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供应 供养 供品 口供
B.恐吓 吓唬 吓人 惊吓
C.晕车 日晕 血晕 发晕
D.淡泊 停泊 泊船 漂泊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渺小(miǎo) 萌动(mén) 稚子(zhì) 提供(gòng)
B.无垠(yín) 点缀(zhuì) 篝火(gōu) 玷污(diàn)
C.蚌壳(bàng) 倭瓜(wěi) 顷刻(qǐng) 眷恋(jiàn)
3、下面带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薄弱(báo) 哗笑(huá) 牲畜(xù) 豁喇喇(lā)
B.享乐(lè) 奔赴(bēn) 轧伤(yà) 情不自禁(jīn)
C.翘起(qiào) 两茎(jīng) 绰起(chāo) 严监生(jiàn)
4、比一比,组词语。
瘙(_____) 秽(_____) 康(_____) 享(_____) 扭(____)
搔(_____) 岁(_____) 庸(_____) 亨(_____) 纽(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纵横(_____)(_____) 手忙(_____)(_____) 操纵(____)(____)
成群(_____)(_____) (_____)(_____)无言 熠熠(____)(____)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_______)。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不管河道怎么拥挤,他都(_________),毫不(__________)。
6、《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向我们展现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在本册课本中,我们认识了许多这样的人,比如《_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
7、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仿写。
手术台上,一向________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____________,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仿写:舞台上,一向__________的元元,这次双脚却___________,她脸上__________,双手不停地____________。
8、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___) 各抒己(___) 兴国(___)邦
平(___)近人 (___)里如一 酸甜(___)口
盛气(___)人 千(___)一发 身(___)其境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籍的演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4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3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蔺相如手下的人说蔺相如怕廉颇,是因为________。
【2】下面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赵国的利益,蔺相如怕廉颇。 B. 为了赵国的利益,蔺相如不怕廉颇。
C. 为了赵国的利益,蔺相如避开廉颇。 D. 蔺相如嘴上说不怕廉颇,行动上却怕廉颇。
【3】从这段话所写人物的行动、语言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1、《白杨》片段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 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给文段第2-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写出近、反义词。
严肃—( ) 坚强—( ) 粗壮—( ) 动摇—( )
( ) ( ) ( ) ( )
(4)回答问题:
①“高大挺秀的身影”在文中指 。
②为什么称白杨树为“戈壁滩上的卫士”?
③白杨树有哪些特点?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
(5)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1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已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1】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3】对比两份材料,可以得出,这两档电视节目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相同点在于________。
【4】为了号召同学们观看,请你从上面两档节目中任选一档,为它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相关作业。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分 | 18.91分 | 98.85分 |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 中国 | 美国 |
公共图书馆数量 | 3076个 | 8951个 |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 每44万人拥有1个 | 每1.3万人拥有1个 |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 0.58本 | 50本 |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 7% | 62% |
人均年阅读量 | 4.39本 | 7本 |
图书畅销类型 | 教辅、养生、食谱等 | 小说、科技等 |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1】根据材料一,请用横线画出周国平对于阅读的定义。
【2】你从“材料三”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家庭的阅读氛围对于一个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会阅读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
【4】根据材料,导致我国国民缺少阅读习惯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国民喜欢看电视胜过喜欢阅读。
B.中国的父母对于阅读比较关注与重视。
C.阅读内容以实际用途和消遣为主,缺失精神的享受。
D.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图书馆藏书量不足。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的书法艺术
①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匾额,必有楹联,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⑥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
⑦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从全文看,第①段中“芳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作者说《水浒传》呈“水脉系结构”,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予的故事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摆不定 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__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__相反__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__这时__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
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去做,果然吸水器中(涌 流)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瓶塞。临走前,他在纸条上加了一句话:“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努力地给予,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给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________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________相反________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________这时________
(2)选择括号内恰当的字词风吹日晒,________(摇摆不定 摇摇欲坠) (涌 流)________出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选择——________ 奇异——________
(4)填空文中的这个人面临________的抉择,也就是________。
(5)找出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_______
(6)在你的实际生活或课外阅读中,还遇到(或看到)过哪些乐于给予的人?请举一个例子并谈谈你对“给予”的看法。_______
16、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1】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对蔺相如的( )描写。(多选)
A. 神态 B. 语言 C. 动作 D. 心理
【2】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写下来: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这情形”指什么情形?蔺相如又是怎样应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语段精读。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将下列动词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扑 剪 掀
【2】武松对付老虎进攻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文段中找出运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段中了解到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凌霄和月季》 (20分)
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儿赞美她。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发着芳
香。
凌霄也花开了,一朵朵橙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她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干往上
攀,一直攀到树顶。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她嘲
笑着伙伴们:“哈哈哈,你们都在我的下面。”
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高耸入云的凌霄花,都说:“凌霄花真了不起。”惟独月季一
声不响。
凌霄花听着声声赞美,越加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喂!朋友,你怎么一句
赞美的话都没有,不想让我采朵云给你吗?”
月季淡淡地说:“我长锝虽矮,是靠自己的根立在地上。你凭借了大树的高,炫耀
自己,没啥稀奇。”
凌霄花哼了一声,没再理睬月季。
一天,伐木队选中了这棵大树,电锯沙沙沙,大树倒了,凌霄花一下跌落到地面。
那些为她唱过赞歌的花儿草儿又都来讥笑她。
月季花却安慰她说:“朋友,应该学会独立。”凌霄花惭愧地低下了头。
(1)从短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一组反义词写下来。(4分)
(嘲笑)( ) (高)( )
(2)读短文填空。 (8分)
①大伙儿赞美月季花时,月季花
②大伙儿赞美凌霄花时,凌霄花非常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
③凌霄花跌落地面后花儿草儿 ,月季花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
A、独立自主 B、依附别人,不能独立
C、骄傲 D、虚心
(4)短文已用“‖”分为四段 ,写出第三段的短意。(2分)
(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2分)
19、品读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周瑜dù jì诸葛亮比他有材能;每天早上我都跑补duàn liàn身体;爷爷看着自已的孙子,露出了cí xiáng的微笑。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dù jì(________) duàn liàn(________) cí xiáng(________)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解释。句子“清白”的“清”意思应为( )
A.纯净,不含杂质 B.干净,纯洁 C.凉爽,爽朗
20、缩句
(1)大象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
(2)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
21、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仔细看图,看看漫画画了哪些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可悲之处在哪里。根据漫画的名字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漫画给你怎样的启示。
先写清漫画内容,再写受到的启示,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