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错别字]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猎狗张开大嘴,露出峰利的牙齿。
B.飞卫是一名射剑能手。
C.一阵风佛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泼纹,好看得很。
D.为中华之掘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2、下列词语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
A.千里马
B.老黄牛
C.领头羊
D.纸老虎
3、“纳米”指的是( )
A.一种高科技方法的名称。
B.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微生物。
C.一种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D.一种能检测病原的仪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是反问句。
B.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批注和问题清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岳飞。
D.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礼记》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将迎来书写“双奥之城”的崭新历史时刻。
B.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新增再添城市新地标,沙湖大道跨徐东大街立交桥通车了。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6、下列以“动物喻人”不恰当的一组是( )
A.老黄牛: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B.铁公鸡:比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C.哈巴狗: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D.百灵鸟: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7、多选题:下列属于中国神话故事的是( )
A.八仙过海
B.嫦娥奔月
C.结网捕鱼
D.五谷的由来
8、词语巧搭配,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市区 ( )的话语 ( )的成绩
( )地询问 ( )地读书 ( )地工作
9、阅读短文。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诗中的“我”希望有一只纸船“能流到我要到的地方去”。联系诗歌,“我要到的地方”指的是
A.船头
B.随便流到哪里都可以
C.母亲、亲人身边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句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它”指的是_________,“她”指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划分的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的/被海浪/打湿
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C.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4】诗人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当实体书店与高科技相遇
人脸识别、5G网络、物联网识别技术、扫码支付……当新技术与实体书店相遇,会(碰撞 触碰)出怎样的火花?今年7月初,全国首家24小时5G无人智慧书店在河北雄安新区正式开业,给读者带来全新购书体验。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到5G高速网络,还能24小时随时进店阅读选购,让读者每时每刻都能(徜样 逗留)在书籍的海洋之中。
5G无人智慧书店的门ロ设有人脸识别设备,读者在注册会员后可直接刷脸进入书店。尚未注册会员的读者,可通过刷本人二代身份证进入。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防止 防卫)盗书行为发生,5G无人智慧书店实行会员制,读者可在书店的专用机器上完成会员注册和人脸信息识别。会员制的另一好处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会员读者阅读喜好,更好地开展精准营销,提供给读者符合其阅读喜好的好书。读者将书放到书店门口的机器识别区即实现自助借书、还书、购书,通过扫码支付实现“一键买单”,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近年来,在全民阅读浪潮和国家政策支持下,实体书店数量上升,经营更加多元化。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实体书店规模持续扩大。“书店+咖啡餐饮”“书店+文创空间”“书店+特色主题”“书店+文旅”等新兴业态引人注目。24小时5G无人书店的经营模式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注入了科技元素。5G网络、自助姓购书能够更好地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吸引读者选书购书,即使不能在书店中读完一本书,前来翻阅挑选也能让书籍走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培养 培育)爱书、读书的生活习惯。
【1】用“/"将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5C无人智慧书店24小时营业,满足了读者随时读书的要求。_____
(2)实体书店遭遇新技术,会让实体书店进一步走向没落,不利于实体书店的发展。_____
(3)在5G无人书店,可以自助完成购书流程,并扫码买单,大大节约了时间。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中,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请你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鄱(pó)阳湖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大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的水产品名目繁(fán)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鄱阳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
【1】在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波光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
(2)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________________)
(3)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________________)
(4)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分别写出了风平浪静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同情况下鄱阳湖的美丽风光。
【3】本文是从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鄱阳湖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第三自然段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鸡毛信
①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海娃扳倒“消息树”,跟大家报信。这时候,爸爸来了,他叫海娃把一封【粘 沾】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
②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到西山时海娃远远地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灵机一动,把信绑在头羊的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③这时鬼子来到了眼前,歪嘴黑狗搜遍了海娃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歪嘴黑狗便放了他。但鬼子看上了海娃的羊群,便把海娃和羊群都带回了村里。晚上,几个鬼子把海娃关在屋里头。鬼子睡着了,海娃取信巧妙地远走了。
④天亮了,海娃继续赶路,眼看就要到三王村了,可海娃发现信丢了,海娃赶紧返回去找,好在有惊无险,信又失而复得,海娃赶紧向前赶路,可又落入了鬼子手中。
⑤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了,便向海娃开枪。一【棵 颗】子弹打中了海娃的腿,八路军把海娃救了回来,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然后就昏过去了。
⑥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的情报,端了鬼子的炮楼,打死了很多鬼子,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海娃被称赞为“小八路,小英雄”!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汉字。
【2】认真阅读文章,照样子给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拟写一个小标题。
①接受任务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的情况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来形容;“灵机一动”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__来替代。
(2)这句话主要对海娃进行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体现了海娃___________的特点。
【5】当海娃告诉八路军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的时候,海娃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1】选文中描写嘎子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能够突出嘎子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词语描绘出了鬼子凶恶的嘴脸。
14、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爱动脑筋的他,特别想知道种一粒米到底有多辛苦。
②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③蒋妈妈特别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chōng,捣去皮壳或捣碎)成的。带着硬黄壳的稻子,从种到收,需要好几道工序: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晾晒、刮板脱粒 ……”
④周恩来惊讶地说:“啊?看来,吃上这碗大米饭,还真不容易啊!”
⑤“尤其是在水田插秧时,种田人赤着脚,忍受着蚂蝗等水虫叮咬。再后来就是顶着烈日、流着汗水来锄草。这从种到收,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⑥蒋妈妈的一番话,给了周恩来深深的启迪。这不仅加深了小时候的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而且让他更加热爱劳动人民,同时也激励了他的勤奋学习。
【1】从文中找出和下列意思相应的词语。
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或背得非常流利。 ( )
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
【2】用“﹏﹏ ”在第①自然段中画出小时候的周恩来背古诗时想到的问题。
【3】概括第②~⑤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这从种到收,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从种到收,定会累坏很多种田人。
B.这从种到收,不会累坏很多种田人。
C.这从种到收,只会累坏几个种田人。
【5】小时候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至少从文中找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医务人员以高超医术和精心治疗,把一个个新冠病莓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仿写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长话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4处毛病,请修改在横线上面。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项蓝色的帽子。他每天几乎差不多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批改作业。课间的时候。他总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都很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修改病句。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2).缩句。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18、病句诊所(修改并加上标点)
(1)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地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
(2)去商店买东西买来了衣服和我喜欢的玩具
_______________
(3)这所学校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都非常了解
_______________
(4)妈妈买了黄瓜 青菜 胡萝卜 哈密瓜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
19、重阳节,我们采访了不少老爷爷和老奶奶,了解了他们的过节感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你与他们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