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轻手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淌_________ 磁_________ 燥_________ 隆_________
倘_________ 滋_________ 躁_________ 降_________
揭_________ 屉_________ 曝_________ 裁_________
竭_________ 屈_________ 爆_________ 载_________
3、你知道下面这些分别是什么京剧行当吗?
1.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
2.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 )
3.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
4.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
4、看拼音写词语
dàng yàng zhān fáng kū jié gē da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______,他冠以______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________.
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示儿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示儿》。
【2】解释字词。
①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①
陆游②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①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②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1】联系注释,判断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上是写鲁迅先生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 )
A.“我”为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了伯父对“我”读书、学习的关心。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亲历国庆大阅兵
阮 华
上午 10 时,庆典开始了,天安门城墙下 1000 多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高奏国歌,接着 28 响礼炮响彻云宵。阅兵总指挥秦基伟将军一声“军委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一声铿锵有力的“开始”。军乐团奏响了雄壮的阅兵曲,一辆敞篷红旗轿车驶出天安门,越过金水桥,缓缓向东驶去,车上站着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他一边检阅部队, 一边 挥 手高 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报以“首长好!”“为人民服务!”的喊声。
10 点 20 分,邓小平检阅完毕后,回到天安门城楼上,他用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发表国庆讲话,广场上掌声雷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武装警察和男女民兵、机械化部队组成 42 个整齐的方队依次走过来了。队列横看是一条线,竖看是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举手投足都是一条线。紧接着是金戈铁马、车流滚滚的 20 多个机械化方队开过,跟在银光闪闪的舰空导弹后面的是直指长空的金色地空导弹。当用 24 米加长汽车运载的洲际导弹方队出现时,天安门上空出现了红、蓝、黄、绿、紫、棕、橙、绛八色彩练当空舞。万众翘首,只见 8 架威武的护卫机后拉出 8 条绚丽彩绸,紧跟其后的是声震长空的 18 架重型轰炸机,接着由强击机组成的 8 组 4机共 32 架战机呼啸而过,最后是 18 架歼击机群排着品字队形穿云破雾腾空而去……
一晃 30 多年过去了,但回想起盛大阅兵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一生中难忘的事情。
(选自《江淮法治》,2015 年第 19 期)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______
②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言的延长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意思的递进
【3】作者是按照__顺序来介绍大阅兵的。参加大阅兵的42个方队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_____、___和男女民兵、___。
【4】看了作者描写的大阅兵,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
11、对比阅读
文段一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选自老舍的《草原》)
文段二
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朵,如天上闪烁的繁星,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末了。
车子是从河北进入内蒙古的。两边的山,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选自梁衡的《草原八月末》,有删改)
【1】文段一写出了草原(______)的特点,文段二写出了草原(______)的特点。
A.开阔 B.宁静 C.干净 D.绿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中“一碧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读了文段一,你能想到哪些描写草原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4】读两个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填空。
文段一中,“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更让人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
文段二中,作者将“一望无际的碧草”比作_______________,将“五彩缤纷的花朵”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12、最是感动爱国心
①如果说祖国是一个芳香四溢的花园,那我们就是花园中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如果说祖国是奔涌翻腾的大海,那我们就是一条条欢快归海的小溪流;如果说祖国是一只翱翔于高空的雄鹰,那我们就是它的一双犀利的眼睛。
②世间最高贵的情感莫过于爱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美德。
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养我们、育我们。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正如舒婷所唱的:“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我们不能只吸取母亲的乳汁,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回报。这就是说我们要将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杨振宁是一位华人,但在他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而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他的爱国情怀多么的可敬可佩。
④爱国好比阳光一样,没有人可拒绝它,正是它,使一代代文人志士投身事业之中,奋发有为,一心只为祖国能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⑤于是,我想起了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彭雪锋》中的一个镜头。
⑥抗日战争的时候,敌军的飞机在我国境内狂轰滥炸,外面浓烟滚滚,一片枪林弹雨,人们随时都可能有丧命的危险。一个跟随部队拍摄战争实况的记者,他,在取得首长彭雪锋的同意后,不顾个人安危,拿上照相机,在几个同志的陪同下毅然决然地冲进了枪林弹雨,敌军的飞机在高空盘旋嘶叫着,敌军的大炮在轰隆隆地炸响着,可他只顾他的拍摄。“轰——”一枚炮弹落在了他们身旁,一个同志迅速地扑倒了那个记者并压在了他身上。啊,真险,幸好没出事。记者拍完之后回到驻所见到了首长彭雪锋,彭雪锋急切地问:“没出什么事吧?”记者激动地说:“出大事了,出大事了!”说着露出抱在怀里的录相带。“我拍下了敌军进犯我国土的罪证,这将是指证他们侵略我们的血证!”当我看完这段片子之后,深深地被震撼了。这是一颗怎样的爱国之心啊!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完全将自己的生死抛到了脑后,其行为真是感天动地。
⑦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爱国志士,我们的国家才会从一个动荡不安,满目疮痍的弱国,跃居世界先列。如今改革的春风早已吹过神州大地,祖国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繁荣景象。仰起头,望望祖国母亲,她正在微笑着向世界展示着她的雄姿。
⑧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寻思,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该怎样做呢?我想,现在是一个和平时代,我们不应等到“祖国若有难,汝应作前锋”的那个时候,我们要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怀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詹天佑曾说过:“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不错,我们要以我们之所学去爱祖国,去感恩祖国。
⑨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让我们植根于祖国的土壤之中,努力成长,然后去建设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翱翔( ) 犀利( ) 满目疮痍( ) 春意盎然( )
【2】文章语言精美,值得学习借鉴,请你仿照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完整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文,思考文章第③段引用诗人舒婷的诗歌有什么作用?( )
A.大量的引用诗歌,可以使文幸的语言更加优美。
B.更有力的证明了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养我们、育我们。
【4】读了本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爱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样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和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稍微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记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地绿,特别地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和海上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到一些桃花。人面挑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展现青岛的景色之美。
【2】短文第1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青岛的花。
【3】联系上下文理解“春深似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排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谷中不但填埋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用句中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
【6】从短文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对青岛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
14、课外类文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文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百草园的荒凉。
【2】捕鸟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捕鸟的语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写生动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整个大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红不但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主动为同学服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河上的帆了,一张张白帆,像一朵朵白花,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又像一片片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例句,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并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1、每个人都有记忆深刻的一瞬间,或许是在课堂上,或许是在回家的路上,或许是在一次旅行中……在那些难忘的瞬间里,我们收获了感动、快乐、友情、知识……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瞬间?你在那一瞬间收获了什么?请以“那一刻,我记忆犹新”为题,写一篇习作。(如果不满意这个题目,也可以另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