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然 砸锅 辫子
B.严厉 溃败 训斥
C.绝望 富绕 撤换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据说 顿时 逐渐 修补
B.斜阳 淘洗 柔和 庄稼
C.霎时 恢复 依旧 尤如
D.河床 柔和 招待 压扁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屹力 山崩地裂
B.花蕾 重整棋鼓
C.顽皮 得心应手
4、下面句子中是病句的一项是( )
A.大厅里挤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B.校园里开满了白的、红的、黄的花。
C.操场上有很多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D.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5、仔细观察“绲”字,你来猜一猜“绲”的意思可能是( )
A.棍子
B.织成的带子
C.动作词
D.一种昆虫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按照“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去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B.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只是因为蟋蟀修建这座住宅耗时费力。
C.《麻雀》一文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拯救幼儿,结果猎狗退缩。
D.读了《盘古开天地》,我们不仅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神奇想象,还感受盘古勇于献身的形象。
7、“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与“融洽”意思相近的词是( )
A. 恰当 B. 愉快 C. 融化 D. 无聊
8、请认真听短文,回答问题。
1._____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
2._____代,_____七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_____吨重。
3.下列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____
A.风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
9、品悟诗词
品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李商隐根据________(节日)流传的神话故事_________创作的。我还知道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出嫦娥孤单寂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4】“长河”指的是____,由“长河”我们可以想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说《嫦娥》中的月是孤寂的,《暮江吟》中的月则是可爱的。你看“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哪句诗中描写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傅。”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乐曲。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深远莫____ 一气____成 ____然大悟
举目四____ 满____激情 浮想联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降低——____ 虚假——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谱写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连先生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个故事,你有哪些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住宅”是指_________,这样说是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既逼真贴切地描绘出了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
【2】填一填,体会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A.干燥 B.隐蔽 C.向阳 D.有排水功能
(1)“朝着阳光”体现了住宅_____
(2)“倾斜的隧道”体现了住宅_____
(3)“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______
【3】读完文段我想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表达自己对蟋蟀的敬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温暖
一天,同排战友小韩的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一片小洞。他出车回来很晚,早已筋疲力尽,钻进被窝就睡了。
雷锋夜间回来,看到了有的同志蹬开了被子,露出了腿脚,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这时,他发现小韩棉裤上被烧破的一片小洞。心想:天气这么冷,明天早上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去出操、出车。雷锋拿起小韩的棉裤想给他补一补,可一时又找不到适合的布。他琢磨了半天,发现自己棉帽里的衬布很合适,便拆下来,一针一线地把小韩的裤子缝补好又轻轻盖在小韩身上。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裤子已经补好了,便惊奇地叫起来。
哎 奇怪呀 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
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子捅炉子,把炉子捅得旺旺的。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一个同志终于告诉小韩:
“雷锋为了给你补裤子,半宿都没睡觉啊!”
“又是雷锋!”小韩感动得一下子抓住雷锋的手……
“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雷锋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
小韩望着越烧越旺的火苗,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是啊,雷锋对待同志就像春天般的温暖,时刻关心每一个同志。
【1】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轻手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惊小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小韩望着越烧越旺的火苗,心里感到暖烘烘的。”这句话里含着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用“ ”画出点明思想感情的句子。这体现了雷锋是一个 的人。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琥珀(节选)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从“两个小东西”可以看出作者对蜘蛛和苍蝇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1: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节选)
传说在公元前三世纪,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名字叫费长房。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为师。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 (mó mò) 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收他为徒,交给(jí gěi)桓景一把降(jiàng xiáng)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
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作好准备。”桓景听了,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费长房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这样,就可避开大祸。”桓景认真地照师傅的办法去做了。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两千多年。
【1】给短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打“√”。
【2】短文画横线的句子说明桓景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费长房见到桓景后,怎么做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4】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但这个传说所要表达的愿望,你看出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实践交际活动
1.案例分析
我们村的村民总是把废旧电池直接扔到村边的水塘里。上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回来,他们就上门宣传,告诉村民们这样做会污染生活用水,因为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元素,直接丢弃到水塘里会导致这些元素进入水中,污染水资源。
上述案例存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A.学校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经常在操场上乱扔果皮纸屑,我们学生会多次抓到他们,他们就是屡教不改。
B.居民区附近的药厂排放的烟雾非常难闻,时间长了,生活在周边的人总是得各种奇怪的皮肤病。
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3.同学发现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给予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一段话,把错误的地方用“___”画出来,然后改正。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经常阅读的杂志有《小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学习了《麻雀》这篇课文,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
2.金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_________________
3.在联欢会上,王玲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
4.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展示厅。
童年是彩色的,是充满乐趣的,在这个年龄你一定学会了干许多事情,如:画画、游泳、滑冰、玩电脑、下棋、干家务等,这些本领你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注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