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矜持不苟”中“苟”的意思是( )
A.随便
B.姑且
C.假使,如果
D.姓
2、下面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建筑工地标语:“安全重于泰山。”
B.医院门口标语:“欢迎各界人士经常光临本院。”
C.学校门口标语:“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D.税务所门口标语:“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海底两万里》留给读者许多悬念,以下不是悬念的一项是( )
A.阿龙纳斯教授逃出鹦鹉螺号了吗?
B.尼莫艇长的国籍?
C.鹦鹉螺号在挪威海岸附近遇到了大漩涡,结局如何?
D.尼莫艇长房间里贴有一位年轻妇女和两个年幼孩子的照片,她们是谁?
4、我国还有最古老的鱼种( )。
5、填写近义词。
闻名——______ 耸立——______静寂——______平稳——______
特别——______ 灵活——______新鲜——______摇晃——______
6、看拼音,写汉字。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
养(____)处(____) 心(____)胆(____) (_____)起敬
胸有(_____) 手(____)眼(____) 摩(____) 擦(____)
1.半信半疑(ABA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哭笑不得(含反义词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一声不吭(“一”字开头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回味——( ) 分辩——( ) 守候——( )
洒脱——( ) 矗立——( ) 清晰——( )
9、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________
②罕见:________
③至宝: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________ 欺骗—________ 戏弄—________ 来历—________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从“青筋暴起”“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等短语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选一选。
A.这样的手术病人竟然拒绝使用麻醉剂。
B.病人一直在数手术的刀数。
C.病人居然冷静地说出了手术一共割了多少刀。
(1)沃克医生的双手颤抖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沃克医生吓了一跳的原因是_________
(3)沃克医生惊呆了的原因是_________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流露出沃克医生( )的情感。
A.激动
B.兴奋
C.惊讶
【4】选文赞扬病人是军神,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地描写沃克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故事,完成练习。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魏政权。但是由于蜀将马谡(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他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曹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个个吓得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的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ɡ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这个故事写的是著名的( )。
A.空城计 B.声东击西 C.西游记 D.连环计
【2】从这篇文章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____和____
①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②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③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司马懿的大军来到西城之下时,看到诸葛亮在做什么?把有关句子画上“ ”。
【5】为什么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能骗到司马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解扬征服楚庄王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国攻打宋国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宋国便向晋国求救。晋国君臣商议后,就派大夫解扬前去宋国传达命令,说晋军已经开拔,要宋人坚守城池。
不巧的是,解扬在路上被楚人抓获。于是,楚庄王就威逼解扬,让他对宋人谎称晋国根本没有派援兵救宋,让宋人投降。解扬先是假意答应,而后在登上战车喊话时却说:“我是晋国大夫解扬,不幸被楚人俘获,他们威逼我劝诱你们投降。我假意应承,好借机传达下面这个重要的消息:我主公已经亲率大军来救你们,很快就会到来,你们可要坚持下去啊!”
听他这么说,楚庄王怒吼道:“把这个不守信用的小人推出去斩了!”
闻此,面无惧色的解扬辩驳说:“我根本就没有失信!作为晋臣的我,如果守信于你楚王,岂不失信于晋君?假如楚国有一位大臣公然背叛自己的主子,取悦他人,你说他是守信还是失信呢?好了,没什么可说的,我愿意立刻就死,以此来说明楚国对外讲信用,对内则无信用可言。”
听罢这话,楚庄王怒气顿消,不仅免其死罪,还由衷赞叹说:“解扬真是个大忠臣啊!”
【1】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
A.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也不会失信于晋君。
B.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难道不是失信于晋君吗?
