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目光敏锐,善于思考,一回国就发现了克劳狄斯的罪恶,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的悬殊相差很远。
B.哈姆莱特作为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影响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C.莎士比亚是要讲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承担的人身上,因而,《哈姆莱特》注定是一个悲剧。
D.课文节选部分中,哈姆莱特告诉了霍拉旭回国的真相,而克劳狄斯却步步逼近。最终,哈姆莱特同意与雷欧提斯比武。
2、下列对契诃夫小说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万卡》中,万卡因为受不了鞋匠学徒的生活,写信给爷爷请求把自己带回农村。
B.《渴睡》中,小保姆瓦丽卡因为受不了自己所带孩子的哭泣,自己想睡觉,就把孩子掐死了。
C.《醋栗》中,伊万内奇的弟弟买了一个有二十棵醋栗树的庄园,和妻子过起了地主生活。
D.《约内奇》中,医生约内奇被伊万诺芙娜的那份娇嫩、眼睛和脸颊的天真神情迷住了,向她求婚,但是失败了。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A.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B. 燕小弱,数困于兵。
C.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项不同类的是( )
A.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B.洎牧以谗诛。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D.多于南亩之农夫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同“曝”,晒干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C.举匏尊以相属 属:同“嘱”,嘱托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运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老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滞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 300万人。其次,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再次,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突出,2012年约有5 000万人。
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无子女和失独(丧失独生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商业保险应先行先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提及这个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例如,6层甚至更高的楼房没有电梯,过街天桥、地铁上下不便,红绿灯变化太快致使老年人过街面临危险。今后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突出“年龄平等”的理念。
(选自叶紫《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发布老龄化带来新挑战》,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发布的《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中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幸福感高人群的特征包括: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受教育程度较高等。
一方面,年龄更长的人幸福感相对更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和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于是,不少人担心老龄化会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就此论点,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人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原新教授表示,客观讲,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人口现象,不能说是人口危机,也不可能成为人口危机。
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现象能否成为社会危机,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持经济的中高速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为老服务体系很关键。
原新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所以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按照现在人口发展的规律,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形态一定将是一个稳定的老龄社会。
在社会高度关切民生问题的当下,对于老龄化问题是民生问题这一说法,原新教授表示了质疑。他认为,人口老龄化的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民生问题。因为经济问题的核心是要“做蛋糕”,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力,根本要求是要把经济“蛋糕”做大。而民生问题的本质是公平、公正地“分蛋糕”,根本要求是分配蛋糕的“量器”一定要公正。
(选自《专家:人口老龄化不等于人口危机》,有删改)
材料三: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理论研究和率先出现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复杂而深刻,既带来机遇,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难题。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如何养老正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目前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送老人去养老院的做法。而养老院条件不好或不舍得花钱也是人们不愿去养老院的原因。
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公办养老机构较少,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的建设迅猛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在转为“朝阳”产业。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四十岁左右、中等收入的人群,大多愿意未来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养老院集体养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目前受到市场欢迎。
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必须看到,在曙光到来的前夕,社会养老行业需要熬过一段“寒冬”。
首先是养老观念尚需要扭转和培养,很多人愿意重金养孩子,却不舍得重金养老。其次是社会兴建养老机构遭遇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
更重要的是,政府观念也需要转变。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制定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选自樊霞《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未来我们该在哪儿养老》,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材料一主要借这本蓝皮书阐述了我国老年人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B. 材料二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家庭幸福感高的人群特征以及原新教授有关中国人口老龄化不会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的观点等。
C. 原新教授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按照人口发展规律,人口老龄化稳定在老龄社会后就会出现新的拐点,回到现在的年龄构成阶段。
D. 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难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负面影响上。
【2】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杜牧《阿房宫赋》)
(2)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6)激昂大义,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7)________________,痛何如哉!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_。
4)《荆轲刺秦王》表现送行者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0、句名篇默写。
(1)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讲究“因材施教”,从不曾轻易给学生们下定义,但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的态度却在“__________”一句中得到了体现,而对于曾皙的回答,他更是直接用“__________”将自己的态度表明。
(2)《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荀子《劝学》中,以人出行千里打比方,从反面说明积累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一致的。
(3)李煜《虞美人》中,“花”“月”之外,“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4)在《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仿佛遭遇冷水泼洒,写出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12、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①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2)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①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遗三班使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
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恭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
(2)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
【5】孙洙担任海州知州时,都有哪些政绩?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高中学生陈奕帆勤工俭学,利用寒假的时间到外卖店打工,不小心撞坏薛先生的宝马车。他随后留下一封道歉信以及打工挣得的311元钱。车主大为感动,千方百计寻找到家境普通的陈奕帆,并送给他1万元的助学金。
材料二:一名女中学生骑单车逆行,撞上奔驰车。女司机提出赔偿,女孩吓哭。女孩母亲一听撞的是豪车,吓得迟迟不肯露面。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