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课文《一句话》,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惹祸(______) 一语(______) 保持(______)
2、补充词语,并根据提示答题。
(____)不可(____) 沧海一(____) (____)山倒海
威风(________) 自(_____)自受 斩钉(_____)铁
(1)与“锐不可当”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
(2)与“优柔寡断”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
(3)仿照画“____”的词语写两个词语:__________。
3、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填空。
(1)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____________》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秦观的《_______》、林杰的《_______》。
(2)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重点突破
1.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这样写道:生命的意义在于 而不在于 。
2.书信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 、 、 、 。
3.“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是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从“终于”可以体会 ,从“应当”可以体会到
5、看拼音写词语。
lí míng quán shì diān bǒ ǎi xiǎo jiàn chuá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quán héng kān chēng zhuàn xiě mù pái dǎ rǎo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首诗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列选项中的文人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
A.曾巩、王维 B.苏轼、柳宗元
C.李白、欧阳修 D.王安石、杜甫
【2】读第一、二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景致?下面选项中与你所想的相符的一项是( )
A.冰雪消融、嫩芽点点 B.遮天蔽日、荷花满池
C.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D.金桂飘香、四季常青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满怀着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言辞诚恳,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
B.人言草木无情,而这首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斗”、能“解”,想象奇特。
C.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似雪花般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寄寓着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7、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和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
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写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
【3】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精神的写照。
9、课外阅读。
玉兰花的记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发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芭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友情、亲情,这些美好的情感作者是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的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2】短文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出父亲( )的性格。
A.慷慨热情
B.喜爱花木
C.豪爽耿直
D.做事认真
【3】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第7自然段中写道:“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句中“美丽”的含义是_________。
【5】“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父亲带给作者“生活上的启示”可能有 。
10、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环保,国家提出全民动手,将垃圾分类。科学调查表明,一颗普通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二:
【1】我国生产的电池主要成分不包括( )
A.锰
B.汞
C.锌
D.银
【2】从调查结果统计图看,人们对废旧电池主要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投入专门回收箱
B.存放家中
C.其他
D.当垃圾扔掉
【3】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污染,给和______________带来危害。
【4】结合以上材料,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的做法是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11、卖鱼的人(24分)
台湾 谢武彰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由于人多,我们家每天都要买很多鱼。
那个卖鱼的人,是从海边的渔村来的。每天清晨三、四点钟,他就挨家挨户的把鱼挂在屋檐下。到天亮时分,鱼也挂完了,再回过头来,一家一户地收钱。只要他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
奇怪的是,祖父也从来没有把鱼提去称一称。日子久了,我觉得奇怪。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祖父,祖父笑笑说:“我信任他。”
当时,我并不太明白祖父说这话的意思。
每天清晨,卖鱼的人还是把鱼挂在全村每户人家的屋檐下。
那么久的日子里,只有一次让我们疑惑。一天早上,我们正在找鱼。心想:今天他为什么没有把鱼送来?而这时候,卖鱼的人却回来要向祖父收钱了。
正当大家想不通的时候,小堂弟从屋后跑来,红着脸说:“屋子后面的柴堆下,大花猫正在吃鱼。”大家赶过去一看,正是。卖鱼的人说,这些鱼就是他送来的。
后来,卖鱼的人不再来了。祖父说,他去世了。
很多年之后,有一次,我买鱼回来。家人说斤两一定不够,一称,果然被偷了斤两。这时,我不禁回想起小时候见着的那个不知名的卖鱼的人。
(1)“毫不迟疑”“疑惑”各是什么意思?文中人们干什么毫不迟疑?又因什么而疑惑?
(2)祖父等人为什么信任这个卖鱼的?你认为卖鱼的人是个怎样的人?(4分)
(3)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6分)
(4)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像多年之后的卖鱼人一样的人说些什么呢?(6分)
12、阅读芳草园。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树、柳树、榆树、枣树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都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有一根枝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还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他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他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土棚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老人表示死后不要棺材是因为他( )。
A. 没钱买 B. 一辈子勤俭,死后也要节约 C. 怕别人砍树为他做棺材
【2】村里人说老人是“傻子”“疯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老人“精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一项是( )。
A. 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B. “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C.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D. 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4】老人留下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 藏
祖国的西藏,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藏是个高原,那里有无数的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近九千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高原上的天空经常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高原上不但有许多高山,也有好些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近处,挨着湖的是墨绿色的密密丛林;远处,连着天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这些一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西藏高原森林资源丰富。据估计,光是茂密的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亩。森林里的大树很多,有的走私竟达3米。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就可以载三四十人。
高原的物产,有珍贵的毛皮,有熊掌、鹿脯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鹿茸等珍贵药材。
西藏的地下矿藏正在为四化建设出力。煤、铁、铅、盐……源源不断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人民的生活中。
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如云的羊群在绿茵茵的草毯上游动,丰盛的牧草哺育着成片的牛群和马群。高原上还有土壤肥沃的平原,青稞熟了,人们跳起欢乐的舞蹈,喜庆丰收。
西藏人民是勇敢、勤劳的人民。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伟大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扮自己的家乡,使它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1.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一段起什么用作?
2.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
3.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归纳2~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4自然段写西藏
4.从文中找出一词来归纳5~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8自然段写西藏
5.文中的“ ”表达了作者对西藏的情感。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1】用“ —— ”给加点的字音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中(zhòng zhōng) 乘势(chéng chèng)
【2】按要求写词语。
短文中形容十分惊慌的成语: 、 。
短文中带有褒义的词语(1个)
短文中带有贬义的词语(1个)
【3】这一段具体描写了 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军官兵的 。
【4】请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的描写郑军作战的过程。
15、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16、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18、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支书在瓢泼大雨的夜晚镇定地指挥村民过木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改为反问句)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3.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夸我,我很兴奋。(加合适的关联词)
4.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会了。(改为反问句)
5.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加恰当的关联词)
6.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被”字句)
21、习作
题目:美丽的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2.写字要工整,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