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B.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2、请选出杜甫的七言律诗《江村》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老妻画纸为棋局②长夏江村事事幽 ③微躯此外更何求④自去自来梁上燕
⑤稚子敲针作钓钩⑥清江一曲抱村流 ⑦但有故人供禄米⑧相亲相近水中鸥
A.②⑥⑦③④⑧①⑤
B.⑥②①⑤④⑧⑦③
C.⑦③④⑧①⑤②⑥
D.⑥②④⑧①⑤⑦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岭是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以10万亩梯田油菜花海而著称,阳春三月,梯田之中的油菜花漫山遍野,错落有致,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②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的做法,决定请君入瓮,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
③当下基础设施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因此发生类似争抢运动场地的事件也就在所难免,而单纯谈论素质与文明,强调理解和包容,无疑只是饮鸩止渴。
④在当代许多人的印象中,“山东王”韩复榘似乎是一个鲁莽,好色,贪得无厌,整日不学无术之人,凡是和“、笨”相关的负面词语,都可以贴到他的身上。
⑤有这样一批女性,她们经历了如霜岁月、家国战乱,命运悲苦,到了耄耋之年,却仍笑靥温润,不郎不秀,如同历史天空中那一抹璀璨的晚霞。
⑥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大多要比长篇冗繁、佶屈聱牙的有优势,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A. 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4、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何之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构怨于诸侯 ④未之有也
⑤戌卒叫,函谷举 ⑥西取由余于戎 ⑦岁征民间 ⑧终必不蒙见察
⑨族秦者秦也 ⑩大王来何操 ⑪村中少年好事者
A.①②④⑩/③⑥⑦/⑤⑧/⑨⑪
B.①⑩/②③⑥/④⑤⑧/⑦/⑨⑪
C.①④⑩/②/③⑥/⑤⑧/⑦/⑨/⑪
D.①④⑩/②③⑥/⑤⑦⑧/⑨⑪
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意:心情,情趣
B. 觉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C. 缘染溪,斫榛莽。 缘:沿着
D.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起,端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 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两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
B.明少爷一身英国呢料西装、德国爱顿皮鞋的装扮,显现他注重仪表,养尊处优,和下文写他投身新四军形成反差。
C.明少爷自荐去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以对,不作回应,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
D.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 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扳指”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它不仅串联了故事情节,“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而且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B.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
C.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这样典雅整饬的古语。
【3】小说写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过程,表现了他心理上发生的哪些变化? 请简要说明。
【4】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___,在我的心头荡漾。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⑵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⑷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⑸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想象从侧面烘托箫声悲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名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
(3)________,洪波涌起。
(4)峰峦如聚,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5)望西都,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6)结庐在人境,________。问君何能尔?________。
11、古诗文默写
(1) ,靡有朝矣。
(2) ,二三其德。
(3)桑之落矣, 。
(4)__________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
(5)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7)《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8)《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点明了登高时风急天高,猿啼悲秋的特定环境。
B.“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视线转向江水洲渚,动静结合,境界开阔。
C.“无边落木萧萧下”,描述了秋天树叶纷纷飘落的萧索景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表明登高时,诗人因悲伤而头发突然变白。
【2】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3】下面对《登高》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在變州期间写的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B.本诗是诗人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
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本诗写出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凄苦。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不受。后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莫吾辞也。”基曰:“臣不耐繁剧,天下何患无才,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按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年,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在古代,不论男女,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江左,即江东。君王坐北朝南,其左边是东,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东一带。
C.拜,指授予(任命)官职。与文中的“举”“除”“授”等字的用法相同,意义相近。
D.顿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的结尾,表示致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天资聪慧,博通经史。他酷爱读书,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时,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与诸葛孔明一样。
B.刘基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能为太祖出谋划策,分忧解愁。他平冤案,止滥杀,释囚徒,劝君买善,深得太祖信任。
C.刘基生性刚直,不徇私情。他不计个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否定太祖想让向来与他交好的杨宪做丞相的建议。
D.刘基清廉正直,淡泊功名。明太祖对他极为赏识并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赐归还乡,隐居山中,只是饮酒下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
(2)吾之相,诚无逾先生,莫吾辞也。
【5】刘基淡泊功名,请从文章中找到三处依据。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北滦县的一名教师齐海亮为了满足4岁的女儿六一(乳名)的心愿,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花了761天环绕中国一圈,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
当女儿问爸爸 “为什么答应我骑行环中国”时,爸爸回答:“为了让你有一个没有围墙的幼儿园,让大自然做你的小伙伴,让艰难、困苦做你的老师。”
当记者问齐海亮 “骑行环中国,你女儿收获了什么”时,齐海亮说,走进大自然,六一知道了大象原来这么大,老鼠原来这么小,雪花是凉的,盐是咸的;两年的风吹雨打,女儿变得勇敢、坚强了;女儿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爱与分享。
(整理自CCTV 2018年2月11日《欢乐中国人》节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