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中“我”之所以怀念故乡的小月亮,是因为“我”不喜欢大城市。
B.《梅花魂》通过写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
C.《军神》中作者详细描写了沃克医生的表现,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出了刘伯承的品质。
D.《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时的动作,表现出小嘎子机灵的特点。
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示:给……看。)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惠同“慧”,智慧。)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鸟类,如鸡、鸭、鹅等。)
D.父不在,乃呼儿出。(乃:就,于是)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耘田 榆树
B.割掉 拨苗助长
C.蚂蚱 蝴蝶
D.瞎闹 水瓢
4、比一比,再组词。
稍(_________) 桦(_________) 遐(_________) 拇(_________) 挺(__________)
哨(_________) 哗(_________) 暇(_________) 姆(_________) 艇(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呻________ 挺________ 枪________ 艄________
伸________ 艇________ 舱________ 梢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祖父的园子里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这里是“我”______________。本文展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________)这一题材来安排材料,写了科学家对火星上水的来源的推测:(________)或(________)。又阐述了火星留不住水的原因是本身的致命缺陷——(_____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
1.例:明晃晃(ABB式)
(____)(____)(____)(____)
2.例:又高又远 (又A又B式)
(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群游,___________________;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1】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词语。(填序号)
A.井然有序 B.迂回绵延 C.蜿蜒曲折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折。
【3】画“﹏﹏”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对仓颉所造汉字的高度评价。你还能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小音乐家扬科(节选)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扬科八岁就做了牧童。
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他到树林里采野果,回家来包里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采到。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咦!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有一次他正听得出神,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记着。
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小河边去做笛子。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村上的更夫常常看见扬科悄悄地躲在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旅店里有人在跳舞,有时候传出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会很满足。
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他常常在黄昏的时候拉。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曾经悄悄地从草堆边爬过去,爬到食具间门前。门开着,小提琴就挂在正对门的墙上。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让他瞧个清楚。
一天傍晚,食具间里一个人也没有。他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望着墙上的小提琴,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琴声惊动了管家,把他当小偷惩办。管家让更夫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
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1)给加点字注音。
更夫( ) 号叫( ) 白桦树( )
(2)用“____”画出体现扬科内心活动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可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描写扬科“冒险”去看小提琴的语句并不多,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扬科渴望仔细看一下那把小提琴的心情,反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扬科和凡卡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①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②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③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④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⑤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1】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壮观——( ) 配备——( )
反义词:整齐——( ) 先进——( )
【2】写出描写“宝船”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宝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梧、胸宽背阔的妇人。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的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儿?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着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嗐!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得贫穷以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的全身擦洗,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和污秽不洁的面貌来!
听着!朋友!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哪!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原文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宜——______ 蕴藏——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
【3】全文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____________之情。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中国母亲的可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母亲的美丽和可怜对照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摔跤(节选)
起初,A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文中加点的词表现了小胖墩儿_______的特点。
【2】选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比喻句,A处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的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要体现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哨卡》,完成练习。
哨卡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 ),发出阵阵怵(chù)人的尖啸。雪花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乎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虐,刮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疑惑起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niè)嚅(rú)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支撑在天地之间。
【1】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狂风怒号 B.波涛汹涌 C.各有所长 D.融为一体
【2】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这样写的作用是( )。
A.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了,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B.说明将军具有艰苦卓绝的品质,还具有不听人劝的叛逆精神。
C.说明哨卡的环境很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D.突出主要任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3】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将军在海拔五千米的哨卡上神情变化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团长的弟弟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文阅读。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根据解释写词语。
(1)没法揣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多指言行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
(2)指人说话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
(3)一下子就明白了或之眼界一下子九变开阔了。( )
(4)指人资质非常聪明。( )
【2】(1)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 )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 )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
(2)“音韵”本来是听的,作者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是因为她流畅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我还能从课文里找出类似用法的一句话呢:( )
【3】母亲还会为作者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威尼斯的小艇》选段,完成练习。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形容速度快的四字词语有______和______。
【2】用“ ”画出选文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作者围绕中心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描述?
【3】用一句话归纳选文第1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画线句子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品格的句子。
【3】“秉性”的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表现了海外游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片段中谈到具有梅花品格的人十分可贵,请写出2个以上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祖父的园子(选段)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读一读,填一填。
(1)祖父的园子里有______、______等昆虫;“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______、______等事情。
(2)童年的“我”在园子里的心情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
【2】句子模仿秀(用上带点词语)。
(1)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第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祖父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1】“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能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