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滁州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重要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高哉              危:高

    B.河内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同“捡”,拾起

    D.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距关,毋内诸侯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 3、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因为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作品,所以它又被人们合称为“春秋三传”。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 主张和言行策略,后由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D.在《鸿门宴》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北向,再次为东向,最次为西向。我们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①而人生的美丽与否

    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③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

    ④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⑤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 

    ⑥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

    A.③④⑥②①⑤ B.①④③⑤⑥② C.⑥②①④③⑤ D.③④①⑤⑥②

     

  • 5、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吾从而师之 渺渺兮予怀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客有吹洞箫者

    D. 而今安在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1)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一部分看小说,一部分写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人吧,否则怎么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2)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我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注:张东荪(1886年-1973年),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洁明白地交代回忆老师的缘由,为下文张本,文章便是从两个“最”两方面叙写徐锦澄先生的。

    B.文中的“我”原来是个有点不羁的学生,对国文学习并无多大兴趣,但老师的一“骂”让我懂得尊重老师敬畏老师了。

    C.特殊的语境会使词语产生特殊的含义,比如文中的“故事”指“成法”;“警句”指“警告我的语句”;“安分”指“课堂上的懒散敷衍”。

    D.作品最后流露出未曾向先生报答一二的遗憾之情,更因老师归隐道山不便相见而感到悔恨,只好以此文寄情恩师。

    2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先从徐先生“凶”的一面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病之悲。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推出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结论。

    (3)某同学秋日登临山顶,想借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来描写眼前所见的天空澄澈高远、日月同辉的景象,你认为他想到的两句诗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文学作品中,“沉默”常常见。苏轼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表达相思之痛;

    徐志摩用“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表达离别之情;鲁迅则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警示之意。

    (2)《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一句总写了万物在深秋的勃勃之态,而用“________”一句来表现了“同学少年”对权宦军阀的蔑视之情。

    (3)《论语•子罕》中,孔子借流动河水喻指不息时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2)《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 。”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3)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 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覆辙。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词句是:“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宏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11、(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整顿衣裳起敛容 B.暮去朝来颜色

    C.凄凄不似向前 D.举酒欲饮无管弦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1)大弦嘈嘈如急雨   (2)小弦切切如私语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幽咽泉流冰下难

    A.轻细 流畅  冷涩  粗重 B.流畅 冷涩  轻细  粗重

    C.流畅 轻细  粗重  冷涩 D.粗重 轻细  流畅  冷涩

    3对下列文句(或画线文字)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低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③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④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⑤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①⑤/②⑥/③/④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②⑥/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B.这部分文字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变得有形可感,不仅写出了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亢、低回与呜咽,而且写出了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复杂而有层次,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属于正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让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D.诗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从她弹奏的乐曲可以看出她对现实的不满。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惟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①]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独揽国政

    B.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冒犯

    C. 刑部束奏事不实 坐:判处

    D. 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B.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C.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D.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官”,明朝时为各府的佐官。“除徽州推官”,即授予徽州推官的职位。

    B. “夺渊、侨俸”,即停止发放闻渊、屠侨的俸禄。“夺俸”,停止发放官员的俸禄。

    C. “诏狱”,文中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案件;古代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才审理。

    D. 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司法刑狱,其最高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 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C. 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 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服丧期满后,召为都给事中,又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以后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张衡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孔子对曾皙理想的肯定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君子不器的意义。君子不器并非鼓励人们忽视专业上的精熟,而是强调在各自的专业、职业之外还要多一点,成为一个不被专业、身份束缚住思维的人。

    材料二:

    钱伟长被称为万能型科学家。他曾说过:我没有什么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老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科学救国,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并且在各个领域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树人中学将举办以“全面发展,超越自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演讲稿参赛,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