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意思写词语。
①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________
②指色彩明亮鲜艳。________
③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________
④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________
⑤变化多种多样。________
⑥颜色各不相同。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巧夺( )( ) 栩栩( )( ) 心( )肉( )
高( )流( ) 粉( )碎( ) 忘( )所( )
(1)走在华山玻璃道上,看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我感到_______________。
(2)看到自己的成绩时,他高兴得有点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2)《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____________”的夜。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部分是果,后几部分是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串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主题。
(4)《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爱你啊,中国》赞美了祖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悠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课文中三幅风景插图的景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四字词语来表现它们的特点。
5、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天南海北的“月”是不一样的:边塞的月是清冷的,“大漠沙如雪,___”;江南的月是朗照的,“春风又绿江南岸,___?”;十五的月是充满思念的,“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__,如薄雾,被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___的痕迹呢?我_____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__吧?
3.聪明的人善于接受不中听的意见,只有那些糊涂的人才听信美丽的谎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__,__ 。”;我们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生活富有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这也是古人说的“__,___。”
6、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什么“儿童相见不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改写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每句删减一个字,不动标点,将这首七言诗改为六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指杏花村。
8、阅读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写的。
【2】画线句中“移舟”指的是_________,该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语段阅读
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小草和大树》)
【1】选段中“不是妇女的事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草”变成“大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一说:“她们的路走对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连那几个男同学干部见了我们也常常避得老远。我常想找个机会改变这种局面。
机会终于来了,有位“封建”的小队长生病了。这回我可要去破破他的规矩。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就去医院看他,可到病房前我犹豫了,一个女同学去探望男同学,真有些不好意思呀!但是“要下决心改变男同学的思想”的念头给我增添了力量,我迈了一大步,推开了房门。
他的神情真好笑:只见他抬起头看见了我,嘴巴张得老大老大,眼晴瞪得滚圆滚圆。我笑着上前,说:“怎么?不欢迎我来吧?”他半响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我问了他的病情,并告诉了他学校里的一些情况,谈得还挺投机呢。最后我对他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怎么会来看你呢?我就是想破破你们不理女同学的规矩,今天我们的谈话,不是很好吗?”
他摸了摸脑袋瓜,不好意思地笑了。
【1】这篇文章围绕“破规矩”写了____的事,反映了“我 ”______的精神。
【2】短文在写“破规矩”这件事中,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所写的内容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这段文字作者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写了_______________
【2】金星表面温度极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这段文字,可以运用_______________的阅读方法,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如下信息: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能有生命存在;_________________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2、阅读
菊花
①从古至今,菊花一直被世人称颂,许多文人还专门为其吟诗作赋。菊花原产于我国,距今有2200多年的栽培史,它颜色多样,花形更是千姿百态。
②俗语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有“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叫“墨荷”的,黑中透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盘”,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妖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③菊花的花瓣可分匙瓣、平瓣、管瓣等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有内曲、反卷、龙爪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瓣长短不一,相互重叠,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④菊花不仅姿态万千,而且用途广泛。它的花朵、茎、叶、根都可供药用。此外,菊花还能做成各种菊花食品,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材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大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被人们称为“空气的卫士”。
(有删改)
【1】短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菊花的。
【2】文中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菊花的四种优美造型。请你对这样的写法做出评价。
_________
【4】“菊花有如此广泛的用途,确实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花卉。”这句话加在文章中,最合适的位置是第_________自然段后。
【5】从菊花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怎样交代时间的变化的?又是怎样写出“我”的心理感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运用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母亲一直向“我”说“对不起”是因为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合欢树(节选)
①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竞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④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 ) 茂密——( ) 摆弄——( )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B.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C.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3】第二自然段开始就说“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二自然段中的“叹息”、“高兴”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缩句) __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
18、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一个词语代替“说”字,改写下面的句子,且意思不变。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还不爱护环境,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毁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课文《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请你也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来写。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时候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场景写清楚,写具体。
要求:1.题目自拟。
2.语言通顺,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