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潇洒 藤萝 镶嵌 一声不吭
B.慰籍 松脂 疾病 屏息凝视
C.局促 朦眬 灿烂 无能为力
D.隧道 隐型 辩别 灯火辉煌
2、“涴”字可能与下面哪个字的读音接近? ( )
A.蜿 B.沐 C.冰 D.苑
3、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照相(xiānɡ) B.地震(zhènɡ) C.茉莉(nì) D.骨髓(suǐ)
4、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选择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准备着 着火了 没着了 着落
A.zhe zháo zhāo zhuó
B.zháo zhāo zhè zhuó
C.zhāo zhuó zháo zhe
D.zhuó zhāo zháo zh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导,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平时总爱迟到的轩轩今天又迟到了,真是出乎意料。
C.疲惫的爸爸一下班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床上。
D.飞机起飞时,乘客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6、下列词语与人物搭配不当的是哪一项?( )
A.三头六臂——哪吒
B.开天辟地——盘古
C.神机妙算——诸葛亮
D.腾云驾雾——女娲
7、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冒:A.不加小心,鲁莽;B.不顾;C.向外透,往上升;D.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1)泉池正中有三股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 )
(2)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
(3)工商局正在进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动。( )
8、搭配不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往日的情景
B.热烈地对待
C.关切的目光
D.可怜的孩子
9、阅读理解。
苔①
[清]袁 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苔: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1】请将古诗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
【2】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是从苔花的_________ 进行细致观察的,运用了_______ 和_______ 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苔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1】本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__________) 灌溉(__________) 款待(__________)
【3】请用“——”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4】请用“﹏﹏﹏”画出一个比喻句并填空。
这个句子把 比作 。
【5】请认真阅读画直线的句子,句末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话没有说完 B.内容省略 C.省略直接引用
【6】这段话写了“我”跟阿妈在月光下,从________来到 ________,再来到 _________,看到了 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我 ________的心情。
11、课内阅读。
《西门豹治邺》片段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神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神一个个吓( )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神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获得了好收成。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找出文中描写官绅害怕的两个词:_________
【3】当西门豹说“再等一会儿”时,官绅们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
【4】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
12、数字“蛟龙”
240公斤
出发时,“蛟龙号”三位潜航员一字排开,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叶聪在其中特别突出——特别胖。据他自己说,刚测的体重已经102公斤了。“蛟龙号”的最大载荷是240公斤,于是要求3位潜航员的总体重不能超过240公斤。而叶聪一个人占了大头,留给另外两位潜航员唐嘉陵和付文韬的体重“配额”只剩138公斤了。这两个今年刚刚成为正式潜航员的80后,本来就瘦,站在叶聪旁边就显得更瘦了。
0个扣子
这次随“蛟龙号”轮流下潜的一共有9人,除3名潜航员之外,还有6名专家、学者。他们的衣服都是定制的。潜航服的面料要求除了必须是纯棉防静电材质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扣子数量为0,因为不能有硬物装饰。纽扣,有可能不小心破坏舱内的精密仪器。个人服装,在满足纯棉防静电、无硬物装饰的前提下,若舱内空间允许,经检查后也可以带入。在深潜过程中,舱内温度会不断变化,差不多春夏秋冬都要走一遍,所以潜航员们需要随时增减衣物。
设计标准与“神六”相当
海试潜水器的生命保障系统,设计标准不亚于“神六”宇航员安全保障系统。在大洋深处,舱内必须保持氧气、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同时也要保持舱内拥有正常的舱压、温度、湿度,还要保证不能有异味。所以,“蛟龙号”潜水器中装配了生命保障系统和两套氧气供给系统,力求万无一失。
【1】“蛟龙号”的三位潜航员分别是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特意为“蛟龙号”下潜人员定做的潜航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纽扣呢?请用“ ”从短文中画出来。
【3】这篇短文分别介绍了 、 和 。
【4】读了这篇科普说明文,你有什么感想?联系本册第八组课文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1)第一段中的两个“到处”用得好不好?说明了什么?
(2)第一段中用哪四个字描写了鸟儿的不同形态和颜色?
(3)语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突出了什么?
(4)联系语段解释“应接不暇”,并写出文中表现了应接不暇的句子。
14、夸父逐日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荒原中,有一座巍山——成都载天山,夸父族的居民就生活在这里。他们的首领叫夸父。夸父高大威猛、力大无穷,有着钢铁铸就的体魄和性格。夸父生性率真、富于幻想,并且最喜欢看日出时阳光普照大地、万物焕发生机时的瑰丽景象。可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黑夜难免交错降临,一天中总要有一半的时间笼罩在黑暗与阴冷之中。这使夸父感到非常恼怒,于是他对全族的子民说:“我要把太阳追回来,让光明和温暖与我们同在!让夸父族的天空永远晴朗!”说完,他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飞奔而去。
夸父追啊追,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转眼之间跑出了几千里,来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也叫“虞渊”)。夸父高兴极了,眼前是一团极大极亮的火球,他的身体被红彤彤的阳光包裹着。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想要拥抱这炫目的太阳。忽然,一阵难忍的干渴与燥热占据了他的身躯,他几乎支撑不住,险些倒下。是啊,这样马不停蹄地跑了大半天,加上被炙热的太阳连续烘烤,怎么能不口渴呢?
于是,夸父俯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的水都喝干了。
可那份焦渴的感觉,依旧十分强烈。
夸父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又叫“瀚海”,传说是雁门山北边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里的水。可是,他还没有跑到,便在半路上渴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巍峨壮丽的高山。他随身携带的手杖,化作一片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桃林。人们说,夸父想要把这些留给后世追求理想和光明的勇士,在漫漫长路中为他们遮阳蔽雨、充饥解渴。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幻想——( ) 光明——( ) 温暖——( )
燥热——( ) 笼罩——( ) 恼怒——( )
【2】在下面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 )树林 一( )高山 一( )大河
【3】“远古时代”又称( )
A.上古时代
B.太古时代
C.洪荒时代
【4】这篇文章表现了夸父什么样的精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巍峨壮丽的高山。他随身携带的手杖,化作一片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桃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照样子,补充句子)
孩子们一个个高兴得_______,争先恐后地跑进了公园。
16、修改下列病句。
(1)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你刻苦勤奋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里人都在看电视,只有我一人在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院子里充满了复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老师正在给我们讲关于植物、动物、昆虫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爷爷给我讲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总是经常教育我要做诚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虽然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作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我们品尝到了喜悦、悲伤、后悔、愧疚等许多不同的滋味。请你选择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滋味,以“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字数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