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在巴金作品后面打上“√”。
(1)《家》( )
(2)《春》( )
(3)《秋》( )
(4)《夏》( )
(5)《雾》( )
(6)《雪》( )
(7)《电》( )
(8)《雨》( )
2、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让我们体会到作家笔下的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B.《牧场之国》一文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的迷人风光。
C.《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来介绍金字塔。
D.《牧场之国》中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宁静、安详、悠闲、和谐的赞美。
3、下面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
B.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如果大家注意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D.经过努力,她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都有了提高。
4、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____)有成(____) (____)拳(____)掌
出(____)划(____) (____)惊(____)战
自相(____)(____) (____)(____)不得
1.经过了认真复习,马小虎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_______)。
2.这个人说的话(_______),我们不要相信他。
3.我们一个个(_______),想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
4.妈妈看了我给妹妹化的妆,真是(_______)。
5、文中出现了许多风筝,请根据人物写出他们放的是什么风筝。
宝玉:______________ 探春:______________
宝琴:______________ 宝钗:______________
看到这么多风筝,我想到了这些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充词语。
昏( )无能 有声有( ) 头( )眼花
( )兵不动 一( )千丈 ( )远流长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巍然屹立——______ 紧密——______
宏伟——______ 精巧——______
8、课文《桥》内容我知道
①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________关系。
②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把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9、短文阅读。(20)
伞 花
酥油般的春雨牵去了街上的繁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躲起来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稀
少了。这时街上却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上班了,从千家万户飞出了一朵朵伞花,在十字街头汇成了一股庞大的伞流。渐渐
地,那伞流又分成了许多支流,流向工厂、商店、学校……这伞是一条条美丽的小河。这伞花,是一朵朵奇特的花。瞧,那位姑娘的伞真美啊!天蓝色的伞布上,花朵簇簇,芳草丛丛。这“花”配着她那时髦的(装扮 打扮)在伞海里变成了一朵醒目的花朵。那边,三位女学生各打一把粉红、蕊黄、天蓝色的伞。她们(饶有兴趣 津津有味)地把伞簇拥在一起,粉红衬蕊黄、映天蓝,竟变成了一朵巨大的鲜花,她们边走边把伞挨在肩上,用红润白嫩的双手轻快地旋转着伞柄。伞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曳着银线飞
射出去;伞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伞花随着姑娘们的身影在伞海里忽隐忽现(飘
动 飘移)而去,还不时传来她们那悦耳的笑声。小朋友的伞花飘来了,伞下是一张张
如花的笑脸。老人们撑着黑色自动伞缓慢地走在伞流里……
我仿佛置身在无边的荷塘里,又好像站在彩色的小溪边。我沉思了 谁绘就这雨中
奇景 是谁引来这独特的花朵 哦 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雨 是这造就色彩的时代
(1)把短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划去。((1)5)
(2)“缓”字是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缓”字第三笔的笔划名称是_________。
“缓”在字典里的解释:①慢;② 延迟 ③ 苏醒;恢复。“ 缓慢”中的“缓”应选解释( )。(6)
(3)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
①车来车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②繁荣热闹( )
(4)归纳文章第二自然段段意。(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填空。((2)5)
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一共写了四种人的伞。他们是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的伞,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的伞。
(6)给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无标点符号的句子打上标点符号。(2)
(7)用直线划出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1)
10、类文阅读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用选文中的句子解释下面描述金字塔的词语。
①角锥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巍然屹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描写金字塔时,作者用了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来帮助我们理解,例如,为了介绍金字塔石块的多,作者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事例来说明。
【3】读画“ ”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劳动时,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但是,她不能!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①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
②“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
③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 ) 探望( ) 警告( ) 简单(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 火热( ) 温暖( ) 欢乐( )
12、下面是阿司匹林泡腾片的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药品名称)通用名:阿司匹林泡腾片(西药名)。
(成分)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阿司匹林0.5g。
(作用类别)本品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品。
(适应症)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用法用量)温开水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1片,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
(禁忌)
①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屏障,并可由乳汁分泌,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②哮喘、鼻息肉综合征、对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
③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的患者禁用。
④服用本品期间禁止饮酒。
(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应与含有本品的同类制剂及其他解热镇痛药合用。
(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2年。
(批准文号)苏卫药准字(1985)第343401号。
【1】该药品是( )
A.中药 B.西药
【2】该药品的保存要求是_______和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该药品为处方药品。(__________)
(2)哺乳期的妇女如果发热,不可以服用本品。(__________)
(3)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__________)
【4】2019年4月,小红发热了。她从家里找到了一盒2016年1月生产的阿司匹林泡腾片。请问这盒药小红还能服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有些傻。那时候家里穷,所以父亲才娶了她。母亲相貌很丑,又傻乎乎的,所以奶奶和父亲都特别不喜欢她,不知什么原因,人们都叫她“傻秀才”。
母亲生下我之后,我被外祖父抱去抚养,而父亲和奶奶从此就不让母亲歇一会儿,常常叫她去割草。不论春夏秋冬,母亲整天忙碌在田野上、山坡上。当从别人口中得知“傻秀才”是自己母亲时,我心里总不是滋味。每次我遇到她时,她总是对我傻笑,而我却和小伙伴一起捉弄她,时常把她割的草撒在地上,而且嘴里不停地喊她“疯秀才、傻秀才”,可她从没把这当一回事。当我考取初中时,她格外高兴。她一看见我,就迅速放下手中的活,拿着镰刀,直起腰,站在地边或田埂上对我笑。她为自己有一个好孩子高兴,而我却视而不见。
