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隧道(sèi) 宫廷(tín) 执着(zhuó) 厌恶(wù)
B.漫灭(màn) 叫嚣(qì) 朦胧(móng) 附和(hé)
C.徜徉(cháng) 绮丽(qǐ) 细菌(jūn) 脚趾(zhǐ)
D.炫耀(xiàn) 慰藉(jì) 栖息(qī) 开辟(pì)
2、你认为括号里选哪个选项,让“我看见了熊熊大火,看见了滚滚浓烟( )”,成为排比句。
A.我看见了慌张的人群。
B.我看见了慌张的人群,看见了惊慌的牛羊。
C.看见了慌张的人群。
D.听见了惊慌的呼喊。
3、起初,紫岚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于( )的身上,希望将其培养成狼王。
A.黑仔
B.双毛
C.蓝魂儿
D.媚媚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恐怕 虚弱 模仿 驾驶员
B.豌豆 舒适 等待 玩具枪
C.安照 苍蝇 程度 暖洋洋
D.愉快 呼唤 研究 荧光屏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B.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C.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也不能省略。
D.古人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6、加横线字音我来选。
辐射(fú fù) 载人(zǎi zài)
差异(chā chà) 比较(jiǎo jiào)
7、选择恰当的内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人们称颂医生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一般会用( )这个成语。
A.杏林春满
B.胸有成竹
C.久经沙场
8、我能把下面的字组成词语写下来。
掘( ) 愉( ) 竿( ) 尚( )
屈( ) 偷( ) 杆( ) 倘( )
欺 ( ) 稿 ( ) 辟 ( ) 受 ( )
期 ( ) 搞 ( ) 僻 ( ) 授 ( )
9、快乐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人身在外乡有怎样的感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0、阅读。
温暖童年的风筝
小时候,我家里穷,不敢乱花一分钱。每到春天,看见别人拿着买来的花花绿绿的风筝在野外放,我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呆呆地望着,心想: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一只风筝呀!
有一天,父亲好像知道了我的心事似的,找来几根竹条,削薄,放在火上烘弯,绑好,然后糊上纸,做了一只大大的蝴蝶风筝,下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父亲在上面涂上美丽的颜色后,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就出现在我面前了。
我和弟弟来到山坡上,这里早已有了不少放风筝的人。孩子们见到我们的风筝又大又漂亮,羡慕极了,纷纷围上来。风吹来,我们松开手,风筝便飞了起来,可还没飞到半空,便重心不稳地从空中掉了下来。在大家的惊呼声中,我的心也如同风筝,从喜悦坠入谷底。父亲却很沉稳地拾起风筝,说:“没关系,重心不稳我修整一下。”然后调整风筝长长的尾巴后,重新放入空中,风筝平稳地升空,越飞越高,大家欢呼起来。有个小朋友说:“自己做的风筝真棒,街上也买不到这样漂亮的风筝呢!”我和弟弟牵着线,一脸的幸福、自豪。
那个风筝,陪伴我度过好几年的春天。我和弟弟奔跑着放飞风筝,欢喜地看那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父亲,总是慈爱、满足地看着我们。
现在我长大了,但我不会忘记:曾经有一只风筝,承载着父爱,温暖着我整个清贫却幸福的童年。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填空。
盼风筝→_______风筝→放风筝失败→_________→忆风筝
【2】文章第1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从句子中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我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呆呆地望着。 | 难过 |
孩子们见到我们的风筝又大又漂亮,羡慕极了,纷纷围上来。 | ___ |
在大家的惊呼声中,我的心也如同风筝,从喜悦坠入谷底 | ___ |
我和弟弟牵着线,一脸的幸福、自豪。 | ___ |
【4】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请把文章最后一段抄下来,并作批注。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那只松鼠》,完成下面小题。
①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②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
③我逮住了一只松鼠,心里当然异乎寻常地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城市的高楼大厦绝无松鼠的踪迹;想买一只,又没有精力去逛市场。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逮到了一只。
④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的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顷刻间,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几只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跑东窜西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我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而这时,那些小精灵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极其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带的网袋,才算逮住了一只。
⑤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fú)虏(lǔ)”,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⑥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⑦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⑧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⑨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得意忘形的聚餐上还是说漏了嘴。我惶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儿也没有怪我的意思,依旧稚(zhì)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的身边了吗?”
⑩我笑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女儿也忘不了它——那只松鼠。
【1】“我”逮那只松鼠的原因是什么( )
A.“我”常常梦见那只松鼠
B.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
C.城市的高楼没有松鼠的踪迹
D.那只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
【2】“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联系上下文,注意加点的部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
A.“我”被那只松鼠的活泼可爱吸引了。
B.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兴奋无比。
C.那只松鼠毛茸茸的,“我”伸手去摸它的时候,感动无比喜欢。
D.那只松鼠绝望、抗拒、乞求的目光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无助、害怕。
【3】“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从加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A.“我”心理很矛盾,作出放了那只松鼠的决定很不容易。
B.“我”因为没能给女儿捉到小松鼠而自责。
C.“我”伤害了那只松鼠,心理很痛苦。
D.“我”很舍不得那只松鼠。
【4】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两次把松鼠称作“小精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把好不容易逮到的那只松鼠给放了?
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文中的“女儿”,听了“爸爸”放松鼠的事,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苦练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道:“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豪华——(_______) 分散——(_______) 镇静——(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3】贝多芬练琴,为什么琴边要放一盆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蜡烛里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很纳闷,一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
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这让我更奇怪了,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
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来我这买蜡烛的人多。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⑤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到街上漫步。走着走着,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跟老板闲聊起来。我好奇地问:“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些蜡烛卖呢?”
⑥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不卖蜡烛。
⑦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请你概括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老阿婆家摊位的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
【3】在买蜡烛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请把心理变化过程填写完整: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4】在与杂货铺老板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他们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5】“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是( )
A.老阿婆身体残疾,却还自食其力。
B.三家杂货铺都不卖蜡烛,“我”在第四家买到了。
C.四家店铺老板同情老阿婆,从他们约定不卖蜡烛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善良的心。
D.“我”终于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
14、课外阅读。
花瓣飘香
①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②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③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惶恐地望着我。
④“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⑤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⑥“摘花瓣做什么呀?”
⑦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些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⑧“你爸爸呢?”
⑨“爸爸在部队。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⑪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小女孩摘带露水的花瓣是因为自己喜欢。_____
②小女孩摘花瓣想寄给在部队的爸爸。_____
③小女孩摘花瓣想让生病的妈妈高兴。_____
④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不让生病的妈妈生气。_____
(2)文中“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
(3)短文主要通过对小女孩的 _____描写,表现了她_____。
15、口语交际。
结账时,超市收银员说:“塑料袋免费,是否需要提供?”南南连忙点头,妈妈一边拿出环保布袋,一边语重心长地对南南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是阅读方法很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四周很平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坦的门口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所以驮着斜阳回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因为当时大雨倾盆,所以他还是准时到了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久不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灯独夜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
(4)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年相见在他乡。
(7)家在梦中何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风又绿江南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