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期末五指山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 3、以下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积累与运用。

    1.本学期,我们初步接触了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及时雨”是________,“智多星”是________,他们都是《________》里的英雄好汉;“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出自《________》,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希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尽快收复失地,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从军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守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之情。

    3.古时候把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称为“____________”,人四十岁称为“___________”。

  • 5、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的练习。

    __________ 精神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推拉____)(____ 蹦来____)(____

    1.描写外貌的词:_______________

    2.描写神态的词: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 6、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再写一副课外积累的对联。

    ①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

    ②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________

    ③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________

    ④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________

    ⑤________

  • 7、照样子,按要求写成语。

    (1)带有动物:      

    (2)带有数字:    

    (3)带有一对反义:          

    (4)含有比喻的:  

     

  • 8、比一比,再组词。

    杨(     聪(     禽(     梁(     诣(  

    扬(     联(     离(     粱(     指(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牌TZL30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使用说明

    一、用途

    本呼吸器是宾馆、办公楼、商场、银行、邮电、电力、轮船、电信、地铁、炼油、化工、公共娱乐场所和住宅等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必备的个人防火呼吸保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特征

    符合国家标准GB21976. 7——2012规定。

    ①防护时间:30分钟

    ②防护类型及特点: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密封性好,适用各种面形。

    ③防护对象:一氧化碳(CO)、毒烟、毒物。

    ④油雾透过系数<5%

    ⑤吸气阻力<800Pa,呼气阻力<300Pa

    三、生产日期   

    2015年9月30日 有效期3年

    四、使用方法

    ①取出真空包装袋。

    ②撕开真空包装袋,拔掉前后两个灌塞。

    ③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④选择路径,果断逃生。

    五、注意事项

    ①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②产品备用状态时,环境温度应为0℃——40℃,周边无热源、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③本呼吸器为存放型,一旦固定存放后,不能随意搬动、敲击、拆装,以免引起意外失效。

    ④本呼吸器不能在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中使用。

    ⑤老人及小孩应在成年人协助下使用。

    ⑥撕破真空包装袋,视为呼吸器已失效不能再使用。

    【1】下列信息与使用说明所述不相符的是(  )

    A.本产品防护时间为30分钟

    B.本产品可以随意搬动、敲击、拆装

    C.本产品可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

    D.本产品存放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2】关于本产品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产品适用各种面形

    B.本产品仅供大人使用

    C.本产品可供多次性使用

    D.本产品可用于工作保护

    【3】家里炒菜油烟大,奶奶想把该呼吸器拆开使用,你会怎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年10月3日,爸爸整理家里的东西,准备把该呼吸器清理掉,爷爷连忙阻止:“这么贵的东西,拆都没拆过,不能扔,还能用!”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我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把鞋子甩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使劲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扬扬地溜下树来。便是被家里人知道了,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我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1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的________作用。文中从三个方面证明这句话,照样子,概括出来,填在横线上。

    ①挑高树爬②________

    2画“﹏﹏﹏”的句子中,“嘴里哇哇地哭”是因为________;“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是因为________

  • 11、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故都的秋(节选)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故都饱含秋意的景观,其中有五处景观用笔极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笔带过的原因是______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以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笔极简

    【2】作者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经常提及南方的秋天,这样写的用意是(   

    A.故都和南国的秋都富于特色,二者放在一起才能表达作者对秋的怀念

    B.将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

    C.写出了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都是好的,作者难以取舍

    D.将所有自己怀念的故都的秋和南方的秋都记录下来,表达自己对二者的喜爱

  • 12、阅读芳草地。

    暖冬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成了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了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午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竞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中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

    2梳理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午后

    夜里

    ____

    “我”掉进河里

    ____

    “我”穿上新衣

     

    3读画“﹏﹏﹏﹏”的句子,可以想象,“我此时看到的画面是:昏暗的灯光下,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____”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不能没有规则

    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必须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天,约翰后半夜才回来。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来,说:“你这样做是有危险的,(   )怕你会摔伤,(   )怕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就有可能开枪。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没有控制,整座城市的交通(   )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有出来,请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返回洗手间,推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正在弄抽水马桶,(     )怎么也抽不出水来,累得满头大汗。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违反规定。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定。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画线部分,前一个“红绿灯”具体指_____________,后一个“红绿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          比作         

    【4】“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先后列举两个实例说明道理,第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是_____________,这正反两例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日

    我埋头忙碌了一个冬季的工作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我老早就计划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景宜人的观光胜地去,上音乐厅听听音乐,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息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我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准备去度假。母亲说:你能不能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一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妈妈,我也想去看您,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我说。好吧,你回来后再到我这儿来吧!”母亲说。

    当我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我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因为我知道母亲非常喜欢鲜花。

