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是非贿得之。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不拘于时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①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C.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农民安土重迁,但凡有条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B.除了姣好的容貌她简直别无长物,不过是个徒有其表的花瓶罢了。
C.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D.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散文集有《朝花夕拾》,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 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护林老人
付卫星
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
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喊什么?别吓着她!”他随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目光严厉且有神。
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
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那油烟味!”
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可他嘴上没说,而是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的吧。
一会儿,老人回来了,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
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您这里有电吗?”
老人说:“没有。”
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这可怎么办?”
老人说:“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他纳闷,没电怎么充电?
老人指着山坡上几块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为手机充电照明和做饭的,他为老人的环保意识感到惊愣。
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包里取出一些罐头香肠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拾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
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
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别的什么都不要管。”
那天,他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告诉你兔崽子,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说完,老人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电驴子。”
“那我怎么走啊?”他说。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
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通向山外。
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和自己一起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哪?”
老人怔了怔,然后说:“早没了。”
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
“不,是林子。”老人说。
“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怎么不会?”老人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灵性的,她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她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道的。”
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别吓着她!”
他听着耳热,却不是老人。
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头为捡游人扔下的垃圾摔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去看护林子。
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0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表现出主人公所遇到的困境,既与下文手机需要充电的情节照应,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注意。
B.“电驴子”说的是摩托车,从老人嘴中说出,既符合老人的身份,又显得富有生活气息。
C.小说中善于运用简洁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他想问,又不收贸然开口”“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让人物形象更真实,情节发展更自然。
D.“老人怔了怔”表现老人对妻子去世的伤感之情,侧面反映出老人对妻子的愧疚。
【2】小说中护林老人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两次写到“喊什么?别吓着她!”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比兴手法,说自己要佩带繁华美好的服饰,让自身更加芳香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沁园春.长沙》中,表明作者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领起下阕,引出了对激昂慷慨的战斗生活的回忆。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了词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在抒发了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感伤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卫风·氓》中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写了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______________。(《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⑷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⑸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⑹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⑺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⑻夫仁者,_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2、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是
A. 首联写昭君出生地的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诗人借描写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这个历史上的奇女子的形象。
B. 颔联写昭君的悲苦命运。“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独留”,一个“独”字表现了对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
C. 颈联揭示昭君悲剧产生的根源。仅凭画图哪里就能识得佳人的关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汉元帝可谓糊涂昏庸。
D. 尾联写王昭君的难言之情。千百年来,回荡在空中、萦绕在后人耳边的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甲)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节选自《苏武传》)
(乙)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①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②,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从行至霸陵④。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⑤,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注:①虎圈啬夫:养虎人。②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 ③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④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一共有四处。(4分)
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
B.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当:判决
C.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D.释之免冠顿首谢曰 谢:辞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文帝由是奇释之
A.空以身膏草野 B.反欲斗两主
C.且庸人尚羞之 D.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 )(3分)
①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
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
③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④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⑤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⑥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律用连坐胁迫苏武,遭拒后,又举剑来威逼,威逼不成,再以投降后可以称王,拥众数万
等条件利诱苏武,但苏武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拒绝。
B.张释之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
C.在处理“惊舆马”这件事中,文帝认为张释之的处罚过轻,后经张释之的解释,文帝最终赞
同他的判决。
D.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张释之认为要当街处死这个犯人,但文帝认为要诛杀他的
全家。文帝最终不同意张释之的判决。
【6】翻译语段中画线的句子(9分)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分)
(2)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3分)
(3)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3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毛泽东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
材料二:2020年6月,在西部边境冲突中,四位边防官兵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脱下军装,他们都还只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穿上军装,他们就是什么苦都能吃的边防子弟兵。“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寸土不让,寸土不丢,脚下的土地,再小也属于中国”是他们对祖国的铮铮誓言。
材料三:“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习近平5月2日与北大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以上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的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