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九州 驻马 防患未然 心心相印
B. 无端 沧海 闪烁其辞 蓝田生玉
C. 徒闻 造诣 觥筹交错 风平浪净
D. 怅惘 杜鹃 抱关击柝 梦笔生花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有关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省略,倒装
B.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问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反问
D.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君子生非异也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相与枕藉乎舟中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 B. 令将军与臣有郤 C. 张良出,要项伯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于文学研究来说,人类性是一种视角和意识。不是简单地把阶级、民族、时代性解释为人类性,而是把它们置于“人类”的视野中看它的意义。比如,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人在现代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过程的艺术表现,文学中的政治、阶级斗争内容。这是“特殊”现象,但其中又包含人类“争取自由”的普遍意义,是文学人类性在中国的具体体现。那些被解释为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的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其所表现的现代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宁死不屈的自由精神、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个体的献身精神等等,与人类普遍的积极精神和人性追求是相通的,也具备人类性。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反映着中国人精神中的许多本质特点,这些特点与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具有相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性与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并不矛盾,但有意蕴和研究视角的区别。
现代中国文学所反映的中国人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主动精神、进取精神、抗争精神、自由精神等,就蕴含着人类性要素。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真实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战斗过程,它展示了人类的正义力量和反抗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国现代历史的波澜壮阔及其人性情感起伏变化本身,中国历史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前进过程及其曲折本身,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的情感的变化,就极具世界性,也具有人类性。它是独特的又是人类的。在人类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一种文学像中国20世纪文学在如此剧烈的历史变革中诞生演变,又曲折地反映了这种历史。20世纪中国文学所提供的“研究资源”异常丰富,是奉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但它们还未被世界所充分认识到,人类需要时间认识和消化它。
中国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得到延续的传统文明,这一精神现象本身就具有人类意义。这一文明在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汇过程中,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一个贯穿的主题就是反省传统文明,重铸民族精神,它所具有的意义需要以“人类”的眼光才能看得清楚。当西方现代派文学热衷于抽象的人性探讨和作家个人痛苦体验表达的时候,中国现代作家为了民族的新生在现实的“铁屋子”里发出了战斗的呐喊。鲁迅的《狂人日记》具有对传统文明异常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是其他民族的文学家很难做到的,特别对一个十分重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钦佩的。《阿Q正传》在反省民族灵魂方面达到的深刻性,超越了民族和阶级界限,“精神胜利法”极具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人类普遍性。
(摘编自程金城《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
材料二: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将其内涵主旨就设定在了探讨人性深层问题这一核心上。路遥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设计来对人性之美进行呈现,并通过人性之美的呈现来支撑整个作品的意义。《平凡的世界》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文学价值就在于作者能够生动而准确的刻画出人性之美,给读者以心灵洗礼的体验。
路遥通过在《平凡的世界》对普通人物的刻画,将人性内在的正向能量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呈现。从创作技巧的角度讲,首先是对人物的内在情感进行设计,并通过人物的不同维度的矛盾冲突来展现给读者。《平凡的世界》中忠厚朴实的农民孙玉厚是具有深层内涵的人物,路遥将中国农民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浓缩在一个人物身上,并通过孙玉厚在故事情节中的行为将其完美地展现。通过对金俊海以及其家人的帮助,孙玉厚呈现出作品的内涵和人性之美。这些普通人物的普通事件,都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才能够真实体现出人性内在的本质,也使人性之美感呈现在《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间。朴实的农民孙玉厚,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宏图伟业,但是却做出了感人肺腑的、感动读者内心的“平凡小事”。正是这种深层的人格力量打动了读者,这种人性之美不需要强烈的故事情节来呈现,但是需要故事人物具有深刻的人物内涵——人性之美。
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于矛盾冲突的设计,而且矛盾冲突也是文学作品内涵的重要呈现方式。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于矛盾冲突的设计也颇为讲究,通过故事人物不同层面发生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在其行为中展现其自身的优秀品质和内涵。所以正是基于故事人物在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中的外在表现,《平凡的世界》将人性的美感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故事人物孙少平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创作手法的精妙之处。通过孙少平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产生的矛盾心理,以及在困境与挫折中所作出的选择,使坚毅、自尊、自强、勇气等优秀的品质通过人物外在的行为进行了生动的展现。读者跟随孙少平在故事情节中的发展,切身体会到了孙少平身上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这一过程正是读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欣赏人性光辉的过程,同时也是读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感悟人性之美的体验经历。故事人物与其面临的困境与挫折,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矛盾冲突,也是文学作品主题的重要呈现途径。
(摘编自刘予倩《探究当代文学在主题中的人性美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研究者是把人类性置于“人类”的视野中来看它的意义,因为人类性只是一种视角和意识,而不是作品本身。
B.中国现代文学真实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为求翻身解放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是文学作品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呈现。
