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湛江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一写表示动作的词语。(4分)

    蹦、跳、   、退、追   

    捧、扒、   、喝、吃   

     

  • 2、补充词语,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 )空见惯     ( )知著     ( )自受   技高一( )

    (1)张翔明显是____________,所以这次比赛成绩排在了前面。

    (2)明智的人善于____________,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

  • 3、按照要求回答。

    1.《少年闰土》一课,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2.《开国大典》写的是______________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其中,写 “阅兵式”场面时,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3.《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表现了鲁迅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对梦境里“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了鲁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七八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 4、语言积累

    (1)诗句“野旷天低树,________”把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很融洽。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乡村夏夜的美景。

    (3)刘禹锡是____代诗人,他在《浪淘沙》中直接赞美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_,他用“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表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5、补充下列诗词

    (1)一树寒梅白玉条,   。

    (2)   ,绝且南陌碾成尘。

    (3)   ,水中柳影引他长。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歌鉴赏,完成答题。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选自《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09年版)

    【1】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下列哪一项暗喻自己身处山水之中?( )

    A.百亩中庭。

    B.门前白道。

    C.小院回廊

    D.山桃溪杏。

    【3】这首词的下阕写出了王安石晩年怎样的境况?( )

    A.孤独寂寞。

    B.悠闲自在

    C.穷困潦倒

    D.淡泊宁静。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浣溪沙”是这首词的题目。

    B.“百亩中庭”写出了王安石家的庭院十分宽敞,足足有一百亩。

    C.“为谁零落为谁开”写出了王安石心中的困惑,他很想知道当中的答案。

    D.“半是苔”说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来客,也表明主人心情不好,无心打扫。

  • 7、课外阅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 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 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直接描写下雨的季节并赞美这场及时雨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从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含有“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意思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城市( )

    A.锦城。

    B.官城。

    C.成都。

    D.德阳。

    【5】下面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句句是“雨”,处处是“喜”。

    B.诗人抓住这场雨的特征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C.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D.诗中颈联五六句只写了夜的黑,与“雨”“喜”毫无关联,实乃败笔。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短文阅读。

    《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是谁

    《西游记》中的妖怪多到难以计数,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黑熊精。他没有大鹏金翅雕般的高贵出身,只是个土生土长的凡间精怪,但是他并非穷凶极恶、俗不可耐。如果仔细品读原著,你会发现,他的生活精致,有着超出一般精怪的文化品位。

    《西游记》中,共对黑风洞进行了四次精彩描写。从作者的描写可以大致看出,黑风洞松青柏翠、竹修木丽,可谓洞天福地之所在。连观音菩萨看了,都忍不住暗喜:“这孽(niè)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更不可思议的是,作者竟然还用“虽然旷野不堪夸,却赛蓬莱山下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这样两个句子来赞美黑风洞。黑风洞不像是凡间精怪的妖洞,活脱脱一个出尘绝俗的文人隐居之所。黑熊怪只是一个占山为王的精怪,却花费大量精力把居室装扮得如此淡雅超俗,着实出人意料。

    黑熊精十分注重生活品质,绝不会为了其他的事情而影响自身生活作息安排。他曾两次与孙悟空交手。他神通广大,与孙悟空实力相当,难分胜负,却两次提出休战,并不是说他怕了孙悟空,而是因为一次是红日当午,到了用膳时间;一次是天色已晚,到了睡眠时间。

    黑熊精面相丑陋,可是他的着装却是搭配合理,不入俗流。他的面容黝黑如炭,可谓先天不足,想要耍帅扮嫩已无可能。他索性全身着黑色服饰,手执黑缨枪,脚踏乌皮靴。浑身上下,无处不黑的服装,再配上他魁梧高大的身材,却也显得酷酷的。极具视觉冲击力。

    黑熊精也十分重视文化修养。他注重交流,平时经常与观音寺住持及其他妖仙谈经论道;得了唐僧的锦斓袈裟之后,他举办了佛衣会,邀请妖友一同欣赏。他的请帖写得言辞恳切、滴水不漏且颇富文采,如此深厚的写作功底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另外,他的洞府中还有一副对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对仗工整、文采飞扬,不由得令人叹服。

    黑熊精虽是凡间精怪,但是他不断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高品质,虽身处凡间,却也自有其超凡之处。所以,他最终能被菩萨收服修成正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1文章采用_______结构,围绕“最有品位”这一关键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文化修养这四个方面来说明黑熊精是《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作者引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评价“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说明了黑熊精十分重视文化修养。____

    (2)作者对黑熊精这一人物形象有独到的理解,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____

    (3)本文用大量事实说明在《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心目中黑熊精最有品位。____

    (4)黑熊精两次与孙悟空交手都提出休战,是为了保存实力。____

    3文章以“《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是谁”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本文语言风格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朴实自然 B.幽默风趣 C.委婉含蓄 D.雄浑豪放

  • 10、课内阅读。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我”所见的故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表现作者执着的信仰的句子。

    【3】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准确,(  )要迅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我一愣,正在犹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一样重”。

    “哈哈……”大家又笑了。我抓了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的,(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点了点头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给下面带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闹:①不安静 ②吵、扰乱 ③干、弄

    (1) 否则会出笑话。(  )(2) 方塔街是我市的市区。(  )

    乘:①坐 ②在数与数之间进行乘法运算 ③利用

    (1) 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凉。(  ) (2) 我们一起车去公园吧。 (  )

    3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 “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说”句中的“两次教训”是指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节里,爸爸教育我,说了两层意思:

    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过了水下廊道,穿过橄榄厅、公共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在文中用“﹏﹏﹏”划出。

    【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____________的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3】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____________ 音乐厅:______________ 戏剧场:______________

    【4】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3、阅读下面的三个材料,请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 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城镇居民19.97亿人次,增长13.7%;农村居民8. 29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材料二:下面是某省旅游局公布的最不能忍受的景区不文明现象统计。

    材料三:针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我国旅游主管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从设立游客黑名单到开通12301服务热线,从节前发布旅游提示到各地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已经得到一定遏制。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去年46日出台《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已有22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这一数宇还在不断增加。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这一数字,指的是什么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旅游主管部门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做了什么请列举其中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在游玩吃饭时,花自己的钱,吃不完当然要扔了,将这个列人不文明现象,有些小题大做,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文段一: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文段二: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这两篇选文的作者都是__________,但文体不同,文段一属于__________,文段二属于__________。文段二中画“——”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手法(联想写实),写出了梦境易破碎的特点。

    【2】从文段一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文段二“昏沉的夜”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两篇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B.“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惆怅。

    C.选文最后作者还是回到了“昏沉的夜”,这说明作者最终无奈放弃了对光明世界的追求,接受了现实。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2)下了一夜大雪,到处都变白了。

    改为排比句。  

     

     

     

  • 17、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我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

    缩句:

    (2)少年出场了。

    扩句:

    (3)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

    (4)过去的日子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例子,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   。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用“……是那么……是那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大舞台。

    根据下面提供的开头,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文章。

    100年后的地球

    清晨,我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和煦的春风轻抚面颊,暖暖的春阳懒懒地照在身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丽的地球100年后会怎样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