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期末大理州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音节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zhuàn   承  自   水浒

    B.huànɡ动  荡  摇

    C.cáng) 保  收  宝

    D.yūn车    倒  头转向

  • 2、选择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         

    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            

    ①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          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熙熙攘攘     ④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 3、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cháo)      (màn)    (fā)    

    B.(chǒu)      (bā)开       (jiǎn)

    C.(chú)        (nèn)      (nì)      

    D.(jiā)           (chàn)动   (móu)子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说法。

    1.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__________________

    2.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__________________

    3.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__________________

    4.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__________________

    5.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入瀑布泉中。__________________

    6.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__________________

    7.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__________________

  •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怀  

    ______   ______   ______

         

  • 6、《猴王出世》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 )

  • 7、根据所给词语猜本册人物。

    (1)面如冠玉 头戴纶巾 争强好胜 吴国_______

    (2)病如西子 面目含情 潇湘妃子 曹雪芹_______

    (3)从容镇定 眼睛受伤 清醒头脑 军神________

    (4)技艺高超 派头十足 浆不沾衣 收徒_______

  • 8、拼音小擂台 (看拼音,写汉字)

    gē bì   móu huà   tí lià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chè zǒu pán jù kāng kǎi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记一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第一次以(迅、讯)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严重、重重)的一掌。

    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座)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厉)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价格)。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一支香烟。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夸耀)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的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辩)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了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几十年,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贫穷,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你坐车不买票和偷人家东西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贫字。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盯住我:“你再去游泳,要多买一张票要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深奥道理,但是凭我的直觉感觉到了父亲的舐(shì)犊(dú)之情。

    从那以后,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诱导),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划去(  )里的错字和(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有许多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请你摘抄在横线上(最少5个),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挨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的心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给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请将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和这句话类似的古语还有一句,请试着补充完整:勿以善小而不为,                         

    6请为短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拟这个题目的原因。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________。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_______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_____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_______的原因。

    5用“________”从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6“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容孩子可爱的词语,在这里用在蜜蜂身上,体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_______和自己______的心情。

    (2)这句话写出了蜜蜂的_____

    A.习性   B.样子   C.样子和姿态

    3作者笔下的蜜蜂是那么可爱,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品读语段。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shù  shǔ)你的刀shù  shǔ)。”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用“√”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画横线的句子,体会病人(刘伯承)的心理活动。

    病人(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关于沃克医生的描写,填空。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体会到_________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刘伯承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

    C.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D.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

  • 13、课外阅读

    坚守

    ①疫情将湖北省荆门市文峰中学教师李安学隔离在向桥村老家,眼看距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身为九年级班主任的他心急如焚。

    ②听到教育部门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方案,李安学喜忧参半。喜的是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不会虚度时光了,忧的是老家没有通宽带,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网课怎么上。

    ③这些困难,对于一心牵挂着孩子们学习的教师来说不算什么。听人说山上信号好,于是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终于,在山顶,他找到了一处信号相对较强的地方。没有直播架,他便衣架木棍齐上阵,自己动于做一个,春寒料峭,每天清晨6:30,他腋下夹着课本和备课本,肩膀上杠着一把老式木椅,手里紧握着自制的直播架,急匆匆地往山顶赶路,开启他的“主播之旅”。

    ④虽然李安学每天只有一两节数学课,但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他依然坚持每节课“坐堂”,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提醒他们准时进课堂,认真听讲,防止开小差。

    ⑤山顶的风呼呼刮着,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和千层底棉鞋,也抵挡不了冷风的侵蚀,不到两个小时,李安学脸颊冻得通红,手脚逐渐开始麻木。早餐和中餐都是妻子在山下做好送上来的,上山一趟至少要40分钟,由于没有保温盒,饭菜早已凉透,但他仍吃得津津有味。

    ⑥一个月来,李安学的网课从未间断过一天,他的身影成了山顶的一面旗帜。乡亲们看着委实心疼:“李老师,委屈你了,村里的条件可比不上城里哩!”他总是打趣地回道:“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孩子们马上中考,那是47个家庭的希望,我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

