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面句子中音节下面的生字。
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的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cuò zhé( ),面对困难,一定要振作,因为这是我们为未来chǔ cún ( )能力。
2、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鲁迅原名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
3.《好的故事》的作者是________,全文描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______
②看到老班长在吃鱼骨头,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______
③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支歌。______
④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______
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__
4、仿写词语。
深深浅浅(A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又惊又喜(ABAC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6、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②江隈:江湾。
【1】“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示儿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示儿》。
【2】解释字词。
①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春 日
[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胜日”的意思是(____),“东风面”的意思是(____)
A.胜利的日子。 B.天气晴朗的日子。
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
【3】这首诗中的( )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A. “万紫千红” B. “泗水滨”
【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这微弱的火光与郝副营长书里插图上的灯光、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华灯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理解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花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
【4】试从内容上评价《花之歌》。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青少年社会实践面面观
材料一
“做无障碍设施测量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挺有成就感。”来自广州市铁一中学的轮椅女孩欢欢和她的伙伴,也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出了小小的努力——他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当上一回“小小督导员”,对杨箕地铁站及周边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测量和记录。
这个“有爱无障少年行”系列活动,由一直致力于推动广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郑子殷和丁丹发起。郑子殷认为,督导队应该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可以邀请不同障别的残障朋友参与;另一部分应该由青少年组成,他们参与到整个督导过程,了解到专业的知识,并把观念、方法传授给更多的同龄人。
“孩子们带着尺子,跟着专业人士测量斜坡的宽度、坡度,测量门槛、扶手,既跟他们平常可能忽略的周边环境产生进一步的接触,也把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使用在实践中,更能把所学为自己所用。”丁丹认为,此举会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城市与自己有关,自己对这个城市有责任,甚至发现自己是有力量的,能够为周边变得更好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是一名二年级小学生的妈妈。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经常接到一些与“社会实践”相关的“任务”……每一次,儿子带回那薄薄一小本社会实践小册子,都会习惯性地递给我:“妈妈,这是要家长填的。”
当前鼓励社会实践的大方向总体是对的,社会实践必须做,但具体到活动执行上,我认为,社会实践的要义是让学生“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学生融入社会。比如:和小区里的老人聊聊天……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相关机构进行了“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1 中小学生参加社会性实践的频次
参与频次 | 从未参加 | 偶尔参加 | 经常参加 | 几乎每天参加 |
参与人数 | 3926 | 5739 | 956 | 162 |
百分比 | 36.4% | 53.2% | 8.9% | 1.5% |
在中小学生不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因中,属于自己没意愿的占45.1%。也有缺乏场所或缺乏时间精力的问题,分别占32.9%和19.6%。因家长反对而没有参加的只占2.4%,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是比较正面的。
(选自《基于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的调查》,有删改)
【1】填空题。
(1)任务一:下周的班会主题是“中小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怎么看”,你是发言人之,可以关注材料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填数字)
(2)任务二:广播站接到低年级同学的提问:参加哪些活动算是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特邀嘉宾,你要为他们解答问题,可以关注材料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填数字)
(3)三则材料的内容依次是:________、家长来信、________。
【2】多选题:以下实践活动符合“自己做”且“融入社会”的是( )。
A.和小区的老人聊天
B.搞好自己房间的清洁卫生
C.在博物馆当志愿者或讲解员
D.参加社区的旧衣物捐赠活动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家长的来信反映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依赖家长的问题,因此反对社会实践。( )
(2)材料三的调查显示,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2%,从未参加的占36.4%,前者比后者多。( )
(3)如果能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场所,将会提升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 )
【4】小海想参加“有爱无障少年行”活动,爷爷不同意。如果你是小海,你会如何与爷爷协商呢?请整合文中至少三项相关信息,写出你的回应。
爷爷:我不同意。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些事情跟你无关,还会影响你的学习。再说了,你哪会测量?要是量错了,对改进无障碍设施有帮助吗?
小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剥豆(节选)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1】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瞻前顾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都是在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完成练习。
竹节人(节选)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把毛笔杆锯( )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 )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节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 )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 )裂,前功尽弃。
【1】给加点的汉字标注正确的音节。
【2】简要写出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3】解释“前功尽弃”在文中的意思,并说明制作竹节人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至少三个连续动词描述一项事务的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林中小溪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如果遇到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
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请写出文中描写对象所象征的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1)水塘、被冬雪压弯了的大灌木和漂在水中的树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读到“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这句话的时候,想到了《丁香结》一课的最后一句话。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感悟。
《丁香结》中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中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必须要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说:“我种树不同于别人。”(改为转述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获取成功靠的是什么呢?居里夫人在科学领域上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谢皮罗教授、奥地利医生的成功在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神舟五号”成功飞天在于发愤图强、团结奋进…… 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你可能对获取成功的途径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请你以“成功在于 ”为题,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尝试写下来。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400字以上;(3)能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