋还很罕见,林则徐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时还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冰冷冷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都是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有的挥动着手,想伸进嘴巴去;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点,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急了就要烫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1)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______
(2)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文中的林则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急吃槟榔芋泥被烫喉,请用“ ”画出描写外同人出洋相的句子。
【5】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他的爱国名言有:________________。其实,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亘古不变,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陆游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毛主席面对爱子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他的批文是“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
17、阅读短文《海上升明月》,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海上升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里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短文写了两次的海上生明月,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次海上生明月的景象是怎样的,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着的句子中“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指的是什么?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的海上生明月景象,你更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人物描写一组(节选)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hò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其他事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用“ ”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
A.憨厚、诚实、争强好胜
B.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秦兵马俑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 )他们神态各异( )有的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 )战胜敌手( )有的 ( )好像在暗下决心( )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 ) 有的 ( )好像随时准备出征( )有的 (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将下面词语选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紧握双拳,勇武干练 ③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②凝视远方 ④眼如铜铃,神态庄重
【2】将文中空缺的标点加上。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段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4】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________句,其中每一个分句都是先描写兵马俑的________,然后是由此产生的________,体现了兵马俑的________。
【5】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展开想象,请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被称为“________”,我国像这样体现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历史遗迹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