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特殊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②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句读之不知 ⑤蚓无爪牙之利 ⑥不拘于时,学于余 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①/②⑥/④⑦/③⑤ 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③/②⑥/⑦/④⑤ D.①/②⑥/③⑦/④⑤
2、下列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少无适俗韵 (韵:韵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B.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方宅十余亩 (方:四周围绕)
C.吾师道也 (师:学习) 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表转折)
D.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D.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党员干部享有的“特权”,既不是可以颐指气使的权力地位,也不是灯红酒绿的奢靡享受,而是时时刻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行动自觉。
②在故宫博物院景仁宫,有一张书写捐赠文物人姓名的“景仁榜”。正是这张榜上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名字,让故宫的馆藏得以丰富,让名垂青史的佳作得以传世。
③“美丽乡村”因有了“乡愁”,让城里人也向往。如此对于改善生活、吸引游客、保留历史文脉来讲,也能一举多得。
④未来一段时间,本市的气温将会持续走低。昨天一大早,降温明显,出门的市民浑身不寒而栗,从路边飘下的落叶感受到秋天渐行渐远。
⑤当下,由于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快食”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花费大量时间细细研磨各类食材,坐下来对食品含英咀华,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⑥安徽省属媒体统一开设“德耀江淮”道德模范专题专栏,引领全社会共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5、对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发尽上指冠④使使以闻大王
⑤好美姬 ⑥不可不语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⑩素善留侯张良
A、①③⑦ / ②④⑨/ ⑤⑩ / ⑥ / ⑧
B、①③⑦⑧/ ②④⑤/⑥/⑨⑩
C、①③⑦/②④⑥/ ⑤⑩/8/⑨/
D、①⑥⑦⑧/②④⑤/③/⑨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经》,语调平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疫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人赶不上趟。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注疏》,“咬”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咬”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0 1931年生于成都,4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一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浅近直白,一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用文言文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学的,比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孟子》、《荀子》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别好,背了这么多古诗词、经典,!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沙河认为,学古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背诵,记住了会终生受益,“你会用一辈子来消化它,慢慢懂得它,形成一种文化性人格。”
1947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一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杂文。一个崭新的世界于1949年到来。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后,流沙河再也按搽不住热情,就读半年后就离校投身“创造历史的洪流”.先在《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后调到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又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
此时的流沙河是一名积极上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用诗歌、散文、先进人物事迹报道讴歌着社会的新面貌。
随着政治运动的到来:1957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在省文联接受劳动监督时,他一度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库房里,他欣喜地发现一堆“破四旧”留下的旧书,里头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头扎进旧书堆里,每日忙完劳役后在里头读书度日。后来,他干脆把床铺也挪到书库里。在发黄的旧书堆里,这个被命运抛入谷底的年轻人找到一个与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他不复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史家留下的书里,记载着各朝代的黑暗岁月、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冤案错案。流沙河说自己读了历史之后,就觉得个人的连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开始感恩。
给他带来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时图固吞下的《庄子》。这大抵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命运传统—一当人生遭遇困顿、“兼济天_下”的入世理想破灭,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释、道二家。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他自称是庄子2300年后的门徒。
1978年,他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一年后,他重回四川省文联,也重回《星星》诗刊编辑部。自1989年起,流沙河决意弃“诗”从“文”。冉云飞对流沙河的诗歌评价并不高,“‘他真正有价值的,是80年代之后一系列文化、文字研究的著作,包括《庄子现代版》、他写的随笔,以及这十来年的《白鱼解字》、《文字侦探》、《流沙河认字》。”“这些作品才真正匹配他今天的盛名。”近二十年来,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于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之中,津津有味地探究着每个汉字背后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写诗相比,他认为这才是自己做过的一点真正有意义的“小事”。他热爱着这些有着2300年的生命史,承载着庄子、诗经、楚辞、唐诗的方块字。它们滋养过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给他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
