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lǜ tǎn yī shang chén jiù diǎn zhuì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bèn zhuō wǔ mèi yī jīn dé xíng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2、拓展提升
《过零丁洋》选自《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省海丰县北)被 所俘时,为了 而作。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诗人心底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这首诗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山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3.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是虚指,如《江南春》中的“四百八十”形容_______________。
4、根据《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内容,请以“救”为关键字,将鲁滨逊与以下三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叙述清楚。
(1)葡萄牙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期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zhēn zhì bì miǎn qǐn bù ān xí pín fán chóng gāo
( ) ( ) ( )( )( )
6、阅读
太阳的话(节选)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1】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
【2】诗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7、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 )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景物,从_____、_____中可以判断出来。
【3】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能否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迫不及待地倾注了所有的爱,劈头盖脸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明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坏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瓣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歌里唱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惊诧于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神情的郑重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自己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折射着,回响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才能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也爱自然的青年。
【1】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子竟然“漠然”回答“那算什么呀!……他们应该的……”。“漠然”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回答给了你怎样的触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孩子们认为“得到爱”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请你具体谈谈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谈大人们怎样做才能使孩子富有爱心,懂得关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句子,注意标下划线的成语,完成后面的练习。
1836年12月,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
【1】和“惴惴不安”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大名鼎鼎”的意思是________,我能用它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规律,仿写词语。
惴惴不安(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名鼎鼎(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句段,完成练习。
他认真品味,就像身临其境一般进入书中的场景;他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想起书中的内容,那么真切:他细致想象,沉浸在书中那样美好的愿景中。真是入了迷了,就如痴如醉般阅读下去,废寝忘食般阅读下去,完全沉醉在书中那优美的语言中……
【1】句段中波浪线词语写出了读书入迷的状态,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________。
【2】上文中三处划横线的内容构成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观察这段的结构和内容,尝试写一写类似的情景,注意要突出“入迷”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节选)
雨果是法国著名文豪。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圆明园以后,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个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类。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1】这一奇迹“荡然无存”的原因是( )
A.强盗大肆劫掠圆明园。 B.强盗纵火焚烧圆明园。
C.英法联军劫掠并焚烧圆明园。 D.强盗使奇迹消失不见。
【2】“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中的“历史”指的是( )
A.他们占领了圆明园,成了胜利者。
B.他们掠夺了圆明园里的财物,焚烧了圆明园。
C.他们征服了中国,建立了丰功伟绩。
【3】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引号表示( )
A.特定称谓 B.特殊含义 C.讽刺 D.引用
【4】雨果复信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雨果的复信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有研究表明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0.8米。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对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
【1】为什么要提倡建立“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文中相应句子的下面画“——”。
【2】“低碳生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的一项是( )
A.爸爸经常骑共享单车上下班。
B.妈妈把收到的文件袋留下来备用。
C.朋朋洗完手总是不关水龙头。
D.奶奶买菜时使用环保购物袋。
【4】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的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语段中的加点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狮子真被他打死了(加标点符号变为不同的句式)
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扩句,至少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扩句
①鸟儿唱歌。
②松鼠是动物
18、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我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人物。(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
(5)许浩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动物名字。(缩句)
(6)音乐(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我们可以这样来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