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请你写一写。
(1)端午节的时候插艾草,寓意是_______________。
(2)建筑物上刻蝙蝠,寓意是_______________。
(3)双鹊对飞或对立,共视中间的古钱的图案,寓意是______________。
(4)结婚时,亲友将花生、枣子、桂圆、栗子等撒在洞房中寓意是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下列诗句括号中的字词具体指的是哪个人吗?
(1)江晚正愁(余)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________
(2)笑问(客)从何处来 ________
(3)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
(4)(故人)西辞黄鹤楼 ________
(5)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____
3、诗文填写。
_____________,不辞底病卧残阳。
明月不归沉碧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的,整个事件可以概括为: “接受任务→_引上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这声音”指的是口号: _______________
2._____年____月__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______举行典礼。《开国大典》按照_________的顺序叙述描述了_______、举行典礼_____、_______四个场面。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俄国作家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他在《穷人》一课中塑造了________的桑娜夫妇;谈歌创作的《桥》一课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支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穷人》记叙了在一个__________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__________的故事,通过对人物______和______的描写,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人们的____________。
3.《回乡偶书》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说明诗人离家很长时间。
6、赏析古诗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悲”“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诗文化
(材料一) 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 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节选自《莫砺锋诗话》)
(材料二) 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节选自《莎斋闲览》,吴小如著)
【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看到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便想到了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果你看到栖霞山上一棵棵红枫摇曳在道旁,你会想到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这两则材料,下列关于生活和诗的关系,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活中的自然风景常常能激发人的诗情。
B.生活中的文化艺术都渗透着诗的特点。
C.生活和诗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D.诗歌源于生活。
10、读读,画画,写写。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漫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下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雨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这段短文写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拟人句子,从拟人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我”心理描写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本段短文和全篇课文,你认为“蕾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然后回答下题。
外婆的世界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就怕今天晚上有人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勃然大怒。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⑨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1】文中第③自然段“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中“一丝不苟”的本意是____,这里指____。
【2】文章围绕“外婆的世界”主要写了我与外婆的四件事。请概括地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1)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1】从省略号中可以体会到( )
A.时间过得很快
B.时间一点点儿过去,桑娜内心十分焦急
C.钟声衬托出环境的幽静
D.桑娜此时是忙碌的
【2】选文对桑娜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3】从选文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桑娜和渔夫有____的品质。
【4】对“没什么可抱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孩子们是桑娜唯一的牵挂,孩子们的健康让她满足。
B.桑娜已经适应了这样贫穷的生活,说明了她适应生活的能力强。
C.生活虽然贫穷,但桑娜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D.桑娜有一颗爱心,无论对谁,都会全心全意地付出。
【5】现在,桑娜内心牵挂的是什么?
__________
13、阅读
最诚实的中学生
一个中学生在路上骑车,却不小心剐蹭了一辆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这位中学生是该悄悄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不过,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的徐砺寒同学却以身作则,做出了表率。徐砺寒在路上骑车,不小心撞上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车的后视镜坏了,还在车身上留下了一道划痕。当时,他根本没考虑车是宝马车,自己赔不起,他只是想到自己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必须承担责任。他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车主近半小时。因赶着上课,他只好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欲赔偿。这股“正能量”被网友拍下来上传微博,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网友们称徐砺寒为“最诚实的中学生”,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不小心碰到“无人值守”的车,起码有很多种选择:譬如溜之大吉,譬如指责车主停车失误,譬如等会儿看看后果。徐砺寒选择了最“笨”的一种方式:等待车主,等不到车主,还留下了一张“联系纸条”。这是“风险”很大的一种选择,不仅可能遭遇车主的愤怒指责,掏钱埋单的家长也可能会心有怨气。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当事人做出这样的选择?
