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_,______,只要忆及那______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谚语、惯用语或名言。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演好这几分钟的戏,梅兰芳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2) 自信的同时要学会谦虚,要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选手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3、看拼音,写词语。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____)的海浪在páo xiào(___),xiān qǐ(_____)一丈多高的浪花,窗户被海风吹得直shēn yín(_____)。善良的桑娜望着屋外,看着不平静的海面,zhòu zhe(_____)眉头,神情焦虑,喃喃地说道:“渔夫怎么还没有回来呀?”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如( )行舟,不进则( ),心似平原( ),易( )难( )。
(2)书( )有路( )为径,学( )无( )( )作舟。
(3)生意( )通( ),( )茂盛( )三江。
(4)( )如东海长流( ),( )比南山( )。
(5)向( )门第( )常在,( )人家庆有( )。
(6)( )摇竹影( )声画,( )打( )无( )诗。
(7)( )流水( )外,( )缕炊烟( )中,又是( )芳草绿,( )十里( )花红。
5、“桑娜善良的品质打动了人们的心。”改为反问句是( )
A. 桑娜善良的品质打动不了人们的心。
B. 桑娜善良的品质怎能打动人们的心呢?
6、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这首诗中能突出表现松树的坚韧、耐寒苍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可贵之处在于它们的本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处求芳草”一句中的“求”的意思是( )
A. 寻找、寻求 B. 祈求、请求 C. 索取
【4】画波浪线的诗句,描写了松树( )的品格。
A. 喜欢漂亮,做事慢条斯理
B. 在寒风中依然郁郁葱葱、坚强挺拔、不屈不挠
9、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城市不断出现,老的城市不断扩展,城市人口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城市里,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最使人头疼的是空气污染严重,以及噪音扰乱着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②为了生活环境更合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③科学家研究证明,城市空气中细菌的含量是森林空气中细菌含量的100多倍!幸运的是,有些可爱的“绿色卫士”在保护着人们:它们本身还会产生多种消灭细菌的物质,如痢疾病菌接触杨树叶后会死亡。
④ 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分布合理的树林和灌木丛,能大大减弱噪音,有显著的隔音效果。“绿色卫士”还有助于保护土壤上的建筑物,使它们免受阳光暴晒。在炎热的夏天,小花园或树荫下的气温要比空旷处的气温低。医生调查证明,常到公园散步的病人,他们的心肺活动往往有明显好转。
⑤每当百花盛开、绿树成荫时,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使人心旷神怡。可是,你是否想过,城市里的树木花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健康,它们自己却被污染了的空气侵袭者,常常未老先衰,加速死亡。一棵榆树,生长在森林中( )活三百年,而生长在城市里,它的寿命却( )四五十年。一棵椴树,在森林中( )活四百年。在城市里( )活五十至七十年。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会使树木生长速度降低一半。当然,不同树木有着不同的特性,有些树木抗污染能力是很强的,如有些品种的杨树,椴树和槭树。还有一些灌木抗污染能力也很强,如接骨木、绣线菊和金银花。所以,我们在绿化城市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树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们在城市中更好地发挥“肺”的功能。
【1】抓关键句,把握第②自然段的主要观点,正确的是( )。
A.为了生活环境更合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B.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
C.树木花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
【2】在第④自然段的横线处填中心句,正确的是( )。
A.植树节的时候,人们积极地到山野种植各种树木。
B.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喜爱花草树木。
C.树木花草在城市里的作用的确很大。
【3】与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相同的两种说明方法的是( )。
A.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
B.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
C.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4】联系上下文想想,依次填写短文第⑤自然段括号里的词正确的是( )。
A.可能 可以 只是 能 只能
B.可能 可以 只有 只能 能
C.可以 可能 只有 能 只能
【5】短文中介绍了树木花草在城市里有哪些作用?请简洁概括出其中的三个方面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夺泸定桥(节选)
①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②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③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并回答问题。
攀着 背着 拿着 冒着 带着
【2】我知道,括号里填的词语写出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读第②段,这段写了______________的场面:先写_____________;接着写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____________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4】读第②段,这样描写场面的好处是( )
A.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B.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5】“英雄们听到号召”,这里的“号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短文,我想对红四团的战士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免费而珍贵的礼物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重,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
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自告奋勇:
突发奇想:
(2)短文已经用“||”分为三段,请概括段落大意。
