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
寒山寺(sì shì) 吼叫(hǒu kǒnɡ) 茄子(jiā qié) 稀罕(hàn hǎn)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和全貌。
B.要想看到庐山的真面目,要把身体放到山外看。
C.要多看看,才能了解。
D.有眼不识泰山。
3、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谴责(qiǎn qǎn) 协调(xié xéi)
懒惰(duò suí) 人影绰绰(zhuō chuò)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的道理和下面哪句话意思相近(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下面的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是( )。
A.叶公好龙
B.悬梁刺股
C.凿壁偷光
D.程门立雪
6、下面加点字中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羡慕(qiàn)
B.笨拙(zhuó)
C.殷切(yīng)
D.露脸(lòu)
7、“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老师和同学们的笑声让“我”彻底丧失了演下去的勇气,所以“我”索性临场发挥随心所欲地演,因此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B.“我”由于非常紧张,生怕自己演不好,一直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指导去表演,而没有精力去关注自己的表演情况,所以最后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8、补充四字词语,并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无( )不有 丰富多( ) 息息相( ) 万水千( )
1.进入新的时代,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________。
2.红军战士跨越________,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达陕北。
3.下课了,同学们的课余活动________,有趣极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_________,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按提示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____ ”是词牌名,题目是____,村居的意思是________。这是一首描写______的词作,词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作者经历连年战乱,当看到乡村的这些生活场景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相媚好”写出了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最喜”一词体现出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C.词的上阕描写了北方乡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喜爱之情。
【4】“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 )
A.调皮、可爱。
B.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
C.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
【5】清代诗人高鼎也同样有描绘农村生活的诗——《村居》,以下诗句出自其中的是( )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读词的下阙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志怪典籍,大概是由战国中、后期到汉初代中期的出国或巴蜀人所作。古人认为读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山海经》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已佚。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川、交通、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下面关于《山海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海经》是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可能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B.《山海经》成书时共18篇,记述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山川、交通、民族、物产等。
C.《山海经》是一部志怪典籍,保存了包括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D.《山海经》中关于矿物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2】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这本《山海经》写几句推荐语,把它推荐给更多的学生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①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横贯( )。②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按照由______及______的顺序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知道的。
【3】文段第③句的后一个分句描写的是大潮的________,除此之外,文段其余内容描写的是大潮的________。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把浪潮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潮的壮观让作者不由地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我能摘抄一句:___________。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波浪线。
12、小 海 龟
沙滩上,一只小海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正当幼龟yóu yù( )不前时,一只鹰突然飞来,用尖嘴啄小龟的头,qǐ tú( )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一位旅行者上前赶走鹰,抱起小海龟,把它送进大海。
然而令人震惊的事发生了:成群的小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沙滩上无遮无拦,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顿时,数十只小龟成了鹰、海鸥的口中之物。原来,那只先出来的小龟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这只小龟没有回来,其他小龟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倾巢而出。
“天哪!”一位旅行者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旅行者们赶紧脱下头上的帽子,xùn sù( )抓起数十只小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看着数十只食肉鸟发出欢乐的叫声,旅行者们都低垂着头:“ ”
1.将文中的汉语拼音换成汉字,写在括号里。
2.理解字词。
(1)“倾”字应查部首 ,应查字母 。“倾”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①歪、斜;②全部倒出里面的东西;③倒塌。“倾巢而出”的“倾”应选 。从“倾巢而出”这个词语可以知道龟巢中的小龟已经 。
(2)文中的“侦察兵”是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1)把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文中可以知道,旅行者所做的是:他们 ,使巢里的小海龟认为 ,便倾巢而出。结果, 。
(3)这句话表达了旅行者 的心情。
13、课外阅读。
钱学森立志报效祖国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青年时代的钱学森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选择了交大,攻读铁道机械专业,准备日后实践“交通救国”的抱负。1934年,他考取第二届“庚款留美”飞机设计专业,抱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
他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他获博士学位,和导师共同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留校任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觉得报效祖国的时机已到,不顾美国当局的阻挠,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回国后,他满腔热情地投身祖国高科技事业,以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领导航天科技队伍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立起来,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坐拥火箭、卫星技术的航天科技强国。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以他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铸就了不朽的“钱学森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在当代,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习“钱学森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1】钱学森的志向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你填一填。
_______ 救国_________ 救国
航空救国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子中“不顾”“千辛万苦”说明钱学森回国遭遇了许多困难,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B.钱学森独自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
C.加点的“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在文中是指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
D.作者介绍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卓越成就,介绍了他在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说明了他回国的决心,衬托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是( )
A.带来了许多资金。
B.他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让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航天科技强国。
C.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文化,让我国成为教育强国。
D.让中国又多了一位爱国的科学家。
【4】“钱学森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发扬“钱学森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汨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莱,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1】文中加点的“它”指的是( )
A.稻田 B.沟水 C.菜地
【2】读画“ ”的句子,我仿佛听到了 ,仿佛看到了 和 的画面,仿佛闻到了 。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
A.设问 B.反问
【4】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 一句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5】文中写“春天,我们种油菜,种奋……稻谷就要成熟了”,我能想象:夏天,“我”和阿妈____________
15、根据课外阅读完成填空。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在本学期的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神话故事吧?如果请你来推荐(jiàn)一个,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填填。
我喜欢的神话故事是《___________》,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_________
我的推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病句。
(1)尽管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但是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放箭,怎样开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句子或段落。
1.同学们炯炯有神地听老师讲课。
___________
2.在班会上,丁丁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
3.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___________
4.为解决我县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全县人民响应号召,刻服困难,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洁家园”行动。你看,连七十岁的老奶奶,也顶着烈日和汗水,兴高彩烈地清洁花圃里的杂草。
___________
5.夏天的夜晚,景色十分迷人。带我到人民公园散步。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谈着。晚风习习,湖面宁静得像一面大镜子。镜中倒映着岸边的亭子和垂柳,圆月洒下银色的光芒。人民公园多么漂亮、多么美观啊!
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
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___________
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___________
19、习作。
生活处处皆美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优美的地方,如:可爱热闹的公园、麦浪翻滚的田野、瓜果飘香的果园……请你仔细观察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色,具体地写下来。
要求:1.文章要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2.中心明确,并注意写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3.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