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回顾。
1.《长征·七律》是_____写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______,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______和______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顺序可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______——_____——______。
3.《开国大典》通过对会场布置、群众进场、______、_____等众多场面的描绘,突出了开国大典的_________。
4.《灯光》采用_____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_____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5.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_____”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_____”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6.“捐躯赴国难,________”赞美了少年为国捐躯的耿耿忠心,英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7.“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几百年前,爱国志士李纲就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株百合花不顾环境è liè(______),不怕冷风xiāo xiāo(______),不惧其他花草的shū(____)远,以自己bù qū bù náo(________)、耿直无畏的姿态生长在xuán yá(______)边上,让人不禁想赋诗一首来shū(____)发对它的赞美之情。
3、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技高一(____) 粉身(____)骨 居高(____)下 汹涌澎(_____)
5、“尽”在字典里的读音和基本解释如下:
尽[jìn] ①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②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 ③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 ④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 尽[jǐn] ①极,最:~底下。 ②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管。 |
(1)“一支香燃尽,我的字写好了。”句中“尽”的读音是____,意思是____。
(2)“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句中“尽”的读音是____,意思是____。
6、延伸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1935年10月)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乐(lè yuè) 屈指(qū qǔ) 长缨(yīn yīng) 缚住(fù bó)
【2】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是(__________),“六盘山”是(___________)。
【3】体会词句的意思,写出所描绘的景象。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里的“长城”指( )
A.万里长城。 B.长征的目的地。
【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
【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 )
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
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
8、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意思是见到。
D.这首词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中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中读出来的。
9、课内阅读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个“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版我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表扬”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 )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 )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
(1)为文中加点字写上正确的读音。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竭尽全力:
(3)文中“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什么?
(4)作者提到的“两种评价”有什么作用,结合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胖子和瘦子
一个火车站上,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在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身上有一股烈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多久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米沙,你从哪儿来?”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
“我亲爱的!”瘦子说,“简直喜出望外!哎,你还是一个美男子!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我已经成家了,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你可记得,小时候我们多么开心的哪……”
“朋友,你生活得怎样?”胖子热情地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勋章。薪金不高,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以上,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我们是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嘿嘿地笑着。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瞪口呆:_____________ 低三下四: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仔细阅读画线句子,瘦子为何“脸色发白,目瞪口呆”,这与后面的“喜气洋洋的笑容”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瘦子进行了什么描写?并从这些描写中简要概括瘦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指出一处,并说说这些对比手法的使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借瘦子对胖子前后态度的变化,批判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光明的心曲
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写字台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渐渐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息地闪烁着……
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什么呢?
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那是一位小姑娘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在绿荫深处照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没有看见,依然专注地唱着。
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吃了一惊: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黑又长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影——啊,竟是一位盲姑娘!
⑥我心头一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位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⑧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从她动情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⑨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暗淡无光的。
⑩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作者听到盲姑娘唱歌时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2】对第⑩段中“闪着光芒的歌”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的是盲姑娘那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B.指的是盲姑娘向往的光明灿烂的地方。
C.指的是盲姑娘向往光明的精神。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光明的心曲”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开头、结尾都写到夕晖,这属于________。开头描写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最终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1】解释词语,并用它造句。
半途而废: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女孩为何一开始怕上体育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就这样”中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只追前一名”这句话是全文的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只追前一名”这个主题:一是没有目标___________;二是目标太高会_________,只有目标适度,才能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感动是一种养分
①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②譬如看见一只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又匆匆飞走。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就在这一瞬间,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
③其实,生活中让我感动的细节太多了。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翼翼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艰难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④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
⑥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⑦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睦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每一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溃,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⑧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⑨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1】阅读全文,归纳作者认为“感动是一种养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第②段空缺处补上一个让你感动的例子。(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片段与短文,完成练习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请抄写出本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热不长,不热不大。”的意思是______,作者引用这句俗语的好处是______。
【3】作者用“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写了山的“长”,用______写了河的“长”,用______写了柏油马路的“长”……同样写事物的“长”,作者是抓住______来写的,写得非常巧妙。
15、请写一句话,用上一个或者两个分号。
___________
16、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天上挂着一弯新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面泛着波纹。(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以下两个材料中任选一个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材料一:一只羊突然变成了狼,它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材料二:从“桔橙 电视机 足球”中任选一个事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作文,可以写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