记得有一次,放学路上,小伙伴们喊我“小秀才”,嘲笑我有“傻秀才”这样的母亲。我听着实在心烦,就去追打他们,但他们人多,把我摁倒在地上。这时,“傻秀才”恰巧割草回来,看到被打的是我,竟不顾一切地扑了上来。不料,小伙伴们把她摔倒在地,再次向我扑来。这时,她举起了镰刀,大声嘶嚷,好像要拼命似的……这时,我才第一次觉得母亲好可怜,为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未曾开口喊她一声“妈妈”的儿子,她……
可惜不久,母亲因病去世了。一如她那“傻秀才”的奢侈封号,她的葬礼很“奢侈”——一口白棺材和一把伴了她十多年的镰刀……
母亲就这样默默地、满含深情地爱了我十五年,而我喊她“妈妈”只有十五天。她的这份深情,我将怎样回报呢?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第一个引号表示________,第二个引号表示__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面貌——________ 非常——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
(3)把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
(4)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________
14、调查结束后,聪聪偶然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他觉得可以将“雨”这一事物列入他的调查报告中,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雨
林翠珍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客居他乡,阴雨绵绵之时手捧书卷聊以消遣,一首《渔歌子》让我梦回故乡,思绪万千。
②故乡的雨,是明亮、浓绿的。晶莹剔透的雨丝从天空中飘洒下来,太阳虽然躲了起来,但光线还是那么明朗。喝足了水的草木,枝叶的水分达到饱和,绿得愈加旺盛而耀眼。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
③我喜欢站在屋檐下看雨,数着从屋檐落下来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雪白的小花。我拿瓶子罐子接屋檐流下的雨水,容器里的水慢慢都满了。万千雨珠落在地上,又汇成了一条奔跑的“小河”。外婆双手忙活着,嘴里还轻哼:“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我听了,跑进屋里,听外婆唱了几首,又跑去看雨了。
④你瞧,淅浙沥沥的雨,如轻声细语,沙沙簌簌,好像在唱一首绮丽又悠长的歌谣。斜风细雨,又如同一支画笔,把晴日勾画出的乡村之景,缓缓地晕染开来,远处的山丘、树林,好像是浓墨的线条沾了水似的,变得朦胧隐约,显出一派古朴而包容的气象。
⑤雨慢慢变小了,虽还在继续落,农民已身披雨衣走向田野。院门前的小路上,方才的脚印刚被雨水淋去,又一行新的脚印印在泥泞中。如果还带着半月似的牛脚印,便是冒雨牧牛的人。如果看到一串带着横纹的鞋印,我便知道舅母从这儿经过,去看她的菜园了。我趁外婆不注意,撑一把小伞,沿着鞋印跟去。草木清新的气息,伴着飞舞的水花沫子,随风扑向我的脸庞。池塘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和草丛里虫子啾啾的声响,一如我此时所获的兴奋和快乐。到了菜园,果然看见舅母戴着斗笠在侍弄瓜菜。她用长草叶轻轻固定还没攀稳的丝瓜苗,拿铁锹铲起被雨水冲下的田垄,间或拔去长得过密的青菜……我就在边上玩,转动雨伞,看雨珠飞溅下来。
⑥等外婆找到我责备的时候,我理直气壮地说:“外婆,我帮舅母干活哩。”外婆被我逗笑了,说:“你这个小不点,要是真能帮忙就好了。”外婆说这话,一转眼已是二十年了。我早已长大,离开了故乡。
⑦岁月悠悠,一路走来,跋涉风雨,虽然经常看雨听雨,但儿时那种任性与欢乐,此生难再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雨难解愁思万千。我想念外婆,想念村庄,想念故乡的雨。
(文章有删减)
【1】(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雨”写了哪两件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赏析)聪聪认为“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这句话非常精彩,请你帮他从以下角度赏析。
(1)修辞手法角度(任选一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官描写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情感)本文借“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学写作
挑战题 本文借“雨”抒情,请你选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某一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50字左右)[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芳草地。
空城计(节选)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1】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_________________
(2)魏兵到时,不可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照样了,梳理故事脉络。
【3】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司马懿和孔明两人“笑”背后的想法。
(1)司马懿“笑而不信”,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笑容可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神机妙算
B.司马懿用兵谨慎,生性多疑
C.诸葛亮用兵谨慎,设有埋伏
D.司马懿料定诸葛亮不会弄险
【5】试想一下:假设魏兵统帅换成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重点段落品析。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 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 )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 )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1】孩子怎么反击猴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边……一边……”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孩子为什么会遇到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再次品味课文,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⑴《清平乐·村居》是 代诗人 的作品,其中描写孩子生活情境的诗句是 , 。 , 。
⑵请你回味课文,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再次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①《晏子使楚》中的晏子
②《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
⑶细细品读下面语段,相关问题。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有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起来。
①“爸爸”在沉思:
②“爸爸”之所以微笑,是因为他看到:
③“爸爸”之所以微笑,更因为他所看到的景象在自己心中有着另一层深刻含义:
18、课内阅读。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像“汗如雨下”这样含有打比方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病人手术时的句子。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吓了一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称病人为“军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张丽钧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叫“帝王蛾”。
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子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展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恤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力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
【1】根据前两段的文意,你认为第二段末尾一句中的“帝王”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借物喻人,借喻说理。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想拥有一双飞天的“翅膀”,需要哪些因素和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也遇到过类似帝王蛾经历的“鬼门关”,只不过“关口”大小不同而已。你是如何面对这类“鬼门关”的?请你写一个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反问句。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问我:“你了解什么是诺贝尔奖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仿写句子)
老师教给我,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芳草地。
最近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令你难忘,或令你后悔,或让你觉得有趣……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以“一件 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可以写看到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字数不少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