    花店里有一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带愁容,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我问小男孩:你买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我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买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

    我说:不用谢,今天也是我妈妈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我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的老板写下了我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我就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他跪在一个小墓碑前,玫瑰花摊放在碑上。我下了车,小男孩看见了我,挥手说:先生,我妈妈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眼前的情景,让我心头一震。我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我说,我自己去送。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A.小男孩

    B.我的母亲

    C.我

    D.花店老板

    【2】最后,“我”决定自己将花送给母亲的原因是(   

    A.怕花店老板不能准时送到。

    B.与别人约好的度假时间还没有到。

    C.母亲家的地址写错了。 

    D.受到小男孩热爱母亲言行的启发。

    【3】本文要告诉我们的是(   

    A.应当孝敬老人。

    B.理解和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C.对人要慷慨一些,要乐于助人。 

    D.小孩子比成人更有孝顺长辈之心。

  • 15、现代文阅读

    绿叶颂

    你不如鲜花那样香飘四溢,五彩斑斓,你不比秋实那样硕大肥美,令人赞叹。但是,你却是有金子一样高贵的品德,有春天一样美好的心灵。你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你倾出自己的心血,为人类酿造甘甜;你不停地为世界编织锦缎。人们离开你,将无法生存,世界离开你,将一片荒芜。//

    早春,寒风依然刺骨,细碎的小雪花仍在飘飘洒洒,大地还没有苏醒,万物还在冬眠。是你,绿叶,率先爬上枝头,悄悄越过庭院。当幼小的蓓蕾刚刚伸个懒腰,睁开惺松的睡眠时,你已像一位姣美的村姑,水嫩、丰满,绿荫一片。

    盛夏的夜晚,热浪袭人。你用倩影逗孩子玩耍,你用衣袖为老人舞扇,你用柔情给人以惬意,你用细语催宝宝入眠。

    秋天的风越刮越大,要把你赶离大树,将你抛向地面,而你却没有半句怨言。你将自己的残躯,化作肥料,无私地奉献给大地。

    隆冬季节,满目萧瑟,就连勤劳的耕牛都躲进了温暖的草棚,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冬闲。你,绿叶,却不动声色,养精蓄锐,待明年春风一唤,便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奉献。//

    1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B.按总分顺序。

    2作者赞颂绿叶是因为( )

    A.绿叶有金子一样的高尚品德,有春天一样的美好心灵。

    B.绿叶终日默默无语。

    C.绿叶不怕寒风刺骨。

    D.绿叶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3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比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4短文分为两段,请写出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_____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_______

    5本文开头把绿叶跟 ___________ 对比,突出绿叶______ 高贵的品德,______的心灵。

  • 16、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相抱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做了哪三件事帮助他朋友克服困难?概括一下写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1)本文记叙的方法:

    ①先总述后分述。(  ) ②先概括叙述后详述。(  )

    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

    (2)本文赞扬了徐霞客:

    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②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

    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

    【4】登上峰顶,举目远眺,会使人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 冷笑一声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就是一片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给片断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2)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3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并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的句子用了_______手法。

    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普通人(节选)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 2 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 74 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 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 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父亲坐得很特别, 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1标题的“普通人”指的是(   )A.“我” B.李文化 C.父亲 D.导演

    2作者说父亲的端坐“很特别”,父亲是怎样坐的?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父亲的端坐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

    4文章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你找出一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

  • 19、拓展阅读。

    小城三月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

    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蒜苗的了。更有些孩子,他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正好可以拧成哨子,就放在嘴里满街地吹,声音有高有低,因为那哨子有粗有细。

    大街小巷到处的呜呜呜,呜呜呜,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呼回来的。但是这为期甚短。一转眼,吹哨子的不见了。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在我的家乡那里,春天是快的。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使人想,这棵树,还是前天的那棵树吗?自己回答自己:当然是的。春天就是跑得那么快。春天从者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个地方,只向人的耳朵吹一句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啊”,而后很快地就跑过去了。

    春,好像它不知道多么忙碌,好像什么地方都在招呼它。假若它晚到一刻,阳光会变色的,大地会干成石头,尤其是树木,那好像真是再多一刻功夫也不能忍耐。假若春天稍稍在什么地方流连了一下,就会误了不少的生命。

    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 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慢慢地到另外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也多住一些日子?

    【1】多音字组词

    折zhé_______shé__________

    转 zhuǎn______________zhuàn______________

    假jiǎ______________jià______________

    【2】声音有高有低,因为哨子有粗有细。(改写成原因在前面的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春天的景色有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全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 ”画出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

    【5】从哪里可以看出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夸夸我的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填上你要夸的人,如:爸爸、老师、邻居等。②选取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写具体,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