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乌鲁木齐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随风潜入夜,  

    3.试用一句带色彩的古诗词来形容家乡的景色并标明出

    。这句诗出自

    》,作者  

    4.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

    黄河:

    长江:

    泰山:

    西湖:

     

  • 2、课文《林海》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兴安岭的优美、独特的景色,“的特点:_______;“的特点: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

  • 3、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查字典填空。

    “润”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再查音节______。它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不干燥,湿燥适中;②使有光彩或光泽;③利益,好处。在“润色”中“润”是意思是(填序号)_____,在“利润”中“润”是_____的意思,在“湿润”中“润”意思是_____

  • 5、按照原文填空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说过: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花开尽更无花。

    4 ____________必寡信。

    5)但存方寸地,_________________

    6)珍惜自然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赏析。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浪淘沙_____

    2解释词语。

    九曲:______。   簸:_____

    3请写出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作者借______的景象,抒发自己______

  •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朗读是否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__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P,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是改善记忆的一种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选文第一自然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思考,引起下文。( )

    (2)王华背诵诗歌时喜欢唱出节奏,这是她个人独具特色的编码方式。( )

    (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

    (4)改善记忆,除了朗读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

    (5)选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背诵古诗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3】下列几句读书名言,体现了本文说明的科学道理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早晨,同学们即到即读,校园里书声朗朗,这是最动听的旋律。请你结合全文,并结合实际谈一谈朗读为什么能加深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三篇阅读在刻画这三个人物形象时,均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拓展延伸

    雷雨

        晌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小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蝉在枝头拼命地叫着。一阵大风吹过,吹得树枝乱摆。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家。不一会儿,风卷乌云,滚滚而来,天像是到了傍晚,一阵比一阵暗。刹那间,闪电似金鞭乱挥,这儿一道,那儿一道,煞是怕人。雷声像爆炸似的,轰隆隆,轰隆隆响起来。在这电闪雷鸣之中,哗哗哗,大雨从天上倒下来了,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无数的大珠链。雷雨中,行人打着伞在泥泞的小路上吃力地走着。白亮亮的雨点打在雨伞上,啪啪直响。渐渐地,雷声小了,雨点也小了。云散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高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中,一股股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泥土香味迎面扑来,天地间变得凉爽极了。

    (1)短文按下雨的过程,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内容,将短文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明。

    (3)填空:

      )的太阳 )的傍晚   )的春风

      )的雷声 )的天空   )的小路

     

  • 12、课外延伸。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

    ②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子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③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④我上小学时,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⑤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不少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⑥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自然段中_______一词写出了母亲的年龄,从这个词可以知道母亲_______岁了。我国对年龄的称谓很多:20岁称“弱冠”,30岁称________,“古稀”则是________岁。

    【2】读第③自然段,回答问题。

    (1)“熟悉的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短文④和⑥自然段写了不同时间的两次牵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想起四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_________》,这两篇文章都表现了母亲的___________和儿女_________

    【5】要体会母亲无论何时都挚爱着孩子,你应该细读哪些段落?

    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天子山一日(节选)

    ①山雨,来得快,也煞得快。不一会儿工夫,就雨收云散,天朗气清了。

    ②这时候,再看看那碧沉沉的山谷,我不禁惊叫了起来,只见在那深邃的山谷之中,在那茂盛的草木之中,一缕缕一团团乳白色的烟雾,正在向上升腾,升腾,不断地升腾,它升腾得那么快,扩散得那么迅速。丹薇高兴地拍着手说:“爸爸,对面山坡的树林里,有一位老爷爷在抽烟,你看,他正在大口大口地(吸 喷)烟呢。”

    ③我真惊讶于这孩子想象力的丰富。可不是吗?眼前这深谷里的景象,活像是一个巨人在抽着他那巨大的烟管,喷吐出一朵朵乳白色的烟。这烟迅速地扩散着,扩散着,不一会儿工夫,大半个山谷都被烟雾笼罩了。这时,这广阔幽深的山谷,立刻就变成了烟雾(迷惘 迷蒙)的海洋。那一座座山峰,只露出了青翠的峰顶,宛如那漂浮在大海中的岛屿。随着烟雾的不断飘动,山峰的影子,也时隐时现,时淡时浓,迷离飘忽,捉摸不定,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情画意。

    ④这景象,美极了。           

                                                                  (选文有删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shā shà)得快       雨收云(sǎn sàn)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词。

    【3】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丹薇把烟雾想象成_____,而“我”则把烟雾中的山峰想象成____,把烟雾笼罩山峰的景象想象成__________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一缕缕一团团乳白色的烟雾,正快速地向上升腾,快速地扩散”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选段,完成练习。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陳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选文以“__________________”这中心句引领,分别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向进行具体描写。

    【2】第②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结构。

    【3】第②段写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说说写了哪些小动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根据文意,再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 18、句子广场。

    (1)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为转述句。

    1.“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小强说:“下课后,你帮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导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练习。

    1.大家都被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2.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教室里一片欢腾。(改为比喻句)

    3.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执著地研究着。   (改为夸张句)

    4.杨利伟自豪地说:“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改为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笔下生花。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请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作一篇小说,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要求:①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不少于两处;②故事中至少有三个人物,整个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③把故事情节写完整,表现出主要人物的愿望、障碍、行动及结果;①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