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近字组词。
勺______ 因_____ 嘿_____
句______ 困_____ 黑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百( )挠( ) ( )其( )意
无( )无( ) 蹑( )蹑( )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3、我会运用。
1.《宿建德江》中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表达诗人孤寂与愁闷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把雨写得活灵活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故人庄》中颔联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故人庄》中表现诗人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国诸葛亮关于爱国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诗句。
1.落红不是______________,化作____________更护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
3.今夜偏知__________,虫声新透_________________。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云与我俱东。
6.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庶________ 蔓________ 苔________ 坪________
蔗________ 漫________ 抬________ 评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______________”是写实,“___________”是写虚。
【2】解释诗的前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东风”即是__________风。
【4】这首诗通过对春之景象的生动描写,表达出丰富的哲理。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全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所给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 ③渡( ) ④夺( ) ⑤翻( )
【3】诗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万水千山”在诗中的意思是( )
A.指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数。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
【4】诗歌最后两句中,“三军”指________,“开颜”指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表达了___之情。
9、阅读《在山的那边》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在山的那边
作者:王家新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来K]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仔细阅读“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话如何表达作者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面》节选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忽然,我看见架上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这时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他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我红了脸,说:“贵了。”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内山接着说。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老板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废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是的。”我低低地说。他从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虽然猜不出是谁,但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只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还是没有把它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不会错了,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对我说:“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作者三次详细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在文中用“ ”画出相关句子。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神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尽艰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结合学过的课文,说说在你眼中,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你积累的鲁迅先生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左权的英雄事迹
左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左权多次指挥战斗并取得胜利,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素养和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他学习刻苦,精于钻研,人们对他非常尊敬。
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兵力,再次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形势空前严峻。鉴于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彭德怀、左权等连日开会研究对策。一切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各部门于5月23日奉命转移。为保证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转移,左权不顾危险,站在山头上沉着地指挥战斗。
他心里不仅想着总部各部门的安全,也惦记着群众的安危。当他看到附近山上还有群众没有脱离险境时,便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吸引敌军,以便让群众转移。直到安排妥当,左权才不慌不忙地走下山去。
日伪军发觉了八路军分路突围的意图,迅速收缩合围圈,并将一簇簇炮弹砸向密集的人群,给突围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恐慌。面对这一极度危险处境,左权一边鼓舞士气,一边督促彭德怀赶快转移。他说:“你的转移,事关重大,只有你安全突出重围,总部才能得救。”彭德怀关注着合围圈里的大批战友,坐在高大的马背上就是不挪动。左权急了,以强硬的口气命令唐万成:“连人带马,给我推!”彭德怀被感动了,挥起马鞭,在警卫战士的掩护下,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目送彭德怀离去后,左权又奔向司令部直属队,继续指挥大队人马的突围行动。他的身体这时已虚弱得很厉害,但仍然尽全力招呼着每一个人。午后2时,在十字岭高家坡,利用短暂的休整,左权用嘶哑的声音激励着已极其疲劳的队伍:“同志们,虽然敌情严重,但大家不要慌。我们要胜利,就得一齐冲,一齐冲就要听从指挥。只要冲过前面一道封锁线,我们就安全了。”
左权从容地指挥队伍继续突国,他登上一块高地,尽管他声音更加嘶哑了,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高喊道:“不要隐蔽,冲出山口就是胜利,同志们快冲啊!”大家见副总参谋长就在身边指挥,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突围的速度也就加快了。
当队伍冲向敌军最后一道封锁线时,敌人火力更加凶猛了。突然,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他不顾危险,高喊着让大家卧倒。接着第二发炮弹又接踵而至,左权的头部、胸部、腹部都中了弹片。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过早地失去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左权将军,根据太行人民的请求,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批准,1942年9月18日,辽县党政军民等5000余人举行了辽县易名典礼。从此,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对比悬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便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吸引敌军,以便让群众转移。”这句话中的“十分吃紧”意思是___。从中可以看出左权将军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的“极度危险处境”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4】对画“ ”部分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左权将军的指挥很好地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B.当时已经没有其他的将士能指挥了。
C.左权将军在危急时刻从容镇定,临危不惧。
【5】对短文最后一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隆重纪念左权将军。
B.为了纪念左权将军,人们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C.辽县党政军民举行了辽县易名典礼。
【6】短文既概括了人们突围的场面,又写了左权将军指挥突围的过程,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阅读左权将军的英雄事迹,你从中感受到了左权将军怎样的伟大精神?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本文,我想用“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来形容左权将军。
12、阅读短文。
狼牙山五壮士
①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②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③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④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⑤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⑧“中国共产党万岁!”
⑨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阅读文章,用四字词语概括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2】第④自然段中写道:“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说一说自己对加点部分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写的好处是( )
A.既让人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让人们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B.抓住了每一个人的特点,表现了每一位战士作战的英勇,把痛击敌人的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
C.表现了五位战士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同时突出了五位战士坚决果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品质
D.采用了连点成面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不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了五位战士作战英勇
【4】第⑥自然段中写道:“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五位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叙述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时,由“战士”改为了“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 )。
A.写文章的需要,为了与课题中的“壮士”用词相呼应
B.他们用实际行动掩护了群众和连队主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C.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上绝路,这种行为悲壮感人
D.突出五个人勇敢、坚决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
【6】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人感受到“壮士”是一种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请写出一个自己知道的名字,并简单写出其被称为“壮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放羊的
①雨来赶着一大群羊,挤着,撞着,波浪似的往村外涌去。这时,地皮已经发白,天空也现出黎明时的蓝色。树林、草垛……也浮现出了它们模糊的轮廓。芦花村笼罩在冬天的浓雾里。
②雨来走进羊群里,眼神关切地小声问那个八路军战士:“叔叔,你走得了吗?”那战士早已经痛得额头上冒出豆粒大的汗珠。雨来听他咬着牙说:“别说话!”雨来担心他走不动,又忍不住小声说:“叔叔,那个长犄角的大羊劲儿大。你趴下来的时候,可以挟着它走!”八路军战士因为伤口疼痛,声音颤抖地说:“别——吭——声——啦!”
③村头上一堆堆的火,快要熄灭了。一阵风卷过,火星四处乱飞。雨来看见一堆火旁边,背靠背坐着两个鬼子,都抱着枪,耷拉着脑袋,大概是睡啦。稍远一点儿也有鬼子在打盹儿。
④天空已经完全变成灰蓝色,天上隐约有一抹早霞,雾气变得淡了。然而天还没有大亮。
⑤雨来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打盹儿的鬼子兵,忙催着羊群赶快走。可羊群走动的声响把打盹儿的鬼子惊醒了。鬼子兵睁眼一看,跳起来把枪口顺过去,大声地喊:“站住!什么的干活!”雨来一面看着趴下去隐没在羊群里的八路军战士,一面回答:“放羊的!”雨来仍旧赶着羊群往前走。鬼子兵端着枪, :“回去,我的不准!”雨来:“不行啊,这是于团总的羊,你不让我过去,于团总能饿我三天呢!”旁边有一个翻译官听到了,同鬼子兵呜里哇啦说了几句日本话,鬼子兵把一挥同意雨来走了。
⑥雨来扬起鞭子,抽了一下,雪白的羊挤着、撞着、咩咩地叫着,奔向还乡河岸去了。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把《放羊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你根据雨来和鬼子兵的特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来代替“说”。
【3】读读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推测雨来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①段和第④段都有环境描写,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第②段和第⑤段中对雨来的具体描写,谈谈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可爱的地球
(美)鲁斯·坎贝尔
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爱之弥深。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电视上看到的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同样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至于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xīnɡ xìnɡ)奋,或自行焚化。但
是掺合后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在工厂浓烟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然吹过一阵清风,就会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可以维持健康。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我们生活免于单调,带来了可喜的交替变化,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zhuǎn zhuàn)的速度刚好合适。我一向热烈赞成一天 24 小
时的制度,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每 10 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怎么样?你就要不断上床、起床了。
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重力,说它太强,从一米左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能断腿。不过也有一个优点足以相抵;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大体而论,我相信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
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mái mán)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
没有的好。人在月球上邂逅,势必没有什么寒暄的话可说。你也许可以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点。”以后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另一个优点。只要妥善维护,地球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
(选自《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六年级版》)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短文讲了地球的许多优点,分别是什么?
优点一: ____________ 优点二: ____________优点三: ___________
优点四:____________ 优点五: ____________优点六: ____________
【3】作者称地球是“可爱的地球”,那你又会怎样评价地球?
的地球 的地球 的地球
【4】文中说重力有什么优点?你还知道重力有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保护地球创作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绿色的椰子树摇曳着绿臂,向滩边的仙人掌述说着什么。(仿照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先队员要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落叶飘落下来。
改成比喻句:
(2)在大家鼓励下,使我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修改病句:
(3)帮老奶奶写信要表扬,可早就学过的字写错了,就应该批评。
改成双重否定句:
改成反问句:
(4)十四岁的少先队员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缩句:
21、习作乐园。
给我带来了快乐
要求:谁给你带来了快乐呢?是家庭、学校?还是某一动物、植物呢?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用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