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少年闰土》填空。
1.___天空中_______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的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向一匹猹______刺去。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忍看朋辈成新鬼,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___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_____________的奠基人。
5.本文选自鲁迅的自传体小说《___》,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离别”的顺序娓娓道来,刻画了一个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了“我” ______________之情。
6.闰土和“我”见面后,跟“我”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这件事是作为重点来描写的。课文中先后两次提到这件事。
2、根据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括号里。
对待困难,不同的人会表现出jié rán( )不同的态度:弱者面对困难,会感到jīng huāng( ),甚至kǒng jù( ),在它面前pái huái( )不前;强者面对困难,不会qīng yì( )放弃,也不会因此有丝毫dān ge( ),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自己擅长的lǐng yù( )有所jiàn shù(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乖巧( ) 奇异( )
精致( ) 慈爱( )
4、看拼音,写词语。
sù jìng liú tǎng zāo gāo kāng kǎi
( ) ( ) ( ) ( )
bāo guǒ tái xiǎn pí juàn shùn jiān
( ) ( ) ( ) ( )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膝髁______ 搁在______ 伽蓝______ 蓑笠______ 参差________
泼剌______ 胭脂______ 骤然______ 皱蹙______ 霓色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A.攀(五岭) B.越______ C.渡______ D.夺______ E.翻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B.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C.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下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使至塞上》这首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2】《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作者借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特有的风光。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请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漫游。
“绿色宝石”——西双版纳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只有仰起头才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 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 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只要留 下一段树桩,很快就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年到四百年。一家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这篇短文从哪两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填空。
“悬”是一个 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几种:①公开揭示;② 无着落,没有结果;③挂;④挂念;⑤距离远。在“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中,“悬”的意思应选 。
3.根据意思,在文中选恰当的四字词语填空。
(1)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2) 有各种各样的姿势和造型。( )
(3) 形容各种鲜花争着显示自己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 )
4. 细读重点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2)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 句,在全文中起 的作用。
(3)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树?其中详写了什么树?
(4)全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
捡来的手机
一天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了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一个劲地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儿子不再言语。
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多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
【1】仔细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填空。
故事主要情节:__________→讨论如何处置手机→__________→袒露真实想法
儿子情绪变化:惊喜→__________→心情很好→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五自然段对小伙子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手法,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善良”:_____________ “不虚伪”:_______________
【4】“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你说出至少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了大十字架 ……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②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我把它们一股脑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③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1】以上三个片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_____________。
【2】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将概括每个片段的内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从中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条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
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段中的括号里。
肃静 寂静 安静
【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外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你所不知道的猪
①一提到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好吃懒惰愚笨的猪?其实猪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得多,它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动物。
②试验发现,猪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它们可以记住不同的食物储藏地,以及每个储藏室的大小。如果它们嗅出哪个小伙伴知道了食物的储藏地,它们会立即跟在那头猪的身后。而被尾随的猪也非常聪明,它会想办法把尾随者甩开,以独自享用食物。在法国的一些地区的地皮下,生长着一种珍贵的黑块菌。当地的农民把猪当作收获黑块菌的得力助手。猪在6米远的地方,就能嗅到长在25-30厘米深的地底下的黑块菌。狗虽然也可以担当这一工作,但训练狗要比训练猪困难得多,而且还得天天让狗去搜寻,如果间隔几天,它就要忘记。而猪即使每星期只搜寻一次,也不会忘记学会的本领。布里斯托大学的黑尔德教授说:“因为它们的好记性,一旦它们学会了什么,就很难让它们再忘记那些东西。
③镜子经常被用来测试自我认知能力和高等智慧,大部分婴儿在18-21个月后,可以意识到镜子里面的人是自己。后来,逐渐发现猩猩、大象、海豚和几种鸟也有这个能力。现在有实验证明,猪也能够认出镜子里的自我,并且运用镜子的反射功能观察周围环境,找到食物。猪还会辨认形状,可以同三岁儿童一样把形状相同的木头归纳到一起。现在有研究发现猪经过特训,还学会了使用高科技,会享受计算机游戏,会根据室内温度调节暖气,它们还是唯一能够使用食物自取机的役用动物呢!
④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试验就已经找到了猪也很聪明的证据。试验中,猪要接受研究人员训练,用嘴巴移动屏幕上的指针,并用指针找到它们第一次看到的涂鸦。结果显示,它们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居然与黑猩猩差不多,聪明程度可见一斑。
⑤猪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就算全天下人说它蠢,它也不计较,不埋怨,照样香喷喷的吃,依旧懒洋洋的睡。可爱的猪啊,我们都知道你无私奉献着你全身的宝,怎知你还有着如此宽阔的胸怀和聪明的大脑!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以下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造句。
(1)猪在6米远的地方,就能嗅到长在25-30厘米深的地底下的黑块菌。(_________)
(2)狗虽然也可以担当这一工作,但训练狗要比训练猪困难得多,而且还得天天让狗去搜寻,如果间隔几天,它就要忘记。(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加点的“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法国一些地区的农民把猪当作收获黑块蔺的得力助手,是因为猪有较好的记忆力。
B.“猪能够用嘴巴移动屏幕上的指针,并用指针找到它们第一次看到的涂鸦”,这一实验说明猪的聪明早就被发现。
C.文中说“猪经过特训,还学会了使用高科技,会享受计算机游戏,会根据室内温度调节暖气”,主要是为了说明猪和成年人一样具有自我认知能力。
【5】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猪的(___________)之情和对它聪明的大脑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_______)之情。
1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态,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幸福。②幸福无处不在,尽管你细细地去品味。③累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来热饭,你会感到幸福。烦的时候,有人陪你聊聊天,你会感到幸福;病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水送药,你会感到幸福……④你会发现,幸福的内涵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享受成功是幸福,体验挫折是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幸福。
【1】第②句关联词语错误,把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不对,把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前文把第④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想表达的观点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7、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说:“我明天带同学们复习,你们明天把英语活动手册带过来。”(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女孩将碰到爱因斯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难道魔鬼的智慧能战胜人类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只小鸟在榕树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干)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因为疫情,我们为一些人的恣意妄为而愤慨,更为一些人的深明大义而感动……此刻,你眼前浮现的是哪个人的身影?他(她)做的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请以“你真令我________”为题,写写这个人。
要求:
⑴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围绕中心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⑵注意写清楚你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细节和你的感受。
⑶字数不少于400字。
作文评分表
注:只是抄卷中短文、默写课文、歌词的,按0分处理。
你真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