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例子填空。(没要求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例:甜言蜜语 ____言____语 ____言____语
2.例:(细长)的葫芦藤 (______)的枫叶 (______)的天气
3.例:白色—(雪白)(米白)(奶白) 绿色—(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搭配。
(______)书法 (______)二胡
(______)钢琴 (______)航模
3、给下列汉字加个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月_________ 分_________
果_________ 牙_________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 ) 欢迎——( ) 水塘——( ) 闻名——( )
秀丽——( ) 清晰——( ) 茂盛——( ) 热情——( )
5、照样子,写词语。
例:高兴→高高兴兴
干净→________ 快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我会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7、读懂句子并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舒服。( )
【2】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制成的糕。( )
【3】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儿童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 )
【4】“月”字旁的字多与月亮有关,“贝”字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
8、大禹治水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
9、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三毛因为偷懒,老板叫他去磨石板。(_______)
2.一位老教授见三毛拾到钱还给他,就给三毛买了一身新衣服。(_______)
3.小癞六次进监狱。(_______)
4.好心的花匠给了三毛一碗水喝。(_______)
5.放学了,三毛和小男孩每人吃着一根冰棍回家了。(_______)
10、判断正误 , 对的打“√”,错的打“×”。
(1)傣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广西的广大地区。(____)
(2)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泼水节。(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冼(xiǎn)星海在巴黎
一九二九年,二十四岁的冼星海,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了。他在远洋轮船上找了一个工作,就趁(chèn)这个机会到法国巴黎去,实现他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巴黎,冼星海的生活很艰难(nán)。他在饭店洗碗,在理发店扫地,还给别人看孩子、守电话、抄乐谱(pǔ),甚至拉着提琴到街头和咖啡店去卖艺(yì)。
在那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他好几次在楼梯上晕(yūn)倒,在马路上饿倒。但这都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意志。
后来,冼星海的音乐天才和苦学精神,得到了巴黎音乐家的赏识,他们给冼星海很多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冼星海终于考进了巴黎音乐高级作曲班。他是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东方人。
(1)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填空。(动词)
( )工作 ( )地(dì) ( )孩子
( )电话 ( )乐谱 ( )提琴
(3)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艰难”的“难”: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在短文中的意思为
(①不容易;②不大可能;③使人不好办;④不好。)
“卖艺”的“艺”: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在短文中的意思为
(①才能、技能;②限度。)
(4)用“-------”画出写洗星海生活艰难的句子。
(5)多了短文,你有什么话对冼星海说,请写下来。
12、阅读理解。
学问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人很有学问。他的屋里有一块匾(biǎn),上面写着“学问”两个大字。老人死了以后,两个儿子把匾一分为二。
哥哥拿了一个“学”字,从早到晚只是读书,不提问。
弟弟拿了一个“问”字,专门提问,却从不读书。日子长了,两个人都学得稀里糊涂。
后来哥俩想起父亲的教导,学问,学问,要又学又问。于是,他们俩开始勤学好问,结果也像父亲一样,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1】填空。
哥俩想起父亲的教导,学问,学问,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他们俩都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又……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乐园。
火红的枫叶
今天,我们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总以为找到了最红的。然而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
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它的样子也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
我把这最红最红的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送给我的老师。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记得今天是老师的节日。
1.填量词。
一( )图画 一( )小诗
一( )贺卡 一( )枫叶
2.请你用“________”画出文中描写枫叶颜色最红的句子。
3.你会在送给老师的贺卡上写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 。
牛马有 ,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又用什么 ?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 。
【1】按照原文填空。
【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牛马靠______旅行;鸟儿靠_______旅行;蒲公英靠_______旅行。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快乐在哪里
一群蚂蚁在屋外忙来忙去,小公鸡歪(wāi)着头问:“小蚂蚁,你们快乐吗?”蚂蚁回答:“我们过冬的粮食快要备齐了,很快乐。”
两只燕子在屋檐(yán)下做窝,她们不停地来回衔(xián)泥,小公鸡昂(áng)头问:“燕子姐姐,你们快乐吗?”燕子说:“我们马上就有了自己的家,很快乐。”
小公鸡问梅花鹿阿姨:“梅花鹿阿姨,大家都很快乐,快乐是什么呢?”
梅花鹿阿姨说:“孩子,快乐是需要自己寻找的,快乐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快乐在每个人的心里。”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文中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我知道“昂头”的意思是:(_________)
【3】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忙来忙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划出文中小公鸡说的话。
【5】读了短文,我知道快乐在 (__________)。
16、我们几个孩子看到 探出头来, 开放一两朵, 吐出嫩芽,小溪解冻了,就知道 来了。
17、口语交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跟别人商量事情。例如,今天上语文课,你忘记带课本了,想要和同桌一起看课本,你会怎样和同桌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一写。
例:花坛里的花真漂亮啊!
我要把它拍下来。
1.小兔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小猴吃起桃子来。
小猴大口大口地吃起桃子来。
2.雪花飘落下来。
雪花_________________飘落下来。
例: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3.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4.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19、照样子写一写。
(1)例:(画)图画
(_____)衣裳 (_____)京戏
(2)例:冻得直打哆嗦。
热得(________) 气得(________)
(3)例:(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________)天空中飘着(________)的气球。
(4)冬例: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汽水。
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图画中的三种小动物分别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好?你喜欢它们吗?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