C.由于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人类性这一本质特征,这使它本身就具有了更广泛的人类意义。
D.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通过人物设计来呈现人性之美,人性之美通过设计得到彰显,作品的意义也由此生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阶级斗争内容,虽说是“特殊”现象,但它又是文学人类性在这些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B.从反映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中许多本质特点上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与人类性并不矛盾。
C.《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厚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物,他在作品中所呈现的人性之美不是任何通过技巧设计可以达到的。
D.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民族灵魂的反省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展现的不同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都具有人类性的某些特征。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的将衙门内弄得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的南昌知府王惠。
B.巴金《家》中宦海沉浮,造就一份大家业的“我说要怎样,就要怎样做”的高老太爷。
C.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具有“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精神的桑提亚哥老人。
D.关汉卿《窦娥冤》中口称“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的封建官员桃杌县令。
【4】在材料一中,文章是如何阐释中国现代文学与人类性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5】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认为“文学即人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7、名句默写
(1)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如月亮,它可以在《短歌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主题;也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途中的伴侣;而《登高》则通过“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落叶抒发时光易逝之感。
(2)劳动是美好的,在诗人笔下,劳动充满激情和欢乐。它是《芣苢》中最后满满收获的“________________”,它是《插秧歌》里的农忙时节,即使简单的雨具,给人的感觉却是“________________”,仿佛将面临一场大战,生死攸关。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从描写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壮美秋景过渡到回想过去的不平凡的岁月,抒发革命者的壮志豪情的两句是 , 。
(2)《再别康桥》中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 。
(3)《荆轲刺秦王》中,燕太子丹与众宾客穿白衣戴白帽,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景凄恻悲壮,荆轲为歌曰: , 。
9、默写。
(1)荀子《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黄庭坚作诗讲究“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比如其《登快阁》一诗中“落木千山天远大”一句就是化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秦观在《鹊桥仙》一词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喜悦心情。
(3)《赤壁赋》中,客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心中与神仙为伴,同明月长存的愿望。
1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2)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像我一样地, ,冷漠,凄清,又惆怅 。
(4)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在我的心头荡漾 。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6)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词的上片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试结合原词分析。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谏,字良佐,桐庐人。父荩,举进士,官御史,按江西,治外戚王氏、万氏宗族恣横罪,坐事,谪澧州判官,大筑陂堰,溉田可万顷,累迁郧阳知府。谏举弘治三年进士,授长清知县。正德六年擢右佥都御史,治水苏、杭诸府,修治圩塘,民享其利,寻进右副都御史。八年春,姚源降贼王浩八叛,诏以谏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之。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浩八奔据贵溪裴源山,余众复集,连营十里。谏令秩与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列屯要害,断其归路。躬乘夜冒雨潜进,大破之,遂擒浩八,其党溃走玉山。谏与江西巡抚任汉复击斩七百余人,余贼奔姚源,谏督廷举等进剿,逼擒之。谏惩金失,一意用兵。东乡贼为金所败乞降,隶世宁,号新兵,而剽掠如故,既惧罪复叛,遣兵讨擒之。副使李情治峻急,众欲叛,畏而不敢发。会主将卒,众遂作乱,杀情等,焚廨舍,谏发兵擒之,乱乃定。言官劾谏及汉,兵部召汉还,命谏兼领巡抚。明年击临川贼,斩其魁。贼踞万山中,称王且八年,遣兵深入,悉就擒,俘斩千七百余人。录功,进谏右都御史,巡抚如故。剧贼徐九龄者,初啸聚建昌、醴源,已,出没江、湖间,积三十年。黄州、德安、九江、安庆、池州、太平咸被其害,谏讨斩之,群盗悉平。后遭劾,十一年召还,遂乞致仕。嘉靖改元,用荐起故官,总督漕运,其秋,召掌都察院事。逾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节选自《明史·俞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B.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C.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D.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C.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皇帝即位颁布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谏修堤治塘,造福百姓。他任右佥都御史时,治理苏杭一带的水利,修理整治堤堰和塘坝,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B.俞谏行事果敢,有勇有谋。他平定王浩八叛乱时用兵果断,先派人占据要地断其退路,并借助有利时机反败为胜。
C.俞谏以人为鉴,战绩卓著。他注重借鉴别人的得失,在屡次征讨贼人的叛乱中,战功赫赫,甚至因此而提升官职。
D.俞谏担任官职,忠心为君。他进士出身,从长清知县到负责掌管都察院,为官尽责,虽多遭弹劾,终被朝廷重用。
【4】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乘夜冒雨潜进,大破之,遂擒浩八,其党溃走玉山。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唐玄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谥号为“襄”的就占了七位,“襄”在谥号里的意思是:“辟土有德、甲胄有劳、因事有功。”俞谏谥号为“庄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其“襄”的表现。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答题和作文都有“套路”,需要学习“套路”,以方便快速地掌握基本的规律方法。也有人说,不需要“套路”,如果不真正读懂题目,进行阅读积累,“套路”反而成为禁锢思维的枷锁。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人觉得需要“套路”,有人反对“套路”思维。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