中学生徐砺寒的回答很简单:“自己做错了事,就必须承担责任。”
【1】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什么?用“——”在文中画出。
【2】剐蹭到宝马车后,徐砺寒选择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3】徐砺寒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最想对徐砺寒说一句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著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手上还有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事情是这样的:我早就想着用什么方法给自己做一些陶器,因为我确实非常需要它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不过,考虑到这里气候炎热,我毫不怀疑只要我能找到这样的黏土,我就能把它们捏成坛坛罐罐,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它们自会变得坚固耐用,能够放置任何干燥或者是需要保持干燥的东西。因为在加工粮食时,这类容器是绝对用得着的,所以我决定尽可能先做几个能够站立的大坛子,来放谷物或是面粉。
②如果告诉你们我是如何笨拙地把弄这些陶泥的,你们一定会觉得我可怜,会笑话我。我做出许多奇形怪状的、很丑陋的坯子,它们有的往里塌,有的往外倒,更有许多由于陶泥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而坍成了一堆烂泥。又因我不等它们阴凉到一定的程度就拿出去暴晒,结果很多都被晒裂了,还有许多在晒后稍一搬动就碎了。总之,我找黏土,挖黏土,混黏土,再把混好的黏土运回家,千方百计地实验着做毛坯,在这么辛辛苦苦地干了两个月以后,我只做出来两个难看的大土罐,我简直不能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不过,太阳把这两个土罐晒得又干又硬,我非常小心地搬起它们,把它们放在了两个大柳条筐里,又用稻草和麦秆把土罐和柳筐之间的空隙填了起来,这样土罐就不容易碎,不容易受潮了。我想我可以用它们来装晒干的谷物,或许把谷物碾碎以后还可以用它们装面粉。
④虽说我做大坛子的计划没有大获功,可是我做出了几件不赖的小玩意儿,比如说圆形的小罐子、平底的盘子、带柄的小罐、小瓦锅以及我随手做出来的一些东西。经过烈日的暴晒,它们都变得格外坚硬。
⑤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要的是能盛水并耐得住火烧的罐子,它们中没有一个能满足这两点。一些天后,有一次我生了一大堆火烤肉吃,当烤完肉灭火时,偶尔在灰烬里发现一片土罐的碎片,经大火一烧,它已经变得跟石头一样硬,跟瓦片一样红了。这样的发现叫我喜出望外,我对自己说,既然碎片能烧成这样,整个的土罐也一定可以了。
⑥于是,我开始琢磨如何控制火力,以便能烧出一些陶罐来。可我对陶窑一点儿也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用铅来给陶器上釉,尽管我在着一些铅皮,我把三口已晒硬的大泥锅和两三泥罐一个个地摞了起来,然后在它们的周围放上柴火,在它们的下面生了一大堆炭火。我不断地在它们周围和顶部的火焰中添进新柴,直至我看到它们里里外外都被烧得通红(同时注意到它们并没有被烧裂)。等它们全都烧得红透了之后,我又将它们烧了五六个小时,直到我发现有个罐子虽然没有开裂却已开始熔化了,这是掺在黏土中的沙子被大火烧熔了,如果我烧下去,那沙子就会化成液体了。这时,我逐渐减少火力,让它们的红色慢慢地褪去。我在火堆旁整整守了一夜,看着不要让火势减退得太快,第二天早晨,我就有了三口不错的陶锅和两个陶罐,虽说算不上美观,可硬度却非常理想。其中的一个因为它里面的沙子被烧熔了,外表还结出一层很好的釉。
【1】【把握顺序】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鲁滨逊制作陶罐。
【2】【克服困难】鲁滨逊在制作陶罐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多选)( )
A.制作陶罐的粘土很难找。
B.用火烧土罐的时候,火力不好控制。
C.岛上经常下雨,没法用太阳晒陶罐。
D.陶泥很难成型,在太阳下晒的时候也不好控制时间,容易碎。
【3】【赏析语言】下列对文章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赏析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受真实。 (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土罐被火烧后的红、硬的状态。( )
(3)文中采用非常多的动作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了鲁滨逊制作陶罐的过程。( )
【4】【评价人物】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上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让人无限惊讶的书。在世界名著推荐会上,你会怎样推荐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16、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载入史册的合影 饱经风霜的脸 屏幕前的老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总是生活在最阴暗的角落,请以“老鼠的自述”为题,用第一人称(即称老鼠为“我”)完成作文。要求: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内容要具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