    ⑦2月25日晚上7时,为加强家校联系,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网络课堂的积极性,李安学顾不上天黑路滑,专门召开了一次特殊时期的网络家长会。夜幕降临,他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尽管这条路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他还是摔了两跤,膝盖上、袖口处全是泥,但他丝毫没有退意。

    ⑧李安学镜头打开的一到那,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看到了他熟悉的“身影”,被他的这份责任与担当深深打动。李安学的事迹在全校传开了,一位学生家长听说后立即联系了电信公司,帮他加强网络信号。

    ⑨回想起这段“主播”经历,李安学笑眯眯地说:“山顶有寒冷,有风景,更有温暖。”

    【1】从短文一、二自然段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

    (1)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____

    (2)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五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说明了李老师工作环境很艰苦。

    B.最后一段中的“寒冷”与“温暖”互相矛盾,表述不准确。

    【4】选择恰当的词语用“√”表示。

    “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从这句话采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焦急、高兴)。

    【5】对李老师评价准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老师。

    B.他是一个做事缺少灵活性,不会应变的老师。

    【6】在“停课不停学”过程中,你是怎样学习的,写出两条与大家分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不留余地的狼

    ①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大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②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仓皇逃窜。狼 地堵上那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 了吧?

    ③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口逃生。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兔子,就连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④第三天,来了一只小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口儿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所有的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 。狼自己非常得意。

    ⑤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 。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1】读文章第①-⑤自然段,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穷追不舍          功败垂成          气急败坏            水泄不通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并回答问题。

    日期

    遇到的动物

    结果

    狼的做法

    第一天

    羊从小偏洞逃生

    堵上小洞

    第二天

    ___

    ____

    ____

    第三天

    ___

    ___

    ____

    第四天

    ____

    ___

     

    从第一天到第三天,狼遇到的动物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狼?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各界人士看法不一。请你选择与人物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看法,连一连,并写一写你的看法。

    哲学家                            破坏原生态及其平衡者必自食其果。

    环境学家                         不留种子就会绝种绝收。

    经济学家                         一网打尽,下一网打什么。

    渔民                                预算和计划都要留有余地。

    农民                                绝对化意味着谬误。

    我的看法是:

  • 15、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后提升。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孙悟空大喜,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刀砍孙悟空,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孙悟空了。

    有一天,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进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悟空借来的是假芭蕉扇,火越扇越大。悟空只得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夺了回去。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悟空战到了一处。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悟空。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等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短文中写孙悟空几次借芭蕉扇?每次都是用什么办法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对孙悟空恨之入骨。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4】故事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棵银杏树

    在我们楼前,有一棵银杏树。它高大挺拔,灰褐色的树皮十分苍老,就像一位老人布满条条皱纹的手背,谁也不知道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的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那么银杏树就像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体保护着杉树。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人加工过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银杏树的叶子是美丽的。春天树上萌发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吹过,眨呀眨的,像少女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了小扇的模样,片片翠色欲流。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为蓝天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的,黄澄澄的,(埋葬  埋藏)在(稠密  细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  发觉),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炫耀  夸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而不傲慢;你果实累累,却不居功自傲。你给人奋进的力量,教人谦虚的美德。银杏树,我赞美你!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________         稠密________

    2划去第3自然段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3假如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揭示了银杏树的________

    4全文是抓住了银杏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记叙的。

    5给短文分段,用标出,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赞扬了银杏树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槐乡的孩子》片段,回答问题。

    八月,天气热!鸡儿热得耷拉着 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得吐 出舌头,躲在树阴下直喘粗气;蝉儿 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 叫。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____ 水葫芦,______着干粮,没等云雀开  了。小小子儿往往是______在树上, 用长长的钩刀一下一下地______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小妞儿们 有的弯腰______着,有的往篮里____ 着。那是一幅很美的劳动画面。

    1在文中的“——”上填上合适的动词。这些动词表明了槐乡孩子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画出具体描写天热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她的心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这幅很美的劳动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在“忠骨”指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班长为我们牺牲在草地里,我们怎能不伤心呢?(改成陈述句)

     

    2、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改成转述句)

     

    3、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闪电和雷声。(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难忘的__________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印象深刻的人、事等。注意叙述完整,突出重点,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