流沙河与古文字研究的缘分,最早要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杭日战争末期,一位成都来的刘姓国文先生自作主张,用清代王药著的《文字蒙求》,给他们上起了古文字学。十来岁的少年由此萌发了兴趣:原来汉字的组成如小孩手中的七巧板一样神奇。当右派被监督劳动时,他开始阅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此发现了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像毒瘾一样,每认识一个字就快活得不得了。”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帷一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没有了,全世界都没有了,连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类的文字最初都是从图画过来的。为什么世界上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别象形,转向拼音,唯有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坚持着呢?”他说,“汉字完全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一一“白鱼又名蠢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几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
①因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明星诗人,可是不久,他就宣布封笔。述及缘由,他说:“那时候名声很大,但我的脑子是清醒的。我的诗都是骨头,没有肉。尤其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怎么写也写不出他们那样的好诗来。”(摘自《解放周末》)
②流沙河:我希望我的书能教年轻人爱国。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爱你的土地,爱土地上的人民,爱你的文化.爱你的母语,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研究古汉字,不仅因为这是古人留下来的有韵味的、美丽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摘自《解放周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流沙河早年在学堂读书时对古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背诵了许多古诗词和经典,这让他终生受益。
B.被打成右派以后,流沙河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代典籍,体现一r中国读书人在遭遇困顿时不再过问世事的选择。
C.流沙河认为.由于汉字是从图画演变过来的象形文字,所以我们这个民族能尊重汉字并一直坚持使用汉字。
D.“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是流沙河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体现了这位历经沧桑的文化老人平静而朴实的人生态度。
E.本文撷取流沙河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展示了他曲折丰富的人生,行文中融人作者的评论,读来真切而深刻。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3)流沙河晚年为何要弃“诗”从“文”?清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4)流沙河的"文化性人格”有怎样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写诗人在康桥寻梦的过程中,感情不能自已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 (诗三首《短歌行》)
(2) 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 (诗三首《氓》)
(3) 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天地间的万物各有所属,“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只有江上的清风,“ ________________”,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尽情地享用。
10、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
(1)《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以_____来表现乐声沉重,以_____表现乐声流畅,以_____表现乐声冷涩。
11、名著名句默写。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一句话描写有的仙人穿着七彩仙衣御风而来。“______”一句描写有的仙人在音乐的引导下乘车而来的景象。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满酒祭江月的豪举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叹宋武帝刘裕在京口平定叛乱,率领北伐军立下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 这首诗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2) 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先生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庶民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闾里监门,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有万国。何则?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卒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士之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鄙野闾里监门,安可得而有乎哉?”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
(节选自《战国策》)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王不说 通“悦”,高兴
B.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出游
C. 妻子衣服丽都 妻子和儿女
D. 士生乎鄙野 边远的地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颜斶隐士风骨的一组是( )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②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③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④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
⑤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⑥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斶是一个刚直不阿、洁身自好而又向往淡泊宁静生活的隐士。
B. 齐宣王的左右极力夸耀齐宣王富有尊贵、人心所向的情景,其目的是为了驳斥颜斶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观点,同时迎合讨好齐宣王。
C. 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是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D. 颜斶以璞玉自比,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加工制作就受到了破坏,就不再是宝物值得珍爱,也就不完好了。表明其不愿出仕、洁身自好、渴望过淡薄宁静的隐士生活的愿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2)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补”是修补,是对物质破损残缺的修理、弥补,以前物质匮乏,东西破损都含不得丢弃,想尽办法去“修补”。文学作品里面,女娲耗尽力气“补天”,晴雯耗尽力气“补裘”,无论是修补一件物品的破损,还是弥补人世间情感的破损,仿佛生命无怨无悔,要修补破损残缺,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因为富有,因为消费成为习惯,越来越没有“修补“一件物品的机会了。
针对上面的现象和言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写一少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鲜明:①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