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歇后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奶奶做饭时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B.这位大夫医术高超,“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他治病。
C.如果没有孙膑的帮助,田忌赛马就真的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D.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做题重在订正和总结,否则就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2、下列四组词语中,完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颠簸 慈祥 悬崖峭壁 应接不暇
B.要挟 峻工 幼雅可笑 粉妆玉砌
C.抵御 湛测 精兵减政 专心致志
3、进入南北朝以后,占主导地位的字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隶书 D.行楷
4、读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róng yù zhī zhī wú w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忆了鲁迅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
6、比一比,再组词
蝇( ) 拭( ) 渗( ) 炙( )
绳( ) 试( ) 掺( ) 炎( )
峰( ) 署( ) 憧 ( ) 灼( )
烽( ) 暑( ) 瞳( ) 酌( )
7、把词语补充完整。
见所(______)见 争(______)斗艳
大(______)眼界 叹(______)观止
奇(______)异草 心花(______)放
8、写出三句描写含有“月”的思乡的诗句。
示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风雨中的万寿菊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一丝风也没有。乌云压得很低,似乎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多尔先生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妇人转(zhuǎn zhuàn)身,怒喝(hè hē)—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人发大财呢。”多尔先生正思索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向他讨钱。这个乞丐不管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你,祝你好运!”小男孩说道。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走进一家鲜花店。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买点什么?”卖花小姐问。“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牧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多尔先生上了火车,他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得单薄(báo bó)。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
2.比一比,再组词。
瞥( ) 慢( ) 庞( ) 模( ) 滩( )
弊( ) 漫( ) 宠( ) 摸( ) 摊( )
3.认真读文章,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烂( )紧跟( )居然( )
4.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端详:
虔诚:
信步:
5. 文中“”画出的句子用的修辞手法。它让你感到。
6.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这个公墓里埋葬着谁?小男孩要去干什么?
(2)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为什么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认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10、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少到多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
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
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约占25%。第三层是水果,约占20%。第四层是鱼肉蛋奶,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该尽量少吃。
材料三: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短文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一样的“金字塔”。
【2】在数学课上,韩老师经常让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弄明白的数学题讲给其他同学听。你觉得韩老师自己讲题和小老师讲题,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好多女孩子为了追求“A4腰、水蛇腰”,天天不吃饭,只吃水果和蔬菜,她们的做法合适吗?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通过向我们介绍金字塔的构成,想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11、阅读加油站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我们都快活起来,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1.请给缺标点的句子加标点。
2.第一段末的省略号作用是什么?
3.这两段文字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4.“我们”为什么都快活起来?
12、阅读理解。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gū)。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1】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文中整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是怎样巧妙地解救烛邹的?如果晏子直接请求齐景公不杀烛邹,结果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再填空。
“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句中的“我”指的是______,“你”指的是______,“我”已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的手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1】请概括短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画“____”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画“﹏﹏﹏﹏”的部分运用了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猜测,当时陈天华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陈天华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
B.陈天华写血书的行为感动了每一个人,他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鞠躬尽瘁,舍生忘死
C.遥寄血书是陈天华悲愤欲绝时,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完全不能体现他的爱国之情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文中画线词“盛情邀请”中“盛”的意思是( )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2】文中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入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本文的写法是“以虚写实”。
【3】对本文表达方式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4】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字的书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不说别的,且说汉字;也不说汉字象形的美好,只说汉字书写的奇妙。
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书写,使汉字有了真、草、隶、篆诸体;又因各体的书写,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篆书、隶书古色古香;正楷端庄大方;行书流畅自然;狂草凤舞飞翔。
【1】欣赏书法作品,把对应的字体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____
____
____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E.小篆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老师在讲解书法中的“初唐四大家”时,通过网络搜索了资料,其中搜索结果最精准的是第一个信息条。(_____)
(2)如果想要了解关于人物评价的内容,可以点击第三个信息条。(_____)
(3)第二个信息条是后人对他们书法作品的评价和排名。(_____)
【3】汉字具有独特的意蕴美。俗话说“衣食住行道理浅,字里行间寓意深。”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爸爸尝到了体育锻炼的甜头。尝:____
(2)妈妈让我尝一下排骨汤的咸淡。尝:____
【4】学习完《我爱你汉字》后,五(1)班向全校同学发出写规范汉字的倡议,内容如下,其中划线部分有语病,请你帮他们在改一改。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此,我们特发出以下倡议:
(1)认真识记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的字;
(2)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带动家人写规范字,使身边的亲友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
_______________
(3)在社会生活中,对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书写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发现,为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
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刷子李(节选)
①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③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④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⑤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⑥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结合课文作者是通过两方面来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一是直接描写他穿的_______________、刷浆时的_______________;二是通过曹小三的_______________来间接突出。
【2】第①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从“_______________”一词我们能体会到师傅的技艺曹小三没料到。
【3】“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小三想多看几眼,好出去宣传师傅没有真本事。
B.曹小三不敢说,也不敢看,怕被师傅责骂。
C.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曹小三想看又不敢看,怕师傅失了脸面,极其矛盾。
D.曹小三对师傅的本领一直很怀疑,在努力寻找师傅的破绽。
【4】“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从“仔细搜索”一词,你能体会到曹小三心里想的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曹小三在学徒的头一天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语段精读。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甲]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瞑目 所在 石碣
石碑 闭上眼睛 地方
【2】选一选,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A. 动作描写 B. 语言描写
[甲]句:_________ [乙]句_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调(tiáo diào) 和(hé hè)
【2】用“_____”画出描写刷子李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刷子李粉刷效果的句子。
【3】选文中对刷子李刷墙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蛤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A. 列举的省略 B. 引文的省略 C. 话没有说完
【2】文中列举了哪些灯?详细介绍的是什么灯?简单写的是什么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2)客人被蒙古族人接进了蒙古包。(改为把字句)
(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4)小树成长。(扩句)
21、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这时你是怎样劝说他的,请把话写下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