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B.诗句“大雪满弓刀”表现出战斗的艰辛和将士的英勇无畏精神。
C.哈尔威船长随轮船沉入大海后,最后通过自己的逃生技能脱险。
D.李白少时读书,在一条溪边目睹一老妇将铁棒磨成绣花针。
2、下列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吉利 蜻蜓 一丝不狗
B.屈服 锻练 无能为力
C.焚烧 慰藉 空空如也
D.抡起 敏捷 引杭大叫
3、下列词语中,与“得心应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 B.手忙脚乱
C.悠然自得 D.驾轻就熟
4、下面每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顾名思义 左顾右盼
B.可怜九月初三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怜。
C.免走触株。诸儿竞走取之。
D.稻谷成熟了。我的意见还不成熟。
5、下列字音字形中,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石钟乳(lǔ) 解剖(pāo) 失魂落魄 推 侧
B.颐(yì)和园 蹿(cuàn)进 突兀森郁 折 除
C.一刹(shà)那 纸屑(xuè) 临危不惧 凶 狠
D.鸡冠(guān)花 扒(pā)开 心急如焚 呼 啸
6、“三头六臂”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 )
A.孙悟空
B.诸葛亮
C.哪吒
7、滨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你见到后该如何劝阻?下列说法合适的一项是( )
A.喂!不准丢垃圾,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B.你再乱丢垃圾,罚款十元。
C.请做一个文明市民,不准乱丢垃圾!
D.您好!让我们为创建文明城助力,让垃圾回到自己家吧,谢谢!
8、根据积累填空。
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_”来形容。
2、对于那些不质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的同学,我会用韩愈说的:“___,___?”来告诫他。
3、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每到一处,所看到的美景都不一样,这正如苏轼所说:“___,___。”
4、爸爸经常教育我说:“___,___。”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能获得成功。
9、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昌龄。………………………………( )
(2)这是一首迎客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 )
(3)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 )
(4)这首诗第一句写景,“寒”字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
(5)诗中“平明”二字点明了送客时间。………………………………( )
(6)诗中“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
【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
【4】按提示,填写诗文、成语。
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翻开我们的摘抄本,读一读本学期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周易》中说:“天行健, _______”。古今中外,哪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是“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读“不论平地与山尖,______”,去感受劳动者的辛勤;读“俏也不争春,______”,去感受奉献者的谦逊;读“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去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好。既然明白抱怨没有用,活着就该接受挑战,那就“________,不尤人”,拿出车胤“_______”(填成语)的勤奋精神,为实现理想刻苦学习。
10、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嫩”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初生而柔弱;娇嫩(跟“老”相对);②阅历浅,不老练;③(某些颜色)浅。“嫩红”的“嫩”应选______种解释;“嫩茎”的“嫩”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只填序号)
【2】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触墙时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将爬山虎的脚比喻成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A.仔细观察 B.连续观察
(1)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________)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______)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动物的睡眠》,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
①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②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的困境。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蝙蝠睡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③海参也有睡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火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去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④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就要“夏眠”,要是碰上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蜗牛真可谓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1】第④段中的“房子”,实际上是( )
A.昏暗的山洞
B.岩石的缝隙
C.蜗牛的壳
D.植物的叶子
【2】读了短文,“动物睡眠不全是为了休息”,主要是为了( )
A.气候变化
B.习性怪异
C.环境不适
D.食物缺乏
【3】第④段画“ ”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B.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C.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D.概括段意,点明中心。
【4】从文中的描述可以推测蜗牛喜欢( )的环境。
A.高温干燥
B.温暖潮湿
C.低温潮湿
D.任意一种
【5】请从描写方法上给第④段的画波浪线部分做一个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特点?请举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牧鹅趣事
①我的故乡松江有一句土话──“呆头鹅”,意思就是笨鹅,人们常用来形容人笨,说人家笨得像鹅。但是根据我的观察,鹅似乎并不笨。
②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根据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奇怪的是,阴天时它们也能很准时地回家,可能是所谓“生物钟”起了作用。
③孵鹅季节,我和小伙伴们为了观察每只母鹅的情况,用紫药水在鹅头上写上号码,每个窝也用粉笔编上相应号数。
④有趣的是,并排三大间孵房,总共一百二十多个窝,大多数母鹅都认得自己的窝,能自动对号入座。
⑤到了繁殖季节, 每一个窝里,我们一般放十六个蛋。每天“放风”的时候,我们查一遍窝,有时会发现一件怪事:有的窝,多了一个蛋;有的窝,又少一个蛋。幸亏每个窝都立有“鹅事档案”,每个蛋上也都有编号,一查就知道是哪个窝的母鹅作了案。
⑥鹅蛋圆滚滚的,各个窝之间,都用三四层砖隔开了,它们怎么偷蛋呢?
