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溺而不返”中“溺”的意思是( )
A.沉没
B.溺水、淹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嚷嵌 拂试 局促不安
B.臀部 响午 惊慌失错
C.规矩 茅檐 无忧无虑
D.侍候 慰籍 心悦成服
3、油麻地小学因为( )没有拿到会操第一。
A.桑桑
B.杜小康
C.纸月
D.秃鹤
4、读“顺”字的4种解释,你觉得“叶尖一顺儿朝下”中的“顺”应当选择第( )种解释。
顺 shùn ①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风; ~水; 通~。②沿,循:~河边走。依次往上往下或依次往后:~着楼梯;~着台阶;~着坡;遇雨~延。③随,趁便:~手关门;~口说出来。④整理,理顺:~一~头发;文章太乱。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加点的“窗口”与“电脑桌面上有两个并排显示的窗口”中的“窗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在车站售票窗口买票。
B.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C.互联网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D.这个文档窗口被缩小了。
6、读完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可知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本科普作品,为我们解答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B.这本书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桌子、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问题。
C.读完这本书后,可以知道水能灭火是因为它又湿又冷。煤油也又湿又冷,因此煤油也能灭火。
7、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明媚
B.疑感
C.签订
D.妄想
8、【诗句中有“美”】我们从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___________”中领略到了傍晚江景是那么多彩;从诗句“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中体会到了深林是那么的幽静;从“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感受到了新月是那么的可爱。
9、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释加线的词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碧空:
唯见:
10、延伸阅读。
乡月情怀(节选)
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
第一缕春风首先吹弯的是霞妹的两道眉。我窥见霞妹那天晚上偷偷地坐在窗前,对着镜子借着月光照着月牙画眉,羞涩溢面,喜上眉梢。霞妹从此有了自己的秘密。霞妹画着月牙般的眉放牧一群羊,羊儿萌动了春情;赶了趟庙会,天空中烧红了漫天的霞;种了垧(shǎng)地,种子在泥土里饱涨了粒儿。
最惬意的是在朦胧的月夜里酿酒,织锦,刺绣,遐思。
最爽的是夏夜里月亮升起的时候。热,下去了;凉爽,升了起来,弥漫到夜空里、村子里、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躺到院子里歇凉。竹凉席、蒜汁调凉粉、井凉水镇啤酒、泉水拔瓜果……偶尔来一阵风,那凉爽劲儿美极了。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率真、袒露和成熟。谷子袒露灿灿,枫叶袒露熟红,山岳袒露朗润,溪流袒露清澈。如果经霜抚摩,那月更加金灿厚重,若一块古朴的金色的玉。月光铺下来,铺到田野里、村庄里。我和这大千世界浴在乳一般的月光海底里。
雪,把冬天唤来,清清的冰月也被唤来。冬天的人们把激情冷冻了起来,储存了起来,喜欢把冰月关在门外、窗外。
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那个月色朦胧的早晨,父亲和乡亲们叮咛的话语包裹在月光里,把我送上出行的路,从此,故乡的月就成了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所在。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______________
(2)布满,充满。______________
(3)满意,称心,舒服。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概括故乡的月的特点的句子。
【3】文章按照_____顺序写了月光下故乡人们生活、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_____。
【4】对“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有月亮的夜晚出来玩耍,“我”与月亮相处的时间非常长。
B.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在故乡美好月光的陪伴下生活,在故乡美好情怀的孕育下成长,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感激与怀念之情。
11、我会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的声音,像 ;清波( ),人影(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短文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
(2)在短文的(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 人着急时走搭石过河,不着急时就过桥。
B 走搭石要走的快一点,过桥可以慢一点。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12、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只能在神话中用 千里眼 顺风耳 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妙;20世纪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 高速火车 远洋船舶等 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 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过去的王宫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话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给文中划线部分加上标点。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1)原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现在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蓬勃向上的形势。
( )
(2)能使刮风下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 )
(3)旧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 ( )
3.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运用( )修辞手法。 A 反问 B 设问 C 排比
(2)“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因此,引号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 B 强调 C 声音延长
4.划“﹏﹏”的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
5.为什么说地球也能被称做“地球村”?
13、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大师的学生
①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②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就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③学生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个手指奋战,奋战、奋战……琴声生涩僵滞,使得学生对弹钢琴逐渐失去信心。
④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⑤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沮丧。
⑥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学习,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⑦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问问这位钢琴大师,这三个月来为什么要这样不断折磨自己的学生。
⑧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⑨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着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⑩“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⑪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面对快节奏的学习挑战,难度渐升的学习压力,持续提升自我,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问养成了今日这样的能力吗?
⑫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有了这样的感悟与认识,会让我们更欣然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不断磨炼自己。
【1】读文章,根据提示列出小标题及主要内容。
内容 | 小标题 | 主要内容 |
①——③自然段 | 失去信心 | ____ |
④——⑤自然段 | ____ | |
⑥——⑨自然段 | ____ | |
⑩——⑫自然段 | ____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驾轻就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同样的情形持续着……”这句话中的“同样的情形”指的是什么情形?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你认为这目光中包含着什么?请简单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加此精湛! “居然"这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中,“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沮丧。”没有具体描述,请你想象学生会有怎样的具体表现? (提示:可从抓住他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作答。)(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王同学读了短文后,不太赞成大师的做法,认为这样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你认为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的礼物—— 一块德芙巧克力,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惟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低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当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对“辉煌的表情”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闪亮的眼神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
【2】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悄悄地”照应了第二段中的“____________”;这里的“证明”指是____________。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栋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题“儿子的礼物”有双重含义,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15、根据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填一填。
医生说:“幸福是我能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
(1)老师说:“幸福是______________。”
(2)我说:“幸福是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观众们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精彩表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句子。
(1)今天大概肯定不会下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足球队胜利了,顿时赛场上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歌声。
______________
(4)因为科学技术发达了,可是很多人都掌握了电脑技术。
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 风强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清晨,我看见了花儿张开笑脸和孩子们悦耳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堂演讲:“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我们收集、创作了诗歌,可能还合作编了小诗集,举办了诗歌朗诵会。你能跟大家分享你在“轻叩诗歌大门”的活动中的收获吗?注意演讲格式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