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景色和_____________。
(2)在1949年10月1日的__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是适宜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中的“她”指__________,是课文《________》中的人物。
2、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1.“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我喜欢梅花和竹子的谦逊,我想用这样一幅对联来表达对它们的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的关心和同情。
4.“松”是不畏风霜、生机勃勃的象征,陈毅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句诗来表现自己坚强、勇敢、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学期,我们跟着诗人欣赏独特的风景。“野旷天低树,_________。”是孟浩然笔下的画;“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是苏轼眼中的画;“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是朱熹心中的画。
(2)这学期,我们被美好的品质感动着。将士精忠报国: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文人满腔热血: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英雄乐观无畏: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 ……”这是_______写的《少年闰土》中最经典的画面。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的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的外祖父是一个脾气暴躁粗野自私的人,外祖母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跃跃欲( ) ( )堂大笑 无( )于事 垂头( )气
翻箱( )柜 ( )知非福 ( )精会神 人声( )沸
5、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全神(________) 技高(________) (________)无遗
1.敌人对江姐要了不少的花招,最后他们的阴谋__________。
2.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他一定比别人__________。
3.同学们在教室里__________地听讲。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 ,听取 一片。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社林边,路转溪桥 。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描写了人们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桥等景物。
【3】选一选。(填序号)
(1)( )是词牌名,( )是题目,两者之间的标点符号是( )。
A.夜行黄沙道中 B.西江月
C.间隔号 D.顿号
(2)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A.草原风光 B.田园风光
C.城市风光 D.海边风光
【4】这首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潋滟___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雨亦奇_________ A.奇怪。 B.奇妙。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个“跳”字,一个“______”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______。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______”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3】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其中诗句中的“湖”是杭州西湖。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晴方好”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能想到其他诗人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鬓毛衰”的“衰”意思是( )
A.衰弱
B.头发稀少
C.头发花白
【4】下面与思乡之情无关的诗句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这故事来源于长白山虚背岭东北虎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事情发生在他进山第一年的冬季。一天,他在作例行巡察时,发现一只幼虎中了偷猎者的陷阱,后腿折断,又被钢夹,死死地夹住。他小心地为幼虎松了绑,抱回自己的小木屋。
②经过精心的护理,幼虎恢复得很快。他给它取名“阿弟”。他在深山里《艮寂寞,真把幼虎当自己亲人来对待了。“阿弟”虽不会说话,但它懂得什么是友好感情,它也会以驯服、亲热来回报。两“弟兄”真成了相伴相依的好朋友了。
③三个月过去,该是放虎归山的时候了。“阿弟”主动依偎在“阿哥”怀里,擦擦蹭蹭,着实亲热了一阵,然后俯伏在地,两眼深情地望着“阿哥”,之后一步一步走出去,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最后望一眼,才向虎背岭深处狂奔而去。 ‘
④“阿哥”也像掉了魂似的,恍恍惚惚在山里转悠了三天,不知是想再见一下阿弟呢,还是在找回自己。而他俩的再次相见,却是在一个极不寻常的境地中——确切地说,是“阿哥”遭到群狼袭击的危急时刻。
⑤也是一个冬天,一只老狼带着十三只狼包围了小木屋。几个小时后,他的子弹打光了,眼看厄运就要降临。突然,他看见老狼忽然停下来,侧耳聆听到什么,就忽闪一下带着残兵败将飞奔而去。天亮了,屋里的战士走出来,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在“阿弟”脚下躺着老狼的尸体。
⑥三年过去,那位工作人员调离了山里的岗位,只剩下小木屋。次年开春,他忽被大山
近处的动物园告知:捕获的一只老虎已绝食七天,这虎是在小木屋旁设的陷阱里捕获的,要他去一趟。他顿时猜想可能是“阿弟”遭到暗算。到场一看,果然是已经十分虚弱的“阿弟”躺在铁栏里。他呼唤它,“阿弟”张开眼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间好像勾起美好的记忆,有些兴奋。但马上换了表情,两眼露出仇恨的凶光,再也不看他一眼。“阿哥”亲手端来食物和饮水,也拒不接受。“阿哥”知道它想重返森林,动物园也别无选择只好照办。
⑦“阿哥”心里明白,打从它与他首次分别返回森林后,它一直保持着暗中探视小木屋的习惯。他离开后仍然如此。动物的感情有时是《艮执著的,然而正是在这块唤起温馨之情的地方,它落入了人的陷阱。从此它同人的缘分也就断了。据说以后虎背岭连续发生虎伤人的事件。这是谁的过错呢?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折(shé zhè)断 刹(chà shà)刀那间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巡察——( ) 仇恨——(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他从屋里射出的子弹打中了狼的咽喉。 ( )
(2)他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 ( )
4.本文围绕人与虎之间友情的发生到结束,重点写了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5.认真读第①~③段,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虎之间的“兄弟”情?
6.认真读第⑥~⑦段,说说三年后人与虎之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变化?
