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丹东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题文)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仅写让人感受到山中早晨的宁静美好,同时也使作者意识到该到回家的时候了。

  •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质疑”就是独立思考,敢于提问。__________要追根问底,__________不要怕所谓的“教师权威”。__________敢于“质疑”,__________能学得更好。__________,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都要__________敢于“疑”,__________善于“疑”。

  • 3、我会填动词。

    1.有时,松鼠(   )到我的肩上,用小嘴(   )我的脸,还轻轻(   )我的耳朵。

    2.忽然看见松鼠(   )上餐桌,(   )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

     

  • 4、补充词语。

    威风( )            别出( )            技高( )

    全神( )            斩钉( )            ( )自受

  • 5、共读一本书。

    1.《城南旧事》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___________,文中主人公是 ___________

    2.《城南旧事》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3.兰姨娘最后跟 ___________ 走了。

    4.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是佩戴了___________种的 ___________

    5.秀贞的女儿是 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 7、阅读与理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具”的意思是  (1)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2)  。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 (3) ,聊  (4)  ,聊  (5)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注释]过:拜访。具:准备。 场圃:农家的小院。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3)聊____________  (4)聊___________ (5)聊____________

  • 8、文学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阅读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湖楼望的是杭州西湖。

    B.本诗描绘了在望湖楼看到的夏季暴雨奇景。

    C.“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暴雨时的美丽景色。

    (2)第一行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流凌的黄河(节选)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蛇蜒浩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xuān huá          ),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冷流暗卷,冰水回湍。深不可测,清冽无底。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满河的冬天在满河冰凌如朵朵莲花般的簇拥中,仿佛停止了季节呼吸,收敛起三九风霜,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huǎng rán          ),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腾空飞旋,以四两拔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宣称自己是冬天。唯有流凌的黄河,包容天地,包容山川,包容冷暖,包容这壁立千仞的峡谷,再一次沉浸在那xuán guà          )高天的沉沉静默中。

    ⑥看流凌的黄河,我shùn jiān          )强大,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在黄河吞越天地冰霜的宏大气势中,沧海一粟般飞进这流凌的河水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páo xiào          ),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当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⑦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形、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

    【1】读拼音写词语

    xuān huá     huǎng rán     xuán guà     páo xiào     shùn jiān

    ( )   ( )   ( )   ( )   ( )

    【2】根据上下文写出成语的意思。

    沧海一粟:_______________       勇往直前: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五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通过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感觉到了__________。古代诗人是这样借助想象写黄河的:“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饱含深情地写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认真阅读文章,你觉得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如果去掉画线的词句是否可以,为什么?

    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心朗读第六自然段,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请把下面的名人名言补充完整,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位卑未敢____________”“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全神贯注________ 五彩斑斓________

    【2】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是因为什么,在对的括号里打“√”

    ①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 )

    ②影视器材的进步可以使人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

    ③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

    【3】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阅读比喻为__________,把电视机前的观赏比喻为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①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10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孔来。”

    ②他说:“这种事已经屡次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抱幻想把高空中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③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他的妻子惊恐万分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

    ④他的心一下子就悬到嗓子眼儿,他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赤着脚跑出去了。他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了。他的女儿穿着一条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两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跳下来了,像中弹的小鸟般正垂直下落。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拉紧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⑤“危险——”

    ⑥“啊——”

    ⑦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⑧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里两天了,但他脑子还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打着石膏,缠着绷带,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冷气,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对他说:“您总算醒过来了,您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是太危险了,万一……”

    ⑨他笑笑,看着床边自己那安然无恙的小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1】请给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屡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恐万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的最准确的一项是(   

    A.力学专家不顾一切接住了从高楼坠下的女儿。

    B.力学专家的女儿从高楼坠下来,结果受伤严重

    C.女儿从楼顶坠落,力学专家明知危险还是不顾一切地去接,结果受伤

    D.力学专家明知接高空坠落的物体危险,可他却在女儿从高楼坠落时不顾危险地跑过去接,结果腿折断,抢救两天才醒。

    【4】仔细读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1)结尾提到“蓝色云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学专家看到坠落的“蓝色云朵”是怎样做的?请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想象一下,力学专家此时心里可能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与文章所述故事似乎关系不大,能不能不写?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赞同力学专家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按原文填空。

    2___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第④句表现了乐声______,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 13、阅读。

    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6. 5小时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了太空生活和工作,这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这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大大减少了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其高效率令人印象深刻。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能在性能上有所提升,国内科研成果的应用功不可没。

    ——进行了多项国产化芯片应用改进。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

    ——充分运用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北斗系统定位数据。

    ——依托我国中继卫星系统进行测控。测控由以地基测控为主全面转为以天基测控为主,地基测控为辅,减少对测控站、测量船的需求,既扩大了测控覆盖率,又节约了任务成本。

    除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外,“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还创造了多项国内首次: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和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可以说,它已经完全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的载人飞船研制目标。

