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1)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遥望旷野上的天空,凝视水中的月亮,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意正浓,他又不禁想起了与好友的重阳节之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夜,宋代词人辛弃疾漫步在稻田边上,到处蛙声一片,因此写下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说说这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字填空。
族 旋 旅 民________转 ____行____客 回____汉____
驰 弛 池 奔________名 松________缓 花________塘
3、诗句解释。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辨析组词。
莹( ) 遭( ) 综( ) 喧( )丧sàng( )
萤( ) 糟( ) 踪( ) 宣( ) sāng( )
5、看拼音,写词语。
六年的小学时光如薄雾被初阳zhēng róng( )。回首六年中,shū jí( )是“朋友”,潜心阅读,你会收获知识,走向向往的lǐng yù( );kùn jìng( )是“朋友”,勇敢面对,你会得到锻炼,活出jié rán bù tóng( )的人生。
6、古诗文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 (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任( ) 尔 ( )
【3】下面与《竹石》写法相似的一首诗是( )
A.《寒食》
B.《送元二使安西》
C.《石灰吟》
D.《十五夜望月》
【4】诗中首句“咬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词牌名______,词名是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
8、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描写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场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话巧妙运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D.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乡村夏夜风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课外阅读。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去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栽种。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儿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好像是味儿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我疑惑不解。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移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空谷的兰”和“盆中的兰”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跑来玩赏兰花时,父亲反倒“愠怒”,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山野兰的“不俗处”表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彩赏析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生命开花结果是说明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1】用“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句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 “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 。
11、课外阅读。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用“ ”给下面加点的字划上正确的读音。
屏息细听(bǐng píng) 欢悦不已(yǐ yi)
连声称(chēng chèng chèn)好(hǎo hào)
【2】作者对这位双目失明的吹奏者的吹奏水平用哪个词来评价?文中最能体现这个评价的句子是哪一个?
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
这一句中“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选文描述就像一幅画,请给这幅画拟个标题 ___。
(2)片段选自鲁迅写的《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3)请结合片段的外貌、动作描写,分别说说闰土的形象。
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通过最近的学习,你认识了( )的谭千秋老师,( )的哈尔威船长,( )的夏洛蒂,( )的霍金。其中你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长》的作者是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肖邦是______人(国名),华沙起义失败后,他写下了著名的____________。
(4)我国有______个民族,你是______族人。你还知道的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人们称他为__________。
(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朝诗人( )写的,其中表达作者激动心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者非常高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对生死的态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8)《小草和大树》一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她堪称是____________的典范,她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14、阅读公交车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的练习。
【1】上面的图片是______________路车的无人售票线路,每天早上______________(时间)从始发站______________出发,开往终点站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省体育馆站上车,想去王贾村,站牌显示他需要坐______________站才能到达,如果他坐的是高档车,需花费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直坐在门边的冼星海激动得站起来,一把将稿子抓到手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有把握把曲谱好!一定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改为 “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改“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的印象中肯定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用你的语言把他(她)记录下来。习作要求: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2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