10、阅读理解。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两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了说:“他爹娘走了五年了,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 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洛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没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竞成了嚎啕大哭。
⑾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⑿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 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
⒀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短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______→_______,他获得父母的温暖,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揣摩第⑧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的教育》(节选)
弗(fú)兰蒂(dì)被校长开除后就寻思着报复,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斯塔尔迪每天放学后都到多拉格罗萨街的女子学校去接他的妹妹,弗兰蒂就在一个街角等着斯塔尔迪。
歪戴着油布帽子的弗兰蒂踮着脚尖跟在斯塔尔迪的后面。为了挑衅(xìn),他揪(jiū)住塔尔迪妹妹的辫子,这一绊用的力气特别大,差点把他妹妹揪倒在地上。小姑娘叫了一声,她哥哥马上转过身来。弗兰蒂比起斯塔尔迪来又高又壮,他心想:“他要敢吭气就揍他。”
然而,斯塔尔迪想都没想就朝弗兰蒂扑去,他不顾自己又矮又胖,举起拳(quán)头朝着那个大块头砸去。不过斯塔尔迪还是打不过弗兰蒂,挨的拳头比打出的拳头多。街上只有几个女孩子,谁也拉不开他们。弗兰蒂把斯塔尔迪打倒在地上,但斯塔尔迪立刻爬起来,又冲过去。弗兰蒂发疯似的打,一会儿的工夫,就把斯塔尔迪的耳朵撕破了,眼睛打伤了,鼻子也打流血了新塔尔迪毫不屈服,吼叫着:
“你打死我,你也不会有好下场!
弗兰蒂连踢带打,斯塔尔迪用头和脚拼命反抗。
一位妇女从楼上的窗户喊道:“好样的,小个子!”
还有一位妇女喊道:“保护妹妹的孩子,别怕,狠狠打!”
她们还朝弗兰蒂喊:“欺负人,没本事。”
弗兰蒂也急了,使了个绊(bàn)儿,把斯塔尔迪倒在地上。弗兰蒂压在斯塔尔迪的身上:
“服不服?”
“不服!”
“服不服?”
“不服!”
斯塔尔迪使劲一翻身站了起来。他抱住弗兰蒂的腰,猛一使劲儿把弗兰蒂倒在地上。斯塔尔迪用一只膝盖抵在他的胸前。
“哎呀,那小子有刀子!”一个大人喊道,跑过去要夺弗兰蒂的刀子。
但这时的斯塔尔迪已经怒不可遏(è),他抓住弗兰蒂的那条胳膊,对着他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刀子掉到了地上,弗兰蒂的手流出了血。这时,其他人跑上前去,把他俩拉开,扶起来。弗兰蒂狼狈(bèi)不堪(kān),拔腿溜走了。斯塔尔迪的脸被抓破了,眼睛也被打青了,但他却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哭泣的妹妹身旁。几个女孩子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书和作业本。
“保护自己的妹妹,真是好样的!”周围的人都称赞着。
可斯塔尔迪想的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的书包。他马上开始—查看他的书和本,看看有没有损坏的或丢失的,并用衣裙将它们擦拭(shì)干净,又看了看钢笔尖有没有损坏。接着,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好,像往常一样平静而严肃地对他妹妹说:“咱们快走吧,我还有一道四则运算题要做呢!”
【1】给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怒不可遏: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各句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1)弗兰蒂比起斯塔尔迪来又高又壮,他心想:“他要敢吭气就揍他。”(_____)
(2)但这时的斯塔尔迪已经怒不可遏……(_____)
(3)斯塔尔迪使劲一翻身站了起来。他抱住弗兰蒂的腰,猛一使劲儿把弗兰蒂摔倒在地上。(_____)
(4)斯塔尔迪毫不屈服,吼叫着:“你打死我,你也不会有好下场!”(_____)
【4】联系短文,写一写斯塔尔迪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斯塔尔迪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12、课文在线。
1.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 的文章,文章以 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 ,而在于 和 。文章采用了 的叙述手法。
2.这种可贵的 ,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 。
3. 。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4.善于“ ”的人,却从中 ,有所发明, ,有所成就。
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作者选取了 、 、 这三个很平常的事情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6.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认识了 的居里夫人,认识了 的中国航天工作者,认识了 的怀特森老师。其中我最佩服的是 ,因为 。
13、现代文阅读
生命,生命
①在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个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着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②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适心情不会被打扰。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把它赶走了。
③蜜蜂一点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子就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进沙土里。没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进沙土里。//
④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上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⑤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皱褶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将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行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⑥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清楚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想,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⑦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小生命做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体力。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皱褶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被抚平。//
⑧蜜蜂终于感到自己恢复了体力,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3英寸远,就掉了下来,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
⑨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6英寸远,最后栽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⑩蜜蜂又起飞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了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经跪了很久很久。//
【1】阅读短文提取相关信息。
“我”踩了蜜蜂________。受伤的蜜蜂飞了________次终于获得成功。
【2】请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闲适——________——________——感动
【3】文章用“//”分成了四部分,请你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其中第______部分写得很详细具体。
【4】请找出与文章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相呼应的语句,在文中找出来,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⑦自然段中你对“自以为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⑥自然段都写到“跪在地上”,这两处“跪”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题目“生命,生命”很有特点,写出你的认识和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月亮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联系上下文,解释“水落石出”在文中的意思。
水落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关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种学说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3】说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不能删掉,因为“可能”表示推测,去掉后则变成了肯定,表意则不够准确.严谨。
B.“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这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月亮和地球的关系。
C.古往今来,人们给月亮起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如玉盘、蟾宫、玉兔、婵娟等。我国最早登月的航天飞行器月球车,就是以玉兔来命名的,叫“玉兔号”。
D.关于月亮,古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吴刚伐月、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
15、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18、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压在肩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莎的脸蛋漂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⑴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⑵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⑶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被”字句)
21、习作表达。
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夜晚,在你的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是小虫在树下开家庭会议,是小鸟在树下讲述一天的见闻,还是小朋友在树下做游戏呢?请你以“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为题,发挥想象,把你的经历写下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吧。
要求: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想象合理,字数在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