C.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难道是失信于晋君吗?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晋国大夫解扬在去宋国传达命令的途中主动投降了楚国
B.解扬在战车上喊话时,按照楚庄王的意图传达了命令
C.楚庄王并没有因为解扬的“失信”而斩掉他
【3】解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失信,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解扬是个怎样的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开启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张謇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椰树芃芃(péng péng)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___。
【3】“一带一路”的“路”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路”,它们把中国和中亚、____、_____紧紧地连在一起。
14、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彩、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绒、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 (chuǎng)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轻________(yíng)
(2)________(chuǎng)荡
【2】用“/”画去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字。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引文的省略 B. 语意未尽、意在言外 C. 列举的省略
【4】“飞得老高老高的”中“老”的意思是( )。
A. 年岁大 (跟“少”或“幼”相对) B. 很;极
C. 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 D. 经常
【5】缩句: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结社赋诗
自元妃归省之后,贾政到外地做官去了。贾政一走,宝玉每天就在园中游荡。这天他正觉无聊,忽见探春下帖说要大家一起结一个诗社。宝玉大喜,刚走到沁芳亭,正好碰上贾芸派人送来两盆白海棠。到了秋爽斋,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在那里了。探春笑道:“我不算俗气,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这时,李纨也来了。李纨和迎春、惜春三人不善作诗,所以就分别担任诗社的社长和副社长,负责主持、限韵和监场。于是他们便以贾芸送来的白海棠为题,以“门”字为韵,每人各作一首七言律诗。大家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只有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说笑。迎春命人点了一支香。原来这香只有三寸来长,灯草粗细,点起来很快,如果香点完了,诗还没有写成便要受罚。
探春最先想好了,提笔写出,又修改了一回,递给迎春。她问宝钗写好了没有,宝钗说:“有是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对黛玉说:“你听,她们都有了。”黛玉说:“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经誊写出来,便说:“不得了,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有四句。”又对黛玉说:“香要点完了,你还蹲在那潮地上做什么?我可顾不得你了。”说着,走到案前把诗写了出来。
李纨说:“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要受罚的。”宝玉道:“你虽不善作诗,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服的。”众人都点头。
大家看了诗,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说宝钗的最好,说完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扔给众人。众人看了,都说这首最好。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当然说这首;若论含蓄浑厚,还是宝钗的最好。”探春道:“评得好,黛玉当居第二。”李纨又说:“宝玉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本来就不好,这评得很公平。”又笑道:“只是宝钗和黛玉的两首,还要再斟酌一下。”李纨道:“我是裁判,与你们不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规定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两天开社作诗。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太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是海棠诗开端,就叫‘海棠诗社’吧。”说完,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1】阅读短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填一填。
起因 经过 结果
【2】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短文中的“下帖”指的是( )
A.作诗 B.练字 C.送邀请函 D.扔下帖子
【3】人的性格不同,写出的诗的风格也不同。黛玉作的诗的特点是_______,宝钗作的诗的特点则是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写了大观园内众人写诗结社的雅事,通俗易懂
B.短文为读者呈现了封建大家族里小姐公子们的悠闲生活
C.黛玉作诗最为从容,可见她很有才气
【5】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十分有特点的人物。短文中有两处正面描写她与众不同的举动的地方,请你用“______”画出来,并写一写林黛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1段话是围绕“___”来写的。其中“___”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___;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___;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___。“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从侧面说明___,也说明___。
【3】我们发现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___息息相关。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___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在码头上,城市___。这一动一静的变化,更衬托出了小艇___,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为___。
【4】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练习。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心中有些骄傲。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写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游戏,郑老师突然把我叫到她跟前,带着我到操场边坐下。“你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烧得滚烫,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你可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郑老师语重心长的话,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从此,“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有删改)
【1】“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假设
B.比喻
C.拟人
【2】用“____”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并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招损,谦受益”是什么意思?请写出一句和它意思相近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第一自然段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8、阅读理解
秦兵马俑(片段)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鸟 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向披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填空。
(1)秦兵马俑已经发掘了_____个俑坑。这个片段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___
(2)人们走进大厅,被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折服。
【4】这段话中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 B. 打比方 C. 作比较
19、阅读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而且有些“口吃”是因为_________。
【2】“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你对这句话中的“一刀刀”的理解是___________
【3】“试试看吧。”读这句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颤抖、恐惧
B.犹豫、胆怯
C.坚定、平静
D.自豪、豪迈
【4】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伯承为什么不愿意打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忍痛手术。请你说说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喂!老头,去博物馆怎么走?(改换成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明天去书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落下来。(至少两处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热情地帮助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为双重否定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花性格孤僻。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溪水多么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窗多年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3、习作百花园。
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父母。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按一定的顺序写,层次清楚。③抓住人物特点,形象鲜明。④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