(3)从短文中你体会到什么道理?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假乞丐的真眼泪
没钱了。
他又打算去当一次假乞丐,还不是因为没有钱去网吧玩了。找个什么原因呢?就说“父母双亡”?不行不行,太惨了。那“母亲得了重病”?不行,上次用过了。“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讨钱找父亲”?好,就这个了。说罢,他就带着伪造的母亲遗像和一张写满假话的白纸出门了。
天真毒。
他跪在热闹的广场上,低着头。无数双鞋停在了他的面前,可却只有看的人,没有给钱的。这可急坏了这个假乞丐,他眼珠一转,有了——便大哭起来。来围观的人更多了,可还是没有人掏一点儿钱给他,人们嘴里说着:“真可怜啊。”也许,他们在考虑,眼前的这个人会不会是个骗子。但是,尽管骗子再多,还是会有“好心人”,一个肚儿圆鼓鼓的人轻轻放了5元钱。
5元钱哪够好好在网吧玩?他继续在广场上跪着,不时斜着眼看看。一对情侣停在了假乞丐面前,女的说:“真可怜,给他点钱吧。”男的就从口袋里拿出钱包,“呀!真不好意思,没零钱,就给你50吧!”那男的就把钱甩在了他的脸上。他没有流泪,捡起钱就往垃圾桶里扔,这一幕可足足让过路人呆了很久。
一下午,他都跪在那里,一点也不为扔钱的事后悔,也许他的本性并不坏吧。这时过来一个贼头贼脑的人,他凑到假乞丐面前,看看那张伪造的遗像,嘿嘿笑起来,还热心地问:“小伙子,母亲的丧事办了没?”假乞丐听了,为了把自己的处境说得再困窘些,连连回答说:“还没还没。”那不如买我的棺材吧,我给你八折优惠,看你可怜的份儿上,再免费送你一件寿衣,这是我的名片。”假乞丐不情愿地接过名片……
天黑了,人群也散了,他也该去网吧玩了。“我的孩子呢?”一个中年妇女急切地呼喊着,她发了疯似的找着自己的孩子。他抬头看看,心里自言自语道:我的父母要是也能这样找我就好了!收摊,先填饱肚子再说,到商店里看看。“老板,这个多少钱?”“老板,这个多少钱?”看什么呢?叫他两次都不理人!他走到柜台前,见老板正在看电视,电视播的是一则寻人启事,电视中的他的父母哭得一塌糊涂。
假乞丐飞奔进漫漫黑夜中,竟然流了眼泪,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哭,但他正朝着家的方向赶回去……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塌糊涂: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文第三自然段“天真毒”扩充成30-4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4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末尾用句号而不用感叹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5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甩”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从“扔”字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
【5】假乞丐因为什么而流下真眼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一项对假乞丐的评价最恰当?( )
A.文中的假乞丐沉迷网络,为了得到可以让他在网吧继续玩下去的钱,不惜编造谎言去乞讨,也已经放弃了一切尊严。
B.文中的假乞丐在看到一名中年妇女发了疯地找自己的孩子的情形时,还能迷途知返,说明他心中的良知未泯。
C.文中假乞丐游手好闲,沉迷网络,但本质不坏,心中仍渴望着父母的关爱。
D.文中的假乞丐沉迷网络,完全忘了父母和学业,一心只想在网吧继续玩,可谓是玩物丧志。
【7】沉迷网络,害人不浅!你想怎么劝说假乞丐?试着对他说两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五彩池(节选)
最美丽的是池水鲜艳多彩的颜色。站在山上,向下面一望,只见漫山遍野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沐浴下,闪耀着红的、黄的、绿的、白的、紫的、蓝的等各种颜色的光辉,就像一幅巨大的五彩地毯铺展在眼前。更使人惊奇的是,这些彩池虽然堤岸相连,水也都是来自同一条溪流,但是池水的颜色却各不相同。有的上面是咖啡色,下面却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是蓝色,右边却又变成了橄榄绿;有的全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池子又呈现出多种色彩。如果把各池的水都舀起来看,却又跟普通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同样的水,在不同的池子里怎么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呢?原来池里生着许多石笋,它们的形状有的像刚刚出土的竹笋,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一簇簇的珊瑚。而这些石笋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阳光射到池底,它就像一面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显出各种美丽鲜艳的颜色。
【1】请找出节选文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彩池真的只有五种颜色吗?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在具体描写池水颜色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选文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彩池的水呈现出多种颜色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题
《城南旧事》
(一)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看她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
(二)兰姨娘换了一个人,她的油光刷亮的麻花髻没有了,现在头发剪的是华伦王子式!就跟我故事书里画的一样:一排头发齐齐的齐着眉毛,两边垂到耳朵边。身上穿的正是那件蛋青绸子旗袍,做成长身坎肩另接两只袖子样式的,脖子上围一条白纱,斜斜地系成一个大蝴蝶结,就跟在女高师念书的张家三姨打扮得一样样!
【1】语段描写的都是 ,都是对人物的 描写。语段1中兰姨娘给人留下的印象是: ;语段2中兰姨娘给人留下的印象是: ;
【2】语段2中,兰姨娘为什么“换了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姨娘最终离开了林家,对此,下列人物的心理感受是——(填序号)
A.如释重负 B.惆怅失落 C.百感交集
英子的爸爸——( )
英子的妈妈——( )
英子——( )
【4】你怎么评价兰姨娘这个人?请结合她的生平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英子喜欢兰姨娘吗?请联系书中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6】英子为什么要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从这件事你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对我们说:“雷锋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照样子,补充句子)
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鲜花盛开 狂风暴雨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在池塘游着,荷花随风摆动。(采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扩句)
(2)晴朗的夜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出来。
瞬息万变的云雾 美妙的琴声 活泼的喷泉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