⑦原来,鹅群里也有“马大哈”和“机灵鬼”。偷蛋的是“机灵鬼”,被偷的准是“马大哈”。“马大哈”孵蛋不那么上心,老有一两个蛋露在身子外边。“马大哈”旁边碰上“机灵鬼”,就可能发生偷蛋的事。“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它先伸过头去跟“马大哈”闹着玩儿,碰碰头,碰碰露在外边的蛋,看对方不介意,它就“动手”了:用长长的脖子和嘴,小心地、慢慢地拨动露在外面的那个蛋。它先把蛋钩出邻居的窝外,拨到隔墙一端一个只有七八厘米宽的共用的平台上,再从平台钩到自己窝里。这个过程差不多得花半个小时,而且从来没有发现哪个蛋被碰破。
⑧我在小的时候便发现了鹅并不笨,甚至可以说很聪明。也许是它们单足静立、侧耳倾听的习惯性动作,让人们觉得鹅总是呆头呆脑的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上心( ) 介意( )
【2】文中“鹅事档案”指什么,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鹅头上写号码。
B.每个蛋上都有编号。
C.母鹅都认得自己的窝。
D.每个窝编上相应号数。
【3】“机灵鬼”在生活中常指___________的人,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的鹅。
【4】请用“ ”在文中标出具体描写鹅偷蛋的句子。
【5】本文围绕“鹅并不笨”写了三件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有趣?请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啪嗒啪嗒(仿写拟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__________的情境。
【3】如果你见到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要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徐悲鸿学画
①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②1919年春天,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来又向法国的绘画大师达仰学习画画。达仰很喜欢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③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永远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站起来,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⑤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⑥有志者事竟成。1924年,他的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说:“ 。”
【1】徐悲鸿被激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者事竟成”中的“志”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前文,在第6自然段的“ ”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4】对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一个满身散发酒气的外国学生侮辱中国人。
B.徐悲鸿在聚会上要和外国学生比一比,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C.一个外国学生在聚会上侮辱中国人,徐悲鸿被激怒了要代表祖国和外国学生比试。
【5】你认为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文整体梳理。
1.“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照样子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真应了一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使用了(_______)写作手法。
3.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注意 懊恼 这种 长辈的 引起了 终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吧 直到现在 兴致勃勃地 我还能 这些 写下 文字 有力的 便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了自己的收获,其中出现了3处错误,请你帮他修改这段话。
我们在弥漫着书香的校园中,快乐成长。今天参加了“发现诗词之美,品阅经典之作”的竟赛活动,我体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明白了只要勤奋克苦,遨游学海,才能学有所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三处病句,一个错别字,一处标点符号)
小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厉,上课专心至志,作业基本上全部按时完成,他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布满乌云。屋边的小树在大风中轻轻地摇曳。张大爷望望天空,断定可能要下大雨,就一袋一袋立即把粮食往家里扛。
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如果把你的家想象成“动物园”,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请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写上一段话,写出你在“动物园”生活的感觉。做到语句通顺,内容丰富。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