    材料二

    “神舟十二号”结构示意图

    【1】把短文的批注补充完整。

    【2】注意画波浪线句子,这样表达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

    这里的破折号可以换成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知道“神舟十二号”的构造,我们应该重点阅读材料_____,并可知“神舟十二号”为_________________三舱结构。

    【4】如果你想了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创造了哪些国内“首次”这一问题,你会采用什么阅读方法来阅读,下列选项不合适的是( )

    A.浏览短文;

    B.抓关键词句;

    C.提取关键信息;

    D.逐段细读

  • 14、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中偶遇

    ①这片树林好大,好静,静得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一棵棵大树直直挺挺的,显得如此威严。浓密的树叶遮住了阳光,使林子变得昏暗。投射下来的树影就像一只只大手,要把我掳走似的……我迷路了,要是走不出去,我会不会……我不敢往下想。“有人吗?”我扯开嗓子喊着,“有人吗?”

    ②“谁在那儿?”顺着洪亮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老汉站在林子里,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这下我有救啦!我叫了声大爷,刚想朝他奔去,他却转身头也不回地说:“关掉你的摩托车,油烟味太大!”我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在他身后。

    ③走了一段路,眼前出现了一座小房子。“到我家了,进来吧。”老汉让我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我进了屋。屋子不大,里间屋有个土炕,外间屋有个小方桌,上面放着一部旧电话,桌子周围有几个小木墩,这算是客厅吧。

    ④老汉让我坐下,他端过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缸子说:“喝点儿水吧!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林子里来了?”“我来这儿骑行,看树这么多,景色这么美,就往里多走了一会儿,结果就迷路了。”“太阳偏西了,晚上就住我这吧,明天我送你出山。”“谢谢您,您是……”“我是在这种树,看林子的。”“您怎么干起这个来了?”“我干这个都三十年了!三十多年前,这方圆十几里的大山上,长了多少年的树,就被人随随便便地砍了。山秃了,荒了,没人管,给子孙们留下的财富怎么能就这么没了呢?我不信那个邪,没人管,我管!从那时起我就进山来了……”原来,老汉是因为心里有个疙瘩,才到山里来的,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呀!我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⑤日落黄昏,肚子咕咕叫了。我取出面包、香肠,想与老汉分享。不料,他脸一沉,说:“快把这些东西收起来,我们林区的人不吃这些,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她?她是谁?我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也不好意思贸然开口。一会儿工夫,老汉端来山里的蘑菇,山野菜让我吃,我第一次觉得这些东西是那么鲜美。

    ⑥这时,电话响了,原来是他儿子打来的,没说两句话他就发起了火,对着话筒嚷起来:“你不要来接我,她离不开人,更闻不得你那四轮子的油烟味!”老汉生气地挂掉了电话,又严肃地对我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摩托,我带你走出去。”

    ⑦天黑了,老汉让我到土炕上休息。我突然想起老汉说的那个“她”,便问:“那大妈睡在哪儿?”老汉怔了怔:“早没了。”“啊?那您说她讨厌油烟味?”“是林子。”“林子?”老汉口中的“她”竟然是林子。老汉深沉地说:“我在林区干了快一辈子,舍不得离开啊!这林子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我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描绘大森林,真为我之前的行为感到惭愧。那晚,我与老汉并排而卧,闻着那林子里的味道酣然入睡。

    ⑧天亮了,我推开房门。群山起伏,像绿色的海洋,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在碧绿碧绿的草地上,这一切是那样光彩夺目。看看大树,再看看老汉,阳光照在他那古铜色的脸上,熠熠生辉,格外光亮。

    ⑨老汉把我送到林子外的公路旁,向我挥着大手,我们相互道别。多少年过去了,我常常回想林中与老汉的偶遇,他像一缕阳光,一想起来就会无比温暖……

    【1】请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词语,第④自然段中“疙瘩”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林子的描写,联系上下文内容,写出这样描写的作用。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把林子称为“她”,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建议把文章题目改为《护林老汉》,和原题目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2.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3.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修改病句)

    4.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5.父亲对我说打我不是为别的事,就为我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尼克,过冬的粮食不是都收藏好了吗?你还在忙什么啊?其他老鼠问道。

    (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尼克回答:我在干活呀!

    (改为转述句)

     

    (3)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到四季的可贵。(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你已经表了决心。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19、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学期快结束了,本学期你在学习上、生活中一定有过成功的经历吧?选一次写下来,把你的喜悦分享给大家,好吗? 请以《那一次,我成功了》为题,不少于45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