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期末杭州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延、沛、陷、柑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延沛陷柑

    B. 延沛柑陷

    C. 延沛柑陷

    D. 陷延沛柑

  •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颇盛名(享有)   活(独一无二的)

    B.冀得兔(重复)   吾矛之(锋利)

    C.郎中(商贩)       榜文(告示)

    D.登时(顿时)       瞑目蹲身(闭目)

  • 3、读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将下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小葱拌豆腐——________

    2.竹篮打水——________

    3.八仙过海——________

    4.骑驴看唱本——________

    5.哑巴吃黄连——________

  • 5、(题文)下列人物是你学过的哪篇课文中出现的?

    军需处长——《__________

    彭德怀——《__________

    郑和——《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

  • 6、积累拓展(9分)

    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孔明借东风——   )   关公赴会——(   )

    孙猴子的脸——     )   徐庶进曹营——(   )

    周瑜打黄盖——(   )   梁山泊的军师——(   )

     

  • 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身上有白点,他______白刷不要钱。

    2.______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______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

    3.______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______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4.他______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______如同升天一般美。

    5.______怎么拥挤,船夫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6.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_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_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 8、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极目远(___) 仪(___)端庄 (___)然自得   成群(___)队 辽阔无(___) 

    1.我骑着健壮的骏马奔驰在______的草原上。 

    2.鱼儿们______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3.几位老人坐在亭子里吟诗作画,显得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某学校对100名在家里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调查,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调查项目

    主要内容

    结果

    价格

    低档手机1000元以下

    37人

    中档手机1000~3000元

    53人

    高档手机3000元以上

    10人

    话费

    每月50元以下

    40人

    每月50~100 元

    43人

    每月100元以上

    17人

    主要用途

    ①及时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

    60%

    ②同学之间交流,遇到疑难问题时相互讨论

    57%

    ③用手机拍摄功能,拍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40%

    ④遇到危险及时求救

    13%

    ⑤打游戏,消磨时间

    95%

    ⑥听歌打发时间

    22%

    【1】调查表中,使用中低档手机的学生有多少人?( )

    A.10人

    B.80人

    C.90人

    D.100人

    【2】在话费调查栏中,一年消费1200元以上的学生有多少人?( )

    A.40人

    B.43人

    C.17人

    D.20人

    【3】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主要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③

    D.④⑤⑥

    【4】你认为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说说理由(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襄尸还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可多选)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_______

    (2)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_______

    2“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烈土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骨运回家乡

    B.人都牺牲了,遗骨运回家乡又有什么用

    C.把遗骨运回家乡既麻烦又浪费财物,不如找个好地方埋葬了

    D.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骨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骨运回国了

  • 11、课内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根据选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 )算盘 ( )螺丝 ( )机枪   ( )电话 ( )纽扣

    【2】下面对食指的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敢于冒险

    B.机敏

    C.勤奋卖力

    D.最肯吃苦

    【3】用“  ”画出描写食指外形特点的句子。

    【4】你认为食指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检阅台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就把受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个有钱人,临死时,因为看到_____________而难以断气,是个十足的守财奴。像这样的守财奴形象还有_________

  •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摩拳擦掌:________________

    (2)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

    3这三场比赛后,田忌第一次的神态是________,第二次的神态是_________,第三次的神态是_______________

    4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比赛结果是:田忌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

    5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已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 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冻死在树干下的情景,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侧面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语言描写

    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对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再到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3短文首尾都对“风雪”进行了描写,作用是( )

    A.首尾呼应,突出行军环境恶劣,为后文更好地表现战士们不怕苦的精神作铺垫。

    B.为了迎合标题,让“丰碑”更显冷峻和高大。

    C.故事发生在翻越大雪山的路上,不得不提“风雪”。

    D.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不仅为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为其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4对短文标题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军需处长是坐在树下牺牲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丰碑。

    C.“丰碑”是说军需处长在其他战士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D.“丰碑”一词是从情感层面来说的,表达了对军需处长个人的缅怀和赞颂。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也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即使真有鬼,对她这个瞎子也是毫无办法的。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否是瞎子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模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写出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动作:摘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

  • 16、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①写作的时候,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②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③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啊!

    ④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种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⑤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

    ⑥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⑦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1】在第①自然段画“   ”的部分后面再仿写一句,写在横线上。

    【2】文章从四个方面谈了汉字的美,请依次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中“消化”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聪明的你,也来试一试,写写你对汉语词汇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金字塔(节选)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オ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高。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古埃及人学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的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1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_____年左右,用约_____块材砌成,平均每块重______吨左右。

    2选文中画“ ”的句子与前面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尼罗河为什么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提到古埃及人掌握的精湛技术,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文中是指   。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吮”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___画。

    3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_____

    4这个片段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请写下来。(至少 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文中的三处双引号的用法,“泥土”:_________________

    “种子”:_________________ ;“说话”:______________

  • 19、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此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借箭”,说明他__________

    【2】曹操下令放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的原因是(  )。

    A.鼓舞士气,准备向曹军进攻

    B.用声势震慑曹军

    C.吸引曹军的注意力,既引曹军放箭,又让曹军明确射箭的方向

    【5】你从诸葛亮的“笑”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老师皱皱眉头。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_____________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选择一个人写下来。

    要